文章解析

yàn
zhī
xíng
shí
nián
èr
shí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hàn
jiā
tiān
jiàng
cái
qiě
xióng
lái
shí
míng
guāng
gōng
wàn
chéng
qīn
tuī
shuāng
què
xià
qiān
guān
chū
jiàn
líng
dōng
shì
jiǎ
jīn
mén
shēn
zuò
cháng
chéng
sài
zhōng
wèi
huò
cái
kān
jiàng
cháo
tíng
shǔ
èr
shī
gōng
zhào
wèi
yān
hán
duō
jìn
guān
西
xiá
shào
páo
bào
chóu
zhǐ
shì
wén
cháng
dǎn
yǐn
jiǔ
céng
fáng
guā
huà
diāo
bǎi
bái
hán
lián
pèi
huáng
chén
dié
yáo
fān
hàn
hǎi
míng
jiā
luàn
dòng
tiān
shān
yuè
jǐn
dài
pèi
gōu
qīng
yuè
liú
jiàn
duàn
tiān
jiāo
guī
ān
gòng
yǐn
yuè
zhī
tóu
hàn
bīng
dāng
bǎi
xiāng
kàn
qiě
chóu
jiào
zhàn
suī
lìng
tāng
huǒ
zhōng
zhī
shàng
jiàng
xiān
móu

译文

汉朝的大将雄才大略,归来时在明光宫拜见皇帝。皇帝亲自为将军行至皇城的一对阙楼下,百官也设宴为将军送行。发誓不愿生活在安逸的宅第里,而要去长城镇守边关。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朝廷里像贰师将军那样的功劳排不上号。赵、魏、燕、韩这些地方多有精壮的士兵,关西的少年侠客怒色咆哮。只是听说过尝胆报仇的故事,刮骨疗毒也不曾妨碍喝酒。画戟雕戈映出的太阳光发着寒气,旌旗相连,旗尾的垂旒埋没在黄尘中。连击的鼓声远远翻动着沙漠的波浪,吹奏笳笛扰乱了天山的月光。绣着麒麟的锦带上佩戴着精致的吴钩,迅疾的青骊马跳跃过紫骝马。拔剑出鞘已经斩断自称为天骄的匈奴人的臂膀,归来的鞍马上一起用月支王的头颅饮酒。汉兵大声呼啸着以一当百,胡虏的骑兵互相看着哭丧着脸满面愁容。教习战斗虽然要求将士们赴汤蹈火,但最终优异的将领总是先以谋略战胜敌人。

逐句剖析

"汉家天将才且雄":汉朝的大将雄才大略,

# 天:一作“大”。

"来时谒帝明光宫":归来时在明光宫拜见皇帝。

# 明光宫:汉宫名。此处泛指宫殿。《三辅黄图·甘泉宫》:“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来时:一作“时来”。

"万乘亲推双阙下":皇帝亲自为将军行至皇城的一对阙楼下,

# 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亲推:帝王亲自为出征将帅推车的一种礼节。,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千官出饯五陵东":百官也设宴为将军送行。

# 五陵: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园。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附近。

"誓辞甲第金门里":发誓不愿生活在安逸的宅第里,

# 辞甲第:用霍去病事。

"身作长城玉塞中":而要去长城镇守边关。

# 玉塞:指玉门关。

"卫霍才堪一骑将":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

# 骑将:骑兵将领。,卫霍: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曾多次征伐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朝廷不数贰师功":朝廷里像贰师将军那样的功劳排不上号。

# 贰师: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征伐大宛,一次大败,一次攻克大宛。《史记·大宛列传》载,武帝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伐大宛,破之,得良马三千匹。,不数:数不上。

"赵魏燕韩多劲卒":赵、魏、燕、韩这些地方多有精壮的士兵,

"关西侠少何咆勃":关西的少年侠客怒色咆哮。

# 咆勃:怒貌。

"报仇只是闻尝胆":只是听说过尝胆报仇的故事,

# 尝胆: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事载《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句,通“勾”)吴王俘获勾践后先奴役勾践一段时间,后将勾践放归。勾践归越后时时不忘报仇:“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饮酒不曾妨刮骨":刮骨疗毒也不曾妨碍喝酒。

# 刮骨:用刀刮除骨上的药毒以治创伤。事载《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后用为形容精神坚强的典故。

"画戟雕戈百白寒":画戟雕戈映出的太阳光发着寒气,

"连旗大旆黄尘没":旌旗相连,旗尾的垂旒埋没在黄尘中。

# 旆:古代旌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特指镶在旌旗边幅的旗饰,引申义常用来泛指旌旗。

"叠鼓遥翻瀚海波":连击的鼓声远远翻动着沙漠的波浪,

# 瀚海:指沙漠。,叠鼓:击鼓。

"鸣笳乱动天山月":吹奏笳笛扰乱了天山的月光。

# 天山:古又称北祁连山、白山,在今新疆境内。,笳: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麒麒锦带佩吴钩":绣着麒麟的锦带上佩戴着精致的吴钩,

# 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吴钩。有春秋时吴人,杀了自己的儿子,以儿子的血涂在金属上,铸成钩,进献吴王以求重赏。后常以吴钩指宝贵的兵器。,麒麒锦带:绣有神兽麒麟的锦带。

"飒沓青骊跃紫骝":迅疾的青骊马跳跃过紫骝马。

# 紫骝:古骏马名。《南史·羊侃传》:“帝因赐侃河南国紫骝,令试之。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青骊:毛色青黑相杂的马。,飒沓:迅疾貌。

"拔剑已断天骄臂":拔剑出鞘已经斩断自称为天骄的匈奴人的臂膀,

# 天骄:汉时匈奴用以自称。后亦泛称强盛的边地少数民族或其首领。

"归鞍共饮月支头":归来的鞍马上一起用月支王的头颅饮酒。

# 月支头:月支即月氏。秦汉时期活跃在敦煌、祁连山一带的部落。匈奴冒顿单于在公元前174年前后,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

"汉兵大呼一当百":汉兵大声呼啸着以一当百,

"虏骑相看哭且愁":胡虏的骑兵互相看着哭丧着脸满面愁容。

"教战虽令赴汤火":教习战斗虽然要求将士们赴汤蹈火,

"终知上将先伐谋":但最终优异的将领总是先以谋略战胜敌人。

# 伐谋:以智谋伐敌。《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燕支行》是唐代王维所作的一首边塞题材的七言古诗。第一段四句,描绘汉家天将获皇帝亲推、千官饯行的隆重出征场景,展现其非凡地位。第二段八句,描述士兵勇猛,战斗装备精良,战斗场面激烈。第三段十二句,盛赞将领才能超卫霍等名将,表达对战争胜利的预期,传达出对军事谋略的重视,凸显边塞征战的豪迈与将士的英勇。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了对将领和士兵的赞美,以及对边塞战争胜利的信心,同时体现了对军事谋略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燕支行》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正值“开元盛世”。彼时,唐王朝不仅在经济与文化领域呈现出繁荣昌盛之态,边疆战事亦颇为顺遂。尽管后世史学家多着重于开元时期的“文治”,对其“武功”提及较少,致使该时期的名将与经典战例鲜为大众熟知,但实际上,唐王朝在这一阶段于边疆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成功收复营州,将大片长城以北的土地重新纳入版图,在西域地区也收复诸多失地,进一步巩固了对西域的控制。王维创作此诗时,尚为一介在野的年轻读书人,虽未入仕,却凭借自身深厚的诗歌修养,以诗歌为载体,抒发对边疆军事的见解与感怀。当时,“燕支行”“燕歌行”这类边塞歌行体颇受文人青睐,王维便借此流行的诗歌体裁,生动展现了唐王朝边疆战事节节胜利的宏大场景,以独特视角表达对国家军事力量的歌颂与对边塞局势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汉家天将奉命出征,皇帝亲推、千官饯行的盛大场面。表达了对将领和士兵的赞美,以及对边塞战争胜利的信心,传达出对军事谋略的重视。

2. 写作手法

用典:“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运用卫青、霍去病以及李广利(贰师将军)的典故,以汉代唐,将诗中的将领与这些名将对比,突出其才能出众。烘托:“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通过描写兵器寒光、旗帜蔽尘、鼓声如海波、笳声惊月等,从侧面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与军队的威武气势。夸张:“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用“一当百”“哭且愁”夸张地表现出汉军的英勇无敌和敌军的恐惧,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第一段四句,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将军出征时君臣欢送的盛大场面。“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直接点明将军拥有雄才大略,且获皇帝于明光宫接见,凸显其非凡地位。“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皇帝亲推、千官饯行,宫殿与五陵的环境烘托,让将军出场便自带不凡气概,为全诗奠定豪迈基调。第二段八句,着重刻画将军的英勇与报国决心。诗句几乎句句用典,借历史上的英雄将领来类比这位将军。“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表明将军舍弃京城安逸,愿戍守边关,如长城般抵御外敌。“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以贬低卫青、霍去病、贰师将军李广利,衬托此将军才能超群。“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描绘将军所率士兵皆勇猛激昂。“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借勾践尝胆、关羽刮骨典故,体现将军与士兵一心报国、无惧艰难的精神。这一段为下文将军沙场征战做足铺垫,蓄满气势。第三段十二句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运用夸张手法与奇丽想象,以急促节奏生动呈现将军率部艰苦行军、英勇作战并获辉煌胜利的场景。“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描绘士兵在沙漠行军,兵器寒光与军旗在黄尘中隐现,既展大军雄壮,又显行军艰辛。“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叠鼓与鸣笳声中,沙漠如海波翻涌,天山月也为之颤动,展现大军日夜兼程、势不可挡的画面。“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聚焦将军,其身着华服、佩利刃,骑骏马,英姿飒爽。“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将军奋勇杀敌,誓与士兵凯旋共庆。“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汉军英勇,敌军溃败。结尾“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以议论点明将军善练兵、用兵,智勇双全,此乃胜利关键,与开篇“汉家天将才且雄”呼应,使将军形象更为丰满。

4. 作品点评

此诗巧妙汲取汉赋铺陈之法,在多数篇幅中着力刻画“汉家天将”,从多维度细致描摹其形象与风采,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边塞将领的英姿与威严,渲染出一种宏大壮阔的边塞战争氛围。诗歌的精华与深刻见解凝聚于结句“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这短短一句,点明在战争中,将领不仅要有勇往直前、令士兵赴汤蹈火的勇气,更关键的是要秉持理性,以谋略为先。此观点并非凭空而来,实与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表达的思想一脉相承。正如孔子不赞同子路“暴虎冯河,死而不悔”的莽撞,而推崇“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审慎态度。在《燕支行》里,诗人强调,即便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等优势,将军也务必保持冷静理智,不能仅凭热血冲动行事,而应将谋略置于首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通篇大是学问。

明顾璘《批点唐音》

# 周珽曰:此当有所指,或自喻所负也……言言汪洋自恣,魄力俱大。梁有遇曰:空中驰骤,风雨交集。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王右丞之《燕支行》,正意只在“终知上将先伐谋”。

清吴乔《围炉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送李睢阳·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

下一篇:唐·王维《栾家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