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客能论道":尊贵的客人善于谈论高深道理,
"吾生学养蒙":我这一生学着修养纯真心性。
"贫交世情外":我们的贫贱之交超越世俗人情,
"才子古人中":你的才气可比肩古代贤士。
"冠上方簪豸":官帽刚插上象征公正的獬豸簪,
# 簪:一作安。
"车边已画熊":车驾已绘着象征显贵的熊纹。
"拂衣迎五马":我整肃衣冠迎接你这太守车驾,
"垂手凭双童":又抬手吩咐两位童仆。
"花醥和松屑":花瓣酿的醇酒掺着松子细末,
# 松屑:蜀都赋,觞以醥清,注,酒清谓之醥。,醥:一作醴。
"茶香透竹丛":烹茶的香气穿透层层青竹丛。
"薄霜澄夜月":薄薄的霜气让夜晚的月亮更显澄澈,
"残雪带春风":未消的积雪裹挟着春风气息。
"古壁苍苔黑":古老的墙壁爬满墨绿苔藓,
"寒山远烧红":远山寒色中野火映红天际。
"眼看东候别":眼看着东方节候催人离别,
"心事北川同":我们彼此的心意却像北川的流水一样相通。
# 川:一作山。
"为学轻先辈":钻研学问时曾轻慢前辈,
# 为:一作若。
"何能访老翁":如今怎堪劳您探访我这老翁。
"欲知今日后":若问从今往后的日子如何,
"不乐为车公":我将不再以显贵荣华为乐。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分段赏析
“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开篇以对比起笔,先赞“河南严尹弟”是善于谈论道理的贵客,再自谦自己一生都在学习,仍像蒙昧未开的人。一扬一抑间,既突出了友人的才学修养,也显露出诗人待人谦逊的态度,为全诗奠定了敬重友人的情感基调。“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前句写诗人与友人的交往,不掺杂世俗功利的考量,是超越人情世故的“贫交”;后句进一步称赞友人,说他的才华可与古代贤才相比。两句分别从“交往本质”和“友人才华”切入,深化了对友人与这段友情的认可。“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簪豸”指官员帽上插着象征司法公正的豸角装饰,“画熊”指车旁绘有熊的图案,这两句借服饰、车马的细节,点明友人的官员身份与地位,暗含对友人仕途成就的肯定,也解释了前文人称“严尹”的缘由,让友人形象更具体。“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五马”是古代州郡长官的代称,对应友人“严尹”的身份;诗句描绘了诗人的动作,整理衣衫出门迎接友人,又抬手吩咐童仆招待。简单的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诗人对友人到访的重视,也让迎客的场景如在眼前,充满生活气息。“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花醥”指美酒,这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将松屑掺入美酒共饮,茶香穿透竹林飘散开来。从“饮酒”“品茶”的细节,可见宾主相处的融洽,也暗含诗人待客的诚意,为后续的送别铺垫了温馨的情感基础。“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转入写景,描绘了夜晚的环境:薄薄的霜气让夜空的月亮更显澄澈,残留的积雪还带着春日微风的暖意。“澄夜月”“带春风”的描写,既写出了时节的特点,又营造出清幽、温和的氛围,衬托出相聚时的闲适心境。“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继续写景,视角从近景转向远景:旧墙之上长满深黑色的青苔,远处寒冷的山间,有野火燃烧出红色的光。一“黑”一“红”的色彩对比,让画面更鲜明;“古壁”“寒山”的描写,也呼应了诗题中“弊庐”的简陋,凸显出居所的清幽僻静。“眼看东候别,心事北川同”,“东候”指向东离去的友人,这两句直抒胸臆:诗人眼看着友人向东告别,彼此的心意却像北川的流水一样相通。“眼看”写尽目送友人离去的不舍,“心事同”则点出二人的默契,将送别的不舍与友情的深厚直白道出。“为学轻先辈,何能访老翁”,“老翁”是诗人的自谦之称,这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夸赞友人不因为自己有学识就轻视前辈,反而前来拜访自己。既进一步凸显了友人谦逊的品德,也暗含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感激,让对友人的赞美更全面。“欲知今日后,不乐为车公”,“车公”是古代传说中热衷应酬的人,这里代指世俗的应酬往来。诗句意为:要知道今日送别友人之后,我再也不愿像“车公”那样忙于应酬了。既表达了送别后的怅然,也透露出诗人对淡泊、清净生活的偏好,因与友人的相聚纯粹珍贵,更觉世俗应酬乏味,暗含隐逸情怀,收束全诗的同时,也让情感更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