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tài
wǎn
shǒu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cáng
huán
zǎo
cái
zhī
bài
nián
chōng
tiān
wáng
duì
shèng
jūn
lián
shù
zhuǎn
gōng
yóu
chū
jiā
bēi
qián
suī
méng
jué
chí
dào
jīng
zhào
bié
kāi
qiān
lán
diàn
殿
xīn
ēn
qiè
jiāo
gōng
lín
yōu
bái
yún
suí
fèng
guǎn
míng
yuè
zài
lóng
lóu
rén
xiàng
qīng
shān
tiān
lín
wèi
shuǐ
chóu
míng
cháng
wèn
shàn
jīn
hèn
jīng
liú
chuī
líng
shuāng
jīng
jiā
chén
kǎi
róng
jīn
jié
mìng
xīn
bēi
xiāng
bǎo
jūn
jiā
yōng
huà
lún
shè
xióng
jīn
mèng
chèng
xiàng
wèn
rén
cāng
shū
liú
chǒng
jìn
yǒu
xiān
cái
suì
guò
rén
zhì
sān
tiān
shǐ
使
cuī
xīn
bēi
yáng
guǎn
duàn
wàng
tái
ruò
dào
cháng
ān
jìn
wèi
gèng
lái
西
wàng
kūn
chí
kuò
dōng
zhān
xià
píng
shān
cháo
zhāng
guǎn
shù
zhuǎn
fèng
huáng
chéng
xiào
lián
qiān
mén
dié
shēng
jīn
huán
yǒu
yàn
hái
xiàng
huà
táng
shēng

译文

怎能料到太子这么早逝,才想起当初选定他为太子的时候。太子像鸟儿冲天般离去,他曾像晋明帝司马绍一样聪明,令圣君怜惜。灵车前行,树木转动,宫殿还能看见,胡笳声悲切,马也不肯向前。虽然承蒙皇恩,为太子的灵柩经过而封禁了驰道,京兆尹又另外开辟了墓道。在华丽的宫殿里,皇帝曾给予太子深切的新恩,椒房中的太后傍晚满怀忧伤地前来凭吊。白云仿佛随着笙箫等乐器的声音飘动,明月高悬在太子居住的龙楼之上。人们对着青山痛哭,天空笼罩着渭水,仿佛也在哀愁。太子往日鸡鸣即起向皇帝问安进膳,如今却遗憾地留在了仙境。骑兵的鼓吹乐冒着霜寒奏响,旌旗在道路两旁排列。太子的仪容有金色符节护持,他受封的册命和玉符崭新。照顾太子的傅母悲痛地看着那曾经包裹太子的香褓,太子家中人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车子。如今太子像汉元帝梦熊而生那样英年早逝,又有谁能像曹冲称象那样聪明呢。太子像曹冲一样深受皇帝宠爱,又像王子乔一样有超凡的仙才。五岁时就有超过常人的智慧,可惜上天派仙鹤催促他早早离去。心中悲痛地看着太子居住的宫殿,望眼欲穿地望着望思台。如果说长安离仙境很近,为什么他不再回来呢。向西望去,昆明池宽阔无比,向东瞻望,下杜之地平坦开阔。山峦好像在朝拜豫章馆,树木环绕着长安城。五校的军旗相连,颜色一致,众多的城门传来接连不断的鼓声。如果金环显灵的传说应验,希望太子还能在华丽的殿堂重生。

逐句剖析

"何悟藏环早":怎能料到太子这么早逝,

# 藏环:《晋书,羊祜传》:“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

"才知拜璧年":才想起当初选定他为太子的时候。

# 才知拜璧年:此句即用平王拜璧事,言佋尚年幼也。拜璧:《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共王无嫡长子,有宠子五人,不知当立谁为嗣,于是遍祭名山大川之神,以璧示之,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抗之?”祭毕,密埋璧于祖庙之庭,使五子依长幼之序入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哲皆远之(离璧远)。平王弱(幼小),抱而入,再拜,皆厌(压)纽(璧纽)。”

"翀天王子去":太子像鸟儿冲天般离去,

# 翀天王子去: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王乔即周灵王太子晋,参见《列仙传》卷上。翀,通“冲”。句谓佋成仙而去。

"对日圣君怜":他曾像晋明帝司马绍一样聪明,令圣君怜惜。

"树转宫犹出":灵车前行,树木转动,宫殿还能看见,

# 犹:已经。

"笳悲马不前":胡笳声悲切,马也不肯向前。

"虽蒙绝驰道":虽然承蒙皇恩,为太子的灵柩经过而封禁了驰道,

# 绝:横渡。

"京兆别开阡":京兆尹又另外开辟了墓道。

# 阡:墓道。,京兆:京兆府。

"兰殿新恩切":在华丽的宫殿里,皇帝曾给予太子深切的新恩,

"椒宫夕临幽":椒房中的太后傍晚满怀忧伤地前来凭吊。

"白云随凤管":白云仿佛随着笙箫等乐器的声音飘动,

"明月在龙楼":明月高悬在太子居住的龙楼之上。

"人向青山哭":人们对着青山痛哭,

"天临渭水愁":天空笼罩着渭水,仿佛也在哀愁。

# 临:哭吊。

"鸡鸣常问膳":太子往日鸡鸣即起向皇帝问安进膳,

"今恨玉京留":如今却遗憾地留在了仙境。

"骑吹凌霜发":骑兵的鼓吹乐冒着霜寒奏响,

# 凌霜:冒霜,拂晓。,骑吹:在马上吹奏的乐队。

"旌旗夹路陈":旌旗在道路两旁排列。

"凯容金节护":太子的仪容有金色符节护持,

# 金节:借指都督、府尹、刺史(太守)。,凯:一作礼。

"册命玉符新":他受封的册命和玉符崭新。

"傅母悲香褓":照顾太子的傅母悲痛地看着那曾经包裹太子的香褓,

# 傅母:保育辅导皇室子女的老年男女。

"君家拥画轮":太子家中人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车子。

# 拥:乘坐。

"射熊今梦帝":如今太子像汉元帝梦熊而生那样英年早逝,

"秤象问何人":又有谁能像曹冲称象那样聪明呢。

"苍舒留帝宠":太子像曹冲一样深受皇帝宠爱,

# 苍舒:远古传说中贤圣之名。

"子晋有仙才":又像王子乔一样有超凡的仙才。

"五岁过人智":五岁时就有超过常人的智慧,

"三天使鹤催":可惜上天派仙鹤催促他早早离去。

"心悲阳禄馆":心中悲痛地看着太子居住的宫殿,

# 阳禄:汉代上林苑中嫔妃所居之馆。阳:一作四。

"目断望思台":望眼欲穿地望着望思台。

"若道长安近":如果说长安离仙境很近,

"何为更不来":为什么他不再回来呢。

"西望昆池阔":向西望去,昆明池宽阔无比,

# 昆池:指滇池。

"东瞻下杜平":向东瞻望,下杜之地平坦开阔。

"山朝豫章馆":山峦好像在朝拜豫章馆,

"树转凤凰城":树木环绕着长安城。

"五校连旗色":五校的军旗相连,颜色一致,

"千门叠鼓声":众多的城门传来接连不断的鼓声。

"金环如有验":如果金环显灵的传说应验,

"还向画堂生":希望太子还能在华丽的殿堂重生。

# 画堂: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是唐代王维所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这组诗以皇室丧仪为叙事脉络,巧妙运用“藏环”“拜璧”“秤象”等典故,隐喻太子的早慧天资。同时,借助周灵王太子晋仙化的传说,寄托深沉的哀思。诗里融入宫廷仪仗、青山渭水等诸多意象,并以“玉京”“龙楼”这些道教意象,营造出悲怆的氛围。其结构规整,语言凝练,延续了王维“诗中有画”的意境特色。这五首诗作,分别从葬礼场景、宫廷追思、仪仗刻画、才智缅怀以及借地理抒情等不同角度,细腻展现出皇室对幼子夭折的痛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为唐代诗人王维于上元元年(760年)十一月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彼时,唐肃宗第十二子李佋不幸夭折,年仅八岁,后被追封恭懿太子,葬于长安高阳原,此组诗便以此为背景而作。这组挽歌共五章,收录于《全唐诗》第126卷,属于应制类宫廷挽歌,饱含对早逝太子的哀悼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悼亡诗。描绘了皇室丧仪的庄重场景,体现了宫廷对幼子离世的悲痛之情,借助周灵王太子晋仙化传说,表达出对夭折幼子的深切哀思。同时,融合宫廷仪仗、青山渭水等意象,从多方面展现出皇室对幼子夭亡难以言表的痛惜。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组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何悟藏环早”这句,原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了周景王的儿子们年幼时玩藏钩游戏,幼子有藏钩的天赋,被认为聪慧。这里用“藏环早”表明恭懿太子早慧,过早展现出过人的聪慧,表达对其早逝的惋惜。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运用“藏环”和“拜璧”的典故,“藏环”指太子过早离世,“拜璧”点明其被立为太子之时,以这种对比的方式,突出太子夭折的遗憾,让人感叹命运无常。颔联“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翀天”描绘太子如飞升天际般离去,“对日”用了晋明帝司马绍幼时聪慧,对日答对的典故,以表明太子聪慧,深得圣君怜爱,进一步强调其早逝令人痛心。颈联“树转宫犹出,笳悲马不前”,写送葬队伍前行,树木移动,宫殿渐远,但仍能看见,而悲凉的胡笳声响起,连马都因悲伤而不愿前行,借景抒情,渲染出送葬时哀伤的氛围。尾联“虽蒙绝驰道,京兆别开阡”,“绝驰道”和“别开阡”体现出皇家对太子的厚待,以特殊的葬礼规格表达对太子的重视,从侧面反映出太子地位之尊。第二首:首联“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兰殿”“椒宫”描绘宫廷环境,“新恩切”表明太子生前深受皇恩,“夕临幽”则点明太子去世后椒宫沉浸在一片幽寂之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太子离世后的凄凉。颔联“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白云伴随着凤管之声飘动,明月依旧照在龙楼之上,以白云、明月等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种空灵、寂寥的氛围,暗示太子虽逝,宫廷依旧,却已物是人非。颈联“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人们朝着青山痛哭,上天面对渭水也仿佛哀愁,以夸张的手法,将人的悲痛之情与天地自然相融合,极言悲痛之深。尾联“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鸡鸣问膳”体现太子生前的孝顺,每日清晨向父母问安,如今却只能遗憾他永远留在了仙境,表达出对太子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早逝的深深遗憾。第三首:首联“骑吹凌霜发,旌旗夹路陈”,描绘出送葬队伍中骑吹在霜气中出发,旌旗在道路两旁整齐陈列的场景,展现出皇家葬礼的威严与庄重,“凌霜”二字更增添了一丝肃穆之感。颔联“凯容金节护,册命玉符新”,“凯容”指太子的仪容,由金色符节护持,新的册命和玉符显示出太子身份的尊贵与皇家对其的重视。颈联“傅母悲香褓,君家拥画轮”,写太子的傅母因怀念太子幼时的香褓而悲痛,皇家众人簇拥着太子的灵车,从身边人的悲痛之情侧面反映出太子早逝给众人带来的哀伤。尾联“射熊今梦帝,秤象问何人”,分别用了“射熊梦帝”和“曹冲秤象”的典故,前者暗示太子的不凡,后者则以曹冲的聪慧类比太子,如今太子已逝,无人再如他这般聪慧,表达出对太子早逝的惋惜。第四首:首联“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以苍舒深受魏武帝曹操宠爱和子晋的仙才来比喻恭懿太子,突出太子既得皇帝宠爱又富有才华,为下文写其早逝的惋惜做铺垫。颔联“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具体描述太子五岁时便有过人的智慧,然而却如被上天派来的仙鹤催促般早早离世,“三天”给人一种来自仙界的神秘之感,强化了太子早逝的无奈与遗憾。颈联“心悲阳禄馆,目断望思台”,“阳禄馆”和“望思台”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表达出人们因太子离世而内心悲痛,望眼欲穿却再也看不见太子的惆怅。尾联“若道长安近,何为更不来”,以一种近乎质问的口吻,表达出对太子早逝的不舍与不解,明知长安近在咫尺,为何太子却不再归来,将悲痛之情推向高潮。第五首:首联“西望昆池阔,东瞻下杜平”,描绘送葬时西望昆池广阔,东看下杜平坦的景象,展现出视野的开阔,也暗示着太子葬礼的宏大场面。颔联“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写山峦仿佛朝着豫章馆朝拜,树木环绕着凤凰城,以自然之景烘托出皇家宫殿的威严与庄重,同时也暗示着太子身份的尊贵。颈联“五校连旗色,千门叠鼓声”,“五校连旗”“千门叠鼓”描绘出送葬队伍中军队旗帜相连,宫廷内鼓声重叠的壮观场景,进一步渲染出葬礼的隆重。尾联“金环如有验,还向画堂生”,用“金环”的典故,传说羊祜五岁时曾向乳母要自己前世玩过的金环,此句表达出人们希望太子能如传说般再次转世回到人间,体现出对太子的深切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下一篇:唐·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