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guò
qīng
lóng
cāo
chán
shī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lóng
zhōng
lǎo
wēng
chán
gōng
wèn
xīn
yáo
zhī
kōng
bìng
kōng
shān
tiān
yǎn
shì
jiè
shēn
zhōng
guài
xiāo
yán
néng
shēng
fēng

译文

老态龙钟的一个衰翁,缓慢步行而来参谒禅宫。要问我心的义是什么,可以遥想空病的病也在空。山河大地全展在天眼眼底,大千世界显现于法身之中。莫奇怪此地可以消除炎热,因为它能使大地四处起风。

逐句剖析

"龙钟一老翁":老态龙钟的一个衰翁,

# 龙钟:行进不轻松灵活。

"徐步谒禅宫":缓慢步行而来参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要问我心的义是什么,

# 义心:谓犹豫不决之心。《楞伽经》: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上上法。

"遥知空病空":可以遥想空病的病也在空。

# 空病:执着于空。《维摩诘经》云:“得是平等,无有余病,惟有空病,空病亦空。”鸠摩罗什注:“上明无我无法,而未遣空,未遣空,则空为累,累则是病,故明空病亦空也。”

"山河天眼里":山河大地全展在天眼眼底,

# 天眼:即指能见远近内外前后上下之眼。《法苑珠林》:“昔佛在世时,诸弟子中阿那律天眼第一,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微细,无幽不睹。”

"世界法身中":大千世界显现于法身之中。

# 法身:指佛的二身之一,法身指具有佛德之自身。僧肇维摩经注:经云法身者,虚空身也。……然则法身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岂可近舍丈六,而远求法身乎?概言之,法身即佛之真身。

"莫怪销炎热":莫奇怪此地可以消除炎热,

"能生大地风":因为它能使大地四处起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此作,开篇两联细致描绘其不惧暑热,专程前往青龙寺拜谒操禅师,于禅房之中与禅师深入探讨佛理的情景,字里行间尽显虔诚与求知之态。后两联笔锋一转,着重展现诗人经此拜谒、探讨后,心中疑云顿散、豁然开朗的体悟。全诗对仗精妙绝伦,字字珠玑,说理透彻清晰,将禅理阐释得入木三分。诗中内容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既见诗人作诗之精妙技艺,亦显其禅修之深厚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一说与裴迪同作。坐落于长安新昌里的青龙寺,北倚高峻之地,南瞰开阔之所,尽显登高远眺之美景。天宝年间(742-756),王维时常与诗友们结伴前往游览。在那里,他们拜谒诸多高僧大德,还留下了不少同题赋诗的诗坛佳话。天宝初年,王维与王昌龄、裴迪、王缙相聚于青龙寺的昙壁上人院,众人纷纷赋诗,王维还为诗集撰写了序言。数年之后,至迟在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前,王维与裴迪重返此地(因安史之乱后裴迪便离开了长安),并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描绘了诗人不惧酷热,毅然前往青龙寺拜谒操禅师,并在禅房之中与禅师深入探讨佛理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经此拜谒、探讨后,心中疑云顿散、豁然开朗的体悟。

2. 分段赏析

首联“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以“龙钟”二字勾勒出一位年迈体衰的老者形象,“徐步”则写出他步伐缓慢却从容的状态,未直接写心境,却已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的沉稳与淡泊。颔联“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写出与禅师的交流。“义心”指对佛法的虔诚追求,“空病”则暗喻执着于“空”的偏执。诗人本想询问佛法真谛,却已预感到禅师会点破“空”的本质——真正的空不是空洞,而是破除执念。这两句以对话式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入理解,语言质朴。颈联“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中“天眼”是佛教中能洞察一切的智慧之眼,“法身”指佛的本质。诗人借禅师之口,将山河纳入“天眼”的观照,把世界收归“法身”的包容,传递出“万物一体”的禅意。让眼前的山水有了更深的意蕴。尾联“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以景结情。表面写禅宫清凉,消解了夏日的燥热;实则以“大地风”比喻禅法的滋养,如同清风拂过,吹散心中的烦热。这里的“炎热”既指自然的暑气,也暗喻世俗的纷扰,而“大地风”则是禅意带来的澄明与安宁,将禅理转化为真实画面,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尽管此诗与《终南别业》同属参禅所得之悟,亦皆为五言体裁,但二者风格韵致大相径庭。《终南》一诗尚存缕缕禅趣,读来令人顿觉生机盎然、欣欣向荣;而此诗则尽显老气横秋之态。精通佛理的王维,在自然与社会两个维度践行着自身的佛理主张。在政治领域,他亦官亦隐,将仕隐之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在作者笔下,同样壮美的风景,被写成“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这样把外界景物与禅师的道行学养加以浑融表现的句子。句子诚然漂亮有气魄,但雄阔的风景却变成了抽象的说理。诗的尾联把寺庙的清凉归因于佛教禅旨的威力。作者注意力明显发生转移,而这转移便一定程度地透露出其心情的变化,正与开篇的称老相呼应。

不详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董乃斌《王维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下一篇: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