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gǎn
huà
tán
xīng
shàng
rén
shān
yuàn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chí
qióng
zhú
zhàng
xiāng
dài
tóu
cuī
wén
shān
xiǎng
guī
fáng
zhú
shuǐ
liú
huā
cóng
hǎo
niǎo
shēng
yōu
zuò
kōng
lín
sōng
fēng
zhí
qiū

译文

夜色中上人手拄筇竹杖,静候在寺门外虎溪旁边。山泉好像催促客人进门,一起顺着水流回到山院。丛丛野花在山坡上盛开,山谷中鸟鸣声清幽宛转。夜晚坐在这空寂的山寺,松风阵阵像清秋般凄寒。

逐句剖析

"暮持筇竹杖":夜色中上人手拄筇竹杖,

# 筇竹杖:用筇竹所制的手杖。因筇竹竹节美观,被视为做手杖的优良材料。筇:筇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持:拄着。

"相待虎溪头":静候在寺门外虎溪旁边。

# 虎溪头:相传晋慧远法师居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催客闻山响":山泉好像催促客人进门,

# 山响:指山头虎鸣声。

"归房逐水流":一起顺着水流回到山院。

"野花丛发好":丛丛野花在山坡上盛开,

"谷鸟一声幽":山谷中鸟鸣声清幽宛转。

"夜坐空林寂":夜晚坐在这空寂的山寺,

# 空林:寺庙的代称。古印度僧人喜欢到空寂的森林中修行,故云。林,一作村。

"松风直似秋":松风阵阵像清秋般凄寒。

# 直:简直,竟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两联描绘诗人傍晚持杖在虎溪头等待,听闻山响催促客人,随水流返回禅房的情景,勾勒出山间寺院的日常活动;后两联描写野花盛放、谷鸟啼鸣的山间景色,以及夜晚独坐空林,感受松风萧瑟如秋的静谧氛围。全诗全诗落墨别致、情致恬淡,展现了感化寺山院清幽宁静的环境与氛围,体现出诗人对禅意生活的感悟与向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期间,是他与裴迪同游时的作品。诗题中的“感化寺”,其名称历来存在争议。宋蜀本记作“感配寺”,清赵殿成在《王右丞诗集笺注》中写作“感化寺”,而宁蜀本、明十卷本、《文苑英华》则作“化感寺”。不过,从唐代其他文献来看,终南山确有感化寺的记载,如严挺之所述“邀至京师,游于终南化感寺”,《旧唐书》也提及“蓝田化感寺”。王维与裴迪同游此寺,拜访昙兴上人,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诗歌通过描绘诗人傍晚拜访感化寺昙兴上人时的情景,展现了山院周围的山水景色,如虎溪、野花、谷鸟、空林、松风等,营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逸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谷鸟一声幽”以一声鸟鸣突出山谷幽静,笔法巧妙,生动地描绘出山间的清幽之美。

3. 分段赏析

首联“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两句点明了出行的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手持筇竹杖,于虎溪头等待友人。“暮”字营造出一种日暮时分的静谧氛围,“筇竹杖”既为行走助力,又暗示了诗人的隐逸之意,“虎溪头”化用了东晋慧远法师居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的典故,暗示了此地与禅意、高僧的关联,让读者尚未深入诗歌,便已感受到一股远离尘嚣的静谧。颔联“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两句通过“催客”与“归房”两个动作,展现诗人与友人游览时的盎然兴致。“催客闻山响”一句,仿佛让读者看到一个兴奋的游人,对着山峰玩着回声游戏,顺带嘲弄一下朋友,充满趣味。“归房逐水流”则描绘出他们顺着水流回到住处的情景,“山响”与“水流”皆为大自然的声音,两者相互映衬,不仅凸显出山谷的幽静,更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契合,构成一幅和谐美妙的自然画卷。颈联“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两句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山间景色。前一句展现出野花一丛丛绽放,开得绚烂美好的视觉画面,凸显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后一句则以谷鸟偶尔的一声鸣叫,从听觉角度入手,以动衬静,突出山谷的幽深静谧。这两句诗与南朝梁人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手法相似,都通过动静相衬,将幽景与幽情完美融合,生动地描绘出山间的清幽之美。尾联“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两句描写了诗人夜晚独坐于空旷山林的情景。“空林寂”直接点明周围环境的空旷寂静,一个“空”字营造出空灵的氛围;“松风直似秋”则通过对松风的描写,将松风的寒凉比作秋天的凉意,不仅从听觉上让读者感受到松风的声响,更从触觉上传递出秋意的寒凉,使读者身临其境。从深层含义来看,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追求,在空寂的山林中,诗人与自然相融,内心宁静超脱,这种境界与禅意所追求的“空”“静”“寂”相契合。

4. 作品点评

“谷鸟一声幽”一句,以一声鸟鸣突出山谷幽静,笔法很巧妙。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已经会巧用“一声”来为诗歌增加诗趣,如沈君攸《同陆廷尉惊早蝉诗》中的“望枝疑数处,寻空定一声”以及萧统《有所思》中的“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的诗句都写得颇有趣味。王维擅长于以动衬静,“谷鸟一声幽”的写法与其“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手法颇为相近,又都各自贴合各自诗境。中晚唐时期的诗人也常常学习前人这种写法,如卢仝《掩关铭》“不如掩关坐,幽鸟时一声”。可见王维作诗既善于学习前人,又启发了后人的诗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催客”字妙(“催客”句下)。钟云:好路径(“归房”句下)。钟云:了不相干,写我幽情(“谷鸟”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待”“催”二字相应。顾云:此景此意,只在目前,人不道著,幽邃可想。后半幽邃之景,宛然清雅。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送孟六归襄阳》

下一篇: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