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zhāng
yīn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dōng
shān
shí
xīn
shàng
yuǎn
gāo
yóu
zhōng
dòng
shǐ
néng
fàn
lǐng
shàng
wèi
shū
chuáng
tóu
shū
juǎn
qīng
chuān
xìng
yōu
yōu
kōng
lín
duì
yǎn
jiǎn
qīng
tái
shí
shàng
jìng
cǎo
sōng
xià
ruǎn
chuāng
wài
niǎo
shēng
xián
jiē
qián
xīn
shàn
rán
wàn
xiàng
duō
dàn
ěr
tài
miǎn
zhī
píng
wéi
rén
qiǎn
duì
jūn
niàn
fán
qiǎn
zhāng
chē
shū
shū
réng
yǐn
rǎn
hàn
guò
cǎo
shèng
shī
qīng
mén
èr
shì
xià
yǐn
shí
nián
wǎn
shì
rén
shí
cóng
qiū
fēng
xiāo
suǒ
liǔ
gāo
qiě
shū
wàng
rén
shì
shuǐ
xiàng
suì
yàn
tóng
xié
shǒu
zhǐ
yīng
jūn
shè
shǒu
chán
chuí
diào
yóu
lín
shì
ān
kǒu
fēi
guān
yǐn
lún
shēng
hào
qīng
jìng
shū
shí
qíng
chén
jīn
fāng
háo
dàng
wéi
dǐng
shí
rén
jiā
nán
shān
xià
dòng
shēn
niǎo
xiāng
luàn
jiàn
shòu
jiē
xiāng
qīn
yún
xiá
chéng
bàn
bái
shì
jīn
shì
yāo
kǒu
zhēn

译文

我弟隐居东山时,心境何等高远。太阳高升仍安卧,钟声响起才进餐。领口乱发未梳理,床头的书也没有收拾。兴致悠然地伴随着清澈的流水,空旷的森林对着托病不出的你。青苔细腻地长在洁净的石头上,松下生长着软绵纤细的青草。窗外的鸟儿悠闲地啼鸣,阶梯前老虎也与人亲善。世间万象虽多但只是徒然,清净无为的深玄之理渺茫难知。刚知道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回顾自己觉得为人还很浅薄。和你相对忽然自己有了心得体会,虚妄之念不劳烦特意遣发就已经没了。张弟学富五车,虽读书有成却仍然选择隐居。挥毫泼墨超越草圣张旭,赋诗令《子虚赋》也黯然失色。你在嵩山的太室、少室山下闭门隐居,至今已有十余载。俨然山野一农夫,时常随渔父捕鱼。秋风萧瑟,那高大的柳树枝叶稀疏。遥望这远离俗尘之地,渡水而归便是我的茅舍。到了晚年能与你携手相伴,想来也只有你和我了。设网欲捕狡兔,垂钓等待游鱼。此为糊口饱腹,并非追慕隐士之名。我生喜好清净,素食去除尘念。如今你正豪情满怀,渴望成为钟鸣鼎食的显贵。我在终南山下栖居,行止坐忘,身心融于自然。步入鸟群不惊扰其序,遇见野兽皆如故友相亲。云霞相伴为侣,虚空澄明之气萦绕衣襟。为何一定要有先生你,来邀请我到谷口这样的真隐之地呢。

逐句剖析

"吾弟东山时":我弟隐居东山时,

#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处。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心尚一何远":心境何等高远。

# 心尚:心志、襟怀。

"日高犹自卧":太阳高升仍安卧,

"钟动始能饭":钟声响起才进餐。

# 钟动:指斋钟响动。斋钟是寺庙内报斋时的大钟,响三十六下。佛教戒律规定“过午不食”,正午过后不吃饭,所以一般会在日中进食斋饭。

"领上发未梳":领口乱发未梳理,

"床头书不卷":床头的书也没有收拾。

# 床:一作妆。

"清川兴悠悠":兴致悠然地伴随着清澈的流水,

"空林对偃蹇":空旷的森林对着托病不出的你。

# 偃蹇:犹安卧。偃,休息卧着不做事。蹇,脚不能做事。诗中托病高卧不理朝廷事物之意。

"青苔石上净":青苔细腻地长在洁净的石头上,

"细草松下软":松下生长着软绵纤细的青草。

"窗外鸟声闲":窗外的鸟儿悠闲地啼鸣,

"阶前虎心善":阶梯前老虎也与人亲善。

# 虎心善:指老虎也与人亲善不害人。

"徒然万象多":世间万象虽多但只是徒然,

# 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徒然:仅仅如此。

"澹尔太虚缅":清净无为的深玄之理渺茫难知。

# 缅:远。,太虚:道的深幽玄远之理。,澹尔:恬静无为能。

"一知与物平":刚知道人与万物浑然一体,

# 与物平:指与物齐一,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出自《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自顾为人浅":回顾自己觉得为人还很浅薄。

"对君忽自得":和你相对忽然自己有了心得体会,

"浮念不烦遣":虚妄之念不劳烦特意遣发就已经没了。

# 浮念:虚妄之念。

"张弟五车书":张弟学富五车,

# 五车书:谓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仍隐居":虽读书有成却仍然选择隐居。

"染翰过草圣":挥毫泼墨超越草圣张旭,

#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成就的人的美称。这里指唐代书法家张旭。,染翰:以笔蘸墨,指书写。翰:笔。过:超过。

"赋诗轻《子虚》":赋诗令《子虚赋》也黯然失色。

# 子虚:即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轻:小视。

"闭门二室下":你在嵩山的太室、少室山下闭门隐居,

"隐居十年余":至今已有十余载。

"宛是野人野":俨然山野一农夫,

# 野人野:如乡野之人无拘无束。野,一作也。,宛:若,好像。

"时从渔父渔":时常随渔父捕鱼。

# 渔:一作鱼。,时从:经常跟随。

"秋风自萧索":秋风萧瑟,

# 自:一作日。

"五柳高且疏":那高大的柳树枝叶稀疏。

"望此去人世":遥望这远离俗尘之地,

"渡水向吾庐":渡水而归便是我的茅舍。

# 吾庐:钟南山王维隐居屋舍。,水:指洛水。

"岁晏同携手":到了晚年能与你携手相伴,

# 同携手:一同隐居,偕隐。,岁晏:指人的暮年。

"只应君与予":想来也只有你和我了。

"设罝守毚兔":设网欲捕狡兔,

# 毚兔:狡兔,大兔。《诗经·小雅·巧言》:“跃跃毚兔。”毛传:“毚兔,狡兔也。”孔颖达疏:“《仓颉解诂》:‘毚,大兔也。’大兔必狡猾,又谓之狡兔。”

"垂钓伺游鳞":垂钓等待游鱼。

# 游鳞:游鱼。

"此是安口腹":此为糊口饱腹,

"非关慕隐沦":并非追慕隐士之名。

"吾生好清净":我生喜好清净,

"蔬食去情尘":素食去除尘念。

"今子方豪荡":如今你正豪情满怀,

"思为鼎食人":渴望成为钟鸣鼎食的显贵。

# 鼎食:列鼎而食,吃饭时排列很多鼎。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我家南山下":我在终南山下栖居,

# 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动息自遗身":行止坐忘,身心融于自然。

"入鸟不相乱":步入鸟群不惊扰其序,

"见兽皆相亲":遇见野兽皆如故友相亲。

"云霞成伴侣":云霞相伴为侣,

"虚白侍衣巾":虚空澄明之气萦绕衣襟。

# 虚白:谓心中纯净无欲。语本《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何事须夫子":为何一定要有先生你,

"邀予谷口真":来邀请我到谷口这样的真隐之地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好友张諲的一组五言古诗。第一首写张諲隐居山林的日常生活,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悟;第二首夸赞张五弟的才华和他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状态;第三首则生动描写了张諲在山野间的闲适生活——设陷阱捉野兔、在溪边钓鱼。全诗用简单却细腻的笔触,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张諲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人物形象刻画得特别鲜明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张諲,永嘉(今属浙江)人,因家中排行第五,世称张五。青年时离乡漫游,曾与王维一同在河南登封嵩山少室山隐居,前后达十余载。此诗题下有注:“作于常乐东园,信笔写就。”当时王维正隐居于终南山,这组诗乃其即兴挥毫所作,风格自然冲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隐逸诗。全诗以友人张諲(排行第五,故称“张五弟”)的隐居生活为核心,描绘张諲隐居嵩山少室山十余年的日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其闲适自得、超脱物外的境界,同时融入诗人自身的隐逸理想与哲学感悟。

2. 写作手法

对比:“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与“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对比,展现王维素淡与张諲豪荡的饮食差异;“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和“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等对比,呈现二人不同隐居生活;“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等句,以自身“浅”衬张諲悟道深,多角度对比凸显人物差异与作者对友人的推崇。化用:“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化用陶渊明“五柳先生”的说法,“我家南山下”化用“采菊东篱下”的诗句,借陶渊明的形象,把张諲的隐居和传统的隐逸联系起来,让诗歌更有文化底蕴。侧面描写:“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借写自身与张諲相处时的感悟,侧面体现张諲道行高深,不直接写其境界,却让读者从诗人变化中感知,含蓄又巧妙。用典:“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巧用范蠡归隐典故,原指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隐居五湖,诗中反用其意,称张諲猎兔钓鱼只为饱腹,非慕隐居;“邀予谷口真”“谷口真”中典出《法言义疏》,本指隐居躬耕的隐士,王维借此戏言张諲邀己隐居,回扣“戏赠”题旨,两处用典或正话反说,或借典抒趣,添诗含蓄味。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里,王维刻画了张諲隐居时的日常模样,借此展现他不讲究外表、自在安闲、淡泊处世的性情。“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这六句,王维着重刻画了张諲隐居东山时“散漫”的生活状态,核心是一个“懒”字。张諲首先懒得与世俗之人打交道,独自住在东山,内心清净没有过多欲望。日常作息上,他起得很晚,睡到自然醒,日上三竿还悠闲地躺着,直到正午钟声敲响才肯起身吃饭;再者是不修边幅,起床后直接就吃,头发没梳,脸手没洗,头天晚上看的书还摊在床头没收拾,活脱脱一个无拘无束的“懒人”样。诗人对张諲这副模样是夸还是贬,读者心中会有疑问,期待后面的内容。“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这八句,王维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展现隐士张諲的内心世界。屋前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他对着河水悠然自得,在寂静的树林里找块地方躺卧,思绪仿佛随着流水飘向远方。原来外表的不受拘束只是表面,张諲的内心其实十分悠远宁静:翠绿的苔藓干净地生长在石头上,细软的小草在松树下铺展开来;松树间的苔藓和小草,似乎象征着张諲洁净的品格;窗外鸟儿的叫声悠闲轻快,就连台阶前的石虎也显得温顺。鸟声“闲”、虎心“善”,这些意象看似特别,其实暗示了张諲内心的仁善。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张諲怀着宁静淡泊的心,就算世间万物纷繁复杂,也影响不了他,他依然能在这清净的世界里自在生活。简单细致的描写,把张諲闲适自在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结尾这四句,诗人拿自己和张諲对比,感慨张諲对道理领悟得真深。王维说五弟已经能做到与万物平等看待,反观自己,对世事的认识太浅薄,远比不上他。王维还说,面对张諲,自己突然明白了些什么,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有了一颗淡泊的心,或许不用特意去排解,自然就没了。诗人通过写张諲对自己的影响,从侧面显出张諲的修行不一般,笔调虽淡,用意却很深刻。第二首诗,王维集中笔墨描写张諲过人的才华。“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在王维看来,张諲学问渊博得像读过五车书,却还坚持读书,不为外界所动,安心在山里隐居。“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他提笔写字,草书比“草圣”还出色;写诗作文,文采不输写《子虚赋》的司马相如。李颀也曾夸张諲:“诗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勃敌。”可见他写字作诗都是高手,安静的隐居生活里满是笔墨的清雅气息。“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余。”“二室”指的是少室山和太室山(中岳嵩山的两座山峰)。张諲年轻时就隐居在河南登封的少室山下,关起门来读书,不追名逐利十多年。这么有才华,却能与世无争,这境界让诗人真心佩服。张五弟的洒脱淡定,深深影响了王维。“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这只是张五弟生活里的一个小片段,却更显他像闲云野鹤般的气质。一切都像流水般自然,平淡中没什么烦恼,日子过得自在又闲适。“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就算秋风起,景物变得萧条,柳树也疏疏落落,少了几分清新,可“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张五弟还是愿意和诗人一起隐居。表面看是他答应了诗人,其实更深层的是两人心里都有同样的向往——在能自由舒展精神的地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对着山喝酒写诗,在水边弹琴唱歌,就像《兰亭集序》里写的那种和乐场景。况且,在现实黑暗、没机会为国家做事的时候,能过上这样美好的生活,何尝不是一件乐事。第三首诗,王维侧重描写张諲除了书画之外的饮食起居,文笔生动,人物个性十分鲜明。“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张諲设陷阱捕狡猾的兔子,在水边钓鱼等游来的鱼儿,他在这些事里玩得很开心。“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相传越国大夫范蠡帮越王勾践报仇后,怕勾践害自己,就丢了荣华富贵和官职,隐居在五湖。王维用这个典故,说张諲打猎钓鱼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和想隐居没关系,其实是反着说的。王维接着说:“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自己喜欢清净,吃素食来去掉心里的杂念,这和张五弟“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正好相反——张五弟吃饭不忌荤腥,颇有富贵人家的豪放劲儿。王维还在拿自己和张諲比:“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他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说自己住在南山下,生活起居都随自己心意,不管俗世;而张五弟“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他和飞鸟互不打扰,和走兽也亲近,与云霞作伴,在清净里生活。这样的日子,更让诗人羡慕。所以王维在最后两句说:“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谷口真”出自《法言义疏》,指隐居耕田、修养自身的人。王维打趣张五弟,为什么要邀请自己到这隐居的地方来,回应了诗题中的“戏赠”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必其人,直自输写(“日高”一联下)。顾石:警语不在深(“阶前”句下)。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钟云:题中“戏赠”二字意颇难看,似嘲其隐志不能自坚。钟云:此“善”字押得甚有道气(“阶前”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有陶家遗韵。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下一篇:唐·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次荆州时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