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弟东山时":我弟隐居东山时,
#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处。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心尚一何远":心境何等高远。
# 心尚:心志、襟怀。
"日高犹自卧":太阳高升仍安卧,
"钟动始能饭":钟声响起才进餐。
# 钟动:指斋钟响动。斋钟是寺庙内报斋时的大钟,响三十六下。佛教戒律规定“过午不食”,正午过后不吃饭,所以一般会在日中进食斋饭。
"领上发未梳":领口乱发未梳理,
"床头书不卷":床头的书也没有收拾。
# 床:一作妆。
"清川兴悠悠":兴致悠然地伴随着清澈的流水,
"空林对偃蹇":空旷的森林对着托病不出的你。
# 偃蹇:犹安卧。偃,休息卧着不做事。蹇,脚不能做事。诗中托病高卧不理朝廷事物之意。
"青苔石上净":青苔细腻地长在洁净的石头上,
"细草松下软":松下生长着软绵纤细的青草。
"窗外鸟声闲":窗外的鸟儿悠闲地啼鸣,
"阶前虎心善":阶梯前老虎也与人亲善。
# 虎心善:指老虎也与人亲善不害人。
"徒然万象多":世间万象虽多但只是徒然,
# 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徒然:仅仅如此。
"澹尔太虚缅":清净无为的深玄之理渺茫难知。
# 缅:远。,太虚:道的深幽玄远之理。,澹尔:恬静无为能。
"一知与物平":刚知道人与万物浑然一体,
# 与物平:指与物齐一,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出自《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自顾为人浅":回顾自己觉得为人还很浅薄。
"对君忽自得":和你相对忽然自己有了心得体会,
"浮念不烦遣":虚妄之念不劳烦特意遣发就已经没了。
# 浮念:虚妄之念。
"张弟五车书":张弟学富五车,
# 五车书:谓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仍隐居":虽读书有成却仍然选择隐居。
"染翰过草圣":挥毫泼墨超越草圣张旭,
#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成就的人的美称。这里指唐代书法家张旭。,染翰:以笔蘸墨,指书写。翰:笔。过:超过。
"赋诗轻《子虚》":赋诗令《子虚赋》也黯然失色。
# 子虚:即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轻:小视。
"闭门二室下":你在嵩山的太室、少室山下闭门隐居,
"隐居十年余":至今已有十余载。
"宛是野人野":俨然山野一农夫,
# 野人野:如乡野之人无拘无束。野,一作也。,宛:若,好像。
"时从渔父渔":时常随渔父捕鱼。
# 渔:一作鱼。,时从:经常跟随。
"秋风自萧索":秋风萧瑟,
# 自:一作日。
"五柳高且疏":那高大的柳树枝叶稀疏。
"望此去人世":遥望这远离俗尘之地,
"渡水向吾庐":渡水而归便是我的茅舍。
# 吾庐:钟南山王维隐居屋舍。,水:指洛水。
"岁晏同携手":到了晚年能与你携手相伴,
# 同携手:一同隐居,偕隐。,岁晏:指人的暮年。
"只应君与予":想来也只有你和我了。
"设罝守毚兔":设网欲捕狡兔,
# 毚兔:狡兔,大兔。《诗经·小雅·巧言》:“跃跃毚兔。”毛传:“毚兔,狡兔也。”孔颖达疏:“《仓颉解诂》:‘毚,大兔也。’大兔必狡猾,又谓之狡兔。”
"垂钓伺游鳞":垂钓等待游鱼。
# 游鳞:游鱼。
"此是安口腹":此为糊口饱腹,
"非关慕隐沦":并非追慕隐士之名。
"吾生好清净":我生喜好清净,
"蔬食去情尘":素食去除尘念。
"今子方豪荡":如今你正豪情满怀,
"思为鼎食人":渴望成为钟鸣鼎食的显贵。
# 鼎食:列鼎而食,吃饭时排列很多鼎。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我家南山下":我在终南山下栖居,
# 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动息自遗身":行止坐忘,身心融于自然。
"入鸟不相乱":步入鸟群不惊扰其序,
"见兽皆相亲":遇见野兽皆如故友相亲。
"云霞成伴侣":云霞相伴为侣,
"虚白侍衣巾":虚空澄明之气萦绕衣襟。
# 虚白:谓心中纯净无欲。语本《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何事须夫子":为何一定要有先生你,
"邀予谷口真":来邀请我到谷口这样的真隐之地呢。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隐逸诗。全诗以友人张諲(排行第五,故称“张五弟”)的隐居生活为核心,描绘张諲隐居嵩山少室山十余年的日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其闲适自得、超脱物外的境界,同时融入诗人自身的隐逸理想与哲学感悟。
2. 写作手法
对比:“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与“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对比,展现王维素淡与张諲豪荡的饮食差异;“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和“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等对比,呈现二人不同隐居生活;“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等句,以自身“浅”衬张諲悟道深,多角度对比凸显人物差异与作者对友人的推崇。化用:“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化用陶渊明“五柳先生”的说法,“我家南山下”化用“采菊东篱下”的诗句,借陶渊明的形象,把张諲的隐居和传统的隐逸联系起来,让诗歌更有文化底蕴。侧面描写:“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借写自身与张諲相处时的感悟,侧面体现张諲道行高深,不直接写其境界,却让读者从诗人变化中感知,含蓄又巧妙。用典:“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巧用范蠡归隐典故,原指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隐居五湖,诗中反用其意,称张諲猎兔钓鱼只为饱腹,非慕隐居;“邀予谷口真”“谷口真”中典出《法言义疏》,本指隐居躬耕的隐士,王维借此戏言张諲邀己隐居,回扣“戏赠”题旨,两处用典或正话反说,或借典抒趣,添诗含蓄味。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里,王维刻画了张諲隐居时的日常模样,借此展现他不讲究外表、自在安闲、淡泊处世的性情。“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这六句,王维着重刻画了张諲隐居东山时“散漫”的生活状态,核心是一个“懒”字。张諲首先懒得与世俗之人打交道,独自住在东山,内心清净没有过多欲望。日常作息上,他起得很晚,睡到自然醒,日上三竿还悠闲地躺着,直到正午钟声敲响才肯起身吃饭;再者是不修边幅,起床后直接就吃,头发没梳,脸手没洗,头天晚上看的书还摊在床头没收拾,活脱脱一个无拘无束的“懒人”样。诗人对张諲这副模样是夸还是贬,读者心中会有疑问,期待后面的内容。“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这八句,王维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展现隐士张諲的内心世界。屋前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他对着河水悠然自得,在寂静的树林里找块地方躺卧,思绪仿佛随着流水飘向远方。原来外表的不受拘束只是表面,张諲的内心其实十分悠远宁静:翠绿的苔藓干净地生长在石头上,细软的小草在松树下铺展开来;松树间的苔藓和小草,似乎象征着张諲洁净的品格;窗外鸟儿的叫声悠闲轻快,就连台阶前的石虎也显得温顺。鸟声“闲”、虎心“善”,这些意象看似特别,其实暗示了张諲内心的仁善。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张諲怀着宁静淡泊的心,就算世间万物纷繁复杂,也影响不了他,他依然能在这清净的世界里自在生活。简单细致的描写,把张諲闲适自在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结尾这四句,诗人拿自己和张諲对比,感慨张諲对道理领悟得真深。王维说五弟已经能做到与万物平等看待,反观自己,对世事的认识太浅薄,远比不上他。王维还说,面对张諲,自己突然明白了些什么,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有了一颗淡泊的心,或许不用特意去排解,自然就没了。诗人通过写张諲对自己的影响,从侧面显出张諲的修行不一般,笔调虽淡,用意却很深刻。第二首诗,王维集中笔墨描写张諲过人的才华。“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在王维看来,张諲学问渊博得像读过五车书,却还坚持读书,不为外界所动,安心在山里隐居。“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他提笔写字,草书比“草圣”还出色;写诗作文,文采不输写《子虚赋》的司马相如。李颀也曾夸张諲:“诗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勃敌。”可见他写字作诗都是高手,安静的隐居生活里满是笔墨的清雅气息。“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余。”“二室”指的是少室山和太室山(中岳嵩山的两座山峰)。张諲年轻时就隐居在河南登封的少室山下,关起门来读书,不追名逐利十多年。这么有才华,却能与世无争,这境界让诗人真心佩服。张五弟的洒脱淡定,深深影响了王维。“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这只是张五弟生活里的一个小片段,却更显他像闲云野鹤般的气质。一切都像流水般自然,平淡中没什么烦恼,日子过得自在又闲适。“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就算秋风起,景物变得萧条,柳树也疏疏落落,少了几分清新,可“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张五弟还是愿意和诗人一起隐居。表面看是他答应了诗人,其实更深层的是两人心里都有同样的向往——在能自由舒展精神的地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对着山喝酒写诗,在水边弹琴唱歌,就像《兰亭集序》里写的那种和乐场景。况且,在现实黑暗、没机会为国家做事的时候,能过上这样美好的生活,何尝不是一件乐事。第三首诗,王维侧重描写张諲除了书画之外的饮食起居,文笔生动,人物个性十分鲜明。“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张諲设陷阱捕狡猾的兔子,在水边钓鱼等游来的鱼儿,他在这些事里玩得很开心。“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相传越国大夫范蠡帮越王勾践报仇后,怕勾践害自己,就丢了荣华富贵和官职,隐居在五湖。王维用这个典故,说张諲打猎钓鱼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和想隐居没关系,其实是反着说的。王维接着说:“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自己喜欢清净,吃素食来去掉心里的杂念,这和张五弟“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正好相反——张五弟吃饭不忌荤腥,颇有富贵人家的豪放劲儿。王维还在拿自己和张諲比:“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他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说自己住在南山下,生活起居都随自己心意,不管俗世;而张五弟“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他和飞鸟互不打扰,和走兽也亲近,与云霞作伴,在清净里生活。这样的日子,更让诗人羡慕。所以王维在最后两句说:“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谷口真”出自《法言义疏》,指隐居耕田、修养自身的人。王维打趣张五弟,为什么要邀请自己到这隐居的地方来,回应了诗题中的“戏赠”二字。
# 不必其人,直自输写(“日高”一联下)。顾石:警语不在深(“阶前”句下)。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钟云:题中“戏赠”二字意颇难看,似嘲其隐志不能自坚。钟云:此“善”字押得甚有道气(“阶前”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有陶家遗韵。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