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shuí
wéi
jiāng
tóng
fēi
chù
zhù
nuò
liǎng
xīn
kōng
nìng
wèn
chūn
jiāng
xià
shuí
lùn
西
dōng
zhī
ruò
shì
gōng
jiā
běn
lái
píng
suī
xíng
hái
néng
xiǎng
yìng
shēng
suí
yún
àn
zhǐ
dài
guāng
míng
yuán
míng
dōu
yóu
suǒ
chéng
jiè
wèn
gōng
jūn
liáo
xún
xún
fān
dào
xīn
xíng
chù
céng
xiǎn
kàn
shí
yǒu
shēn
yán
chén
shì
chù
guī
lín

译文

愚公谷和谁一同前往,只与黎昕相伴同行。不必一定要住在同一个地方,却难禁两人心中的空落。何必问是春天将到夏天,谁又会计较是向西还是向东。不知我和你,哪一个才是愚公。我家所在的愚公谷中,这山谷原本就是平坦的。虽然行走没有留下痕迹,却能回应外界的声响。不随着云色变得昏暗,只等待太阳的光明照耀。为什么名叫愚公谷,全都是因“愚”而得名。请问愚公谷在哪里,和你姑且一同去寻访。不曾刻意寻找,反而走到了谷中,这山谷其实就在心中。行走的地方不曾有险阻,看起来哪里有深邃难测之处。捎句话给世间奔波的人,你们想要归向何处呢。

逐句剖析

"愚谷与谁去":愚公谷和谁一同前往,

"唯将黎子同":只与黎昕相伴同行。

"非须一处住":不必一定要住在同一个地方,

"不那两心空":却难禁两人心中的空落。

"宁问春将夏":何必问是春天将到夏天,

"谁论西复东":谁又会计较是向西还是向东。

"不知吾与子":不知我和你,

"若个是愚公":哪一个才是愚公。

"吾家愚谷里":我家所在的愚公谷中,

# 吾:一作愚。

"此谷本来平":这山谷原本就是平坦的。

"虽则行无迹":虽然行走没有留下痕迹,

"还能响应声":却能回应外界的声响。

# 响:一作回。

"不随云色暗":不随着云色变得昏暗,

"只待日光明":只等待太阳的光明照耀。

"缘底名愚谷":为什么名叫愚公谷,

"都由愚所成":全都是因“愚”而得名。

"借问愚公谷":请问愚公谷在哪里,

"与君聊一寻":和你姑且一同去寻访。

"不寻翻到谷":不曾刻意寻找,反而走到了谷中,

"此谷不离心":这山谷其实就在心中。

"行处曾无险":行走的地方不曾有险阻,

"看时岂有深":看起来哪里有深邃难测之处。

"寄言尘世客":捎句话给世间奔波的人,

"何处欲归临":你们想要归向何处呢。

# 临:一作林。,归:一作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愚公谷三首》为唐代王维所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原题为《青龙寺与黎昕戏题》。这三首诗均围绕“愚公谷”的典故铺展,该典故源自《说苑》,讲述了齐桓公询问谷名由来,进而引发关于智与愚的辩证思索。组诗首篇以“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开启对话,探究愚公这一身份的深层含义;第二首借助“行无迹”“响应声”等意象,阐释自然与心灵在形神层面的关联;末章用“此谷不离心”点出禅宗的精妙感悟,以“行处曾无险”呼应超脱尘世的思绪。诗作化用典故并融入佛家义理,彰显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独特艺术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题赠诗。这组诗描绘了诗人王维与友人黎昕同游愚公谷的场景,表达了对愚谷平和景致的喜爱,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等句巧用“愚公谷”典故。该典故出自《说苑・政理》,讲述齐桓公打猎时偶遇一老人,问其谷名“愚公谷”的由来,老人称自己因“愚”而得名,暗含对智愚辩证关系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一来紧扣诗题“愚公谷”,赋予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来通过对“愚公”身份的探寻和谷名由来的追问,将典故中智与愚的辩证思考融入与友人同游的情景中,使诗歌在轻松的对话与写景中蕴含哲理,既呼应了典故的内涵,又让对“愚”的感悟更贴合诗人当下的心境与体验,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开篇“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点明与友人黎昕同游愚公谷,“唯将”二字显露出二人相伴的亲密。“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说不必同住一处,却难掩彼此心意相通的空落,暗合知己情谊。“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抛开时节与方向的计较,尽显随遇而安的闲适。末句“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以问句收束,玩笑间引发对“愚”的思索,轻松中藏深意。第二首转向描写愚公谷,“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点出谷的平坦,“本来平”暗含对质朴本真的推崇。“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写谷中虽无行人踪迹,却能回应声响,赋予山谷灵动之气。“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以谷不随云暗、静待日光,喻指坚守本心、不随外物变迁。“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直探谷名由来,将“愚”与谷的本质相连,暗含对“愚”的独特理解。第三首延续寻谷之意,“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承接前诗,写与友人同寻的过程。“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巧妙道破谷不在远方,而在心中,暗含禅意。“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描绘谷中无险无深的景象,呼应“本来平”,凸显其质朴无华。末句“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以劝诫收尾,借愚公谷引发世人对归处的思考,将个人感悟升华为对普遍人生的启迪。全诗语言平淡自然,于写景叙事中融入哲理,尽显王维诗歌“诗中有思”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淇上送赵仙舟》

下一篇:唐·王维《东谿玩月(一作王昌龄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