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dōng
yuè
jiāo
liàn
shī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xiān
shēng
qiān
suì
yuè
biàn
céng
yáo
shí
hóu
dǐng
xīn
guò
wáng
néng
shī
kǒng
shì
wèn
cháng
guǎn
shí
lái
fèng
tóng
pán
diào
sǒng
shēn
kōng
míng
zhōng
shū
yǒu
huán
dān
shù
shí
lùn
tài
chū
pín
méng
bǎn
zhào
shí
jiàng
ruǎn
lún
chē
shān
jìng
quán
xiǎng
sōng
gāo
zhī
zhuǎn
shū
zhī
wèn
qiáo
shì
shàng

译文

先生已活了一千多岁,五岳名山都曾居住过。远远就能认出齐侯的宝鼎,刚从西王母的住所经过。不愿以孔子、墨子为师,为何要去询问长沮。玉制的箫管时常引来凤凰,铜盘里顷刻间就能钓上鱼。耸身立在虚空中说话,明亮的眼睛能在夜里书写。自身拥有炼制还丹的法术,时常谈论宇宙最初的太素之时。多次承蒙朝廷用露版诏书征召,时常有软轮车前来迎接。山林寂静,泉水的声响更加清晰,松树高大,枝叶反而稀疏。支着下巴问打柴的人,这世间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逐句剖析

"先生千岁余":先生已活了一千多岁,

# 岁:一作载。

"五岳遍曾居":五岳名山都曾居住过。

"遥识齐侯鼎":远远就能认出齐侯的宝鼎,

# 齐侯鼎:《史记·封禅书》:“(李)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李少君:西汉道士、异人)

"新过王母庐":刚从西王母的住所经过。

# 王母:即西王母。

"不能师孔墨":不愿以孔子、墨子为师,

# 孔墨:孔子、墨子。

"何事问长沮":为何要去询问长沮。

# 何事问长沮:此二句谓炼师不能效法孔墨,也就无须四处奔走,向人问路了。长沮:传说中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玉管时来凤":玉制的箫管时常引来凤凰,

# 玉管:即指箫。此以弄玉喻炼师。《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居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

"铜盘即钓鱼":铜盘里顷刻间就能钓上鱼。

# 铜盘即钓鱼:《后汉书·方术列传》载: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沈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此用其事,谓炼师有神术。

"竦身空里语":耸身立在虚空中说话,

# 竦身:纵身向上跳。竦,通“耸”。《淮南子·道应训》:“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晋·葛洪《神仙传》卷十:“班孟者,不知何许人。或云女子也。能飞行终日,又能坐空虚之中,与人言语……”

"明目夜中书":明亮的眼睛能在夜里书写。

# 明目夜中书:此句谓炼师目极明,能在夜间写字。

"自有还丹术":自身拥有炼制还丹的法术,

# 还丹术:道家炼丹之术。《抱朴子内篇·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还丹:一作丹砂。

"时论太素初":时常谈论宇宙最初的太素之时。

# 太素: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列子·天瑞》:“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汉·班固《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频蒙露版诏":多次承蒙朝廷用露版诏书征召,

# 露版:即露布,不缄封的文书。

"时降软轮车":时常有软轮车前来迎接。

# 软轮车:以蒲包裹车轮,取其柔软不致颠簸。《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授。”李贤注:“安车,坐乘之车。软轮,以蒲裹轮。”古征召有众望之人,每用安车软轮,以示礼敬。

"山静泉逾响":山林寂静,泉水的声响更加清晰,

"松高枝转疏":松树高大,枝叶反而稀疏。

"支颐问樵客":支着下巴问打柴的人,

"世上复何如":这世间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东岳焦炼师》是王维开元年间贬任济州司库参军时所作的五言排律,赠予道士焦炼师。此诗以泰山为地理依托,道教隐逸文化为基调,体现了诗人与道教人士的交往经历。诗中通过“五岳遍曾居”“新过王母庐”等句,描绘焦炼师云游的仙迹;借用左慈钓鱼、弄玉引凤等道教典故,暗喻其高超道术。“不能师孔墨”透露出对儒家入世思想的疏离,“竦身空里语”以夸张手法展现其修行境界,末句“支颐问樵客”则强化了超脱尘世的旁观姿态。全诗融合史传与仙话元素,语言凝练,意境空灵,既呈现了王维早期对道教文化的吸纳,也体现了他对隐逸精神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济州地理位置靠近东岳泰山,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王维在济州任职时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游仙诗。围绕诗人与道教人士的交往展开,以泰山为地理依托,道教隐逸文化为基调。既呈现王维早期对道教文化的吸纳,也体现他对隐逸精神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夸张:“竦身空里语”描绘焦炼师立身空中说话,用夸张的笔法渲染其修行达到的高深境界,增强了人物的传奇色彩。用典:本诗用典突出,如:“玉管时来凤”化用了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传说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能引来凤凰。诗中借此典,写焦炼师吹玉管时凤凰前来,暗喻其道术高超,有通神之能。典故的运用,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焦炼师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其高超道术和隐逸情怀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先生千岁余,五岳遍曾居”,开篇便以夸张手法塑造焦炼师的超凡形象。“千岁余”极言其寿数之长,带有仙风道骨的神秘色彩;“五岳遍曾居”则展现他云游四方、遍历名山的经历,凸显其超然世外的生活状态,为全诗奠定了仙逸的基调。“遥识齐侯鼎,新过王母庐”,继续刻画焦炼师的不凡。“齐侯鼎”关联历史典故,暗示他见识深远,能辨识古物背后的历史;“王母庐”则引入神话元素,写他刚从西王母的居所经过,进一步强化其与仙界的联系,让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转向对焦炼师思想倾向的描写。“孔墨”代表儒家入世思想,“不能师”表明他对这种思想的疏离;“长沮”是《论语》中避世的隐士,“何事问”以反问语气,暗示焦炼师与隐士心意相通,已然超脱世俗功利,体现出他对隐逸之道的坚守。“玉管时来凤,铜盘即钓鱼”,借用典故展现焦炼师的高超道术。“玉管来凤”化用弄玉吹箫引凤的传说,“铜盘钓鱼”暗合左慈的典故,两个典故的运用,既写出他道术通神,又让诗句富有文化底蕴,侧面烘托出他不似凡人的特质。“竦身空里语,明目夜中书”,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其修行境界。“竦身空里语”描绘他立身空中说话的情景,以夸张手法展现其超凡脱俗;“明目夜中书”则写他眼力非凡,能在黑夜中书写,进一步凸显其修行深厚,带有神奇色彩。“自有还丹术,时论太素初”,直接点出焦炼师的修仙之道。“还丹术”是道教追求长生的法术,“太素初”指宇宙本源的混沌状态,写他不仅掌握修仙之术,还能谈论宇宙本原,体现出他在道教修行上的高深造诣。“频蒙露版诏,时降软轮车”,从世俗对他的态度侧面烘托其声望。“露版诏”“软轮车”都是朝廷征召贤才的象征,“频蒙”“时降”表明朝廷多次征召,却未动摇他的隐逸之心,反衬出他对尘世功名的淡泊。“山静泉逾响,松高枝转疏”,转入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山静”衬托“泉响”,用“松高”显现“枝疏”,动静相衬,画面感十足。这清幽高远的山林之景,既是焦炼师隐居环境的写照,也暗合他宁静淡泊的心境。“支颐问樵客,世上复何如”,以一个生动的动作收尾。焦炼师支着下巴问樵夫世间之事,姿态闲适,语气淡然,展现出他作为旁观者超脱尘世的心态。这一问看似随意,却将他与世俗的距离拉开,凸显其隐逸者的从容与通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下一篇:唐·王维《青雀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