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仗连宵合":彩色的仪仗整夜都排列在一起,
"琼楼拂曙通":华丽的楼阁在黎明时畅通无阻。
"年光三月里":时光正处在三月里,
"宫殿百花中":宫殿坐落在百花丛中。
"不数秦王日":当下的盛景比不上秦王统治的时期,
"谁将洛水同":谁又能把这里和洛水的风光等同呢。
"酒筵嫌落絮":酒筵上的人嫌弃飘落的柳絮,
"舞袖怯春风":舞女的衣袖畏惧着春风。
"天保无为德":上天保佑着君王无为而治的仁德,
"人欢不战功":百姓欢乐是因为没有战争的功绩。
"仍临九衢宴":帝王仍然亲临繁华街道举行宴会,
"更达四门聪":更能让四方各地的百姓都能知。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宫廷应制诗。描绘了唐玄宗时期上巳节宫廷宴饮的庄重场景,既写了宴饮中的歌舞景致,又颂扬了君主无为而治、与民同乐的德行,表达了对盛世景象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以“彩仗”这一具体事物,展现出皇家仪仗整夜筹备的盛大景象,“琼楼”则点出宴饮场所的华贵,“拂曙通”既写出黎明时分楼阁畅通的状态,也暗示着宴会即将开始的氛围,语言简洁却勾勒出鲜明的宫廷气派。“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将时间与空间结合,“三月”点明时节,“百花”描绘出宫殿周围繁花盛开的春日景致,既交代了宴饮的季节背景,又以百花的绚烂烘托出宴会的喜庆氛围,让读者仿佛看到春日里宫殿掩映在花海中的美好画面。“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当下的盛景与秦王时代、洛水风光作比,突出此时宫廷宴饮的盛况远超往昔,暗含对当下太平景象的赞美,语言中带着一种对现实的肯定与推崇。“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两句,聚焦宴饮现场的细节。“落絮”是春日里的自然景物,“酒筵嫌落絮”从侧面写出宴饮环境的精致,连细微的柳絮飘落都引人留意;“舞袖”描绘出舞女的姿态,“怯春风”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舞袖娇羞之态,既展现了宴饮中的歌舞场景,又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感。“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直接抒发情感,表面上是称颂帝王无为而治的仁德,以及百姓因无战事而欢乐的景象,实则在颂扬中暗藏着对君王的规劝,希望其能延续太平,避免战争。“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则进一步描绘了君王亲临街头宴饮、广听民意的场景,既体现了宴会的规模,也呼应了对君王仁德的赞美。
上一篇:唐·王维《郑果州相过》
下一篇:唐·王维《游化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