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坎击鼓":鼓声咚咚作响,
# 坎坎:击鼓声。
"鱼山之下":在鱼山的下面。
# 鱼:一作渔。
"吹洞箫":吹起洞箫,
# 洞箫:古管乐器。古代的箫,用许多竹管编排在一起做成,称为排箫;排箫各管都用蜡封住底部,其无底者则谓之洞箫。
"望极浦":眺望那遥远的水滨。
"女巫进":女巫们走上前来,
"纷屡舞":纷纷翩翩起舞。
"陈瑶席":摆好华美的瑶席,
"湛清酤":斟满清澈的美酒。
# 酤:酒。,湛:澄。
"风凄凄兮夜雨":夜风吹来,凄凄寒寒,细雨纷纷落下,
# 兮:一作又。
"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不知神女是否会前来,
# 不知:一本无此二字。
"使我心兮苦复苦":让我心中痛苦又痛苦。
# 兮苦复苦:一作使我心苦。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骚体诗,也是一首描写祭祀文化的诗。通过“风凄雨夜”“暮愁空山”等自然景象烘托人和神之间的怅惘,体现了王维早期创作对地域文化与传统祭祀题材的探索。
2. 写作手法
烘托:“风凄凄兮夜雨”,诗中将祭祀的场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风雨交加的夜晚,既是对现实环境的描写,又烘托出人们等待神女降临的焦急、忐忑心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坎坎击鼓,鱼山之下。吹洞箫,望极浦。女巫进,纷屡舞。陈瑶席,湛清酤。”开篇描绘了在鱼山之下,人们击鼓吹箫,举行迎神仪式的场景。鼓声咚咚,箫声悠扬,女巫们纷纷起舞,摆上精美的瑶席,斟满清澈的美酒,通过对这些仪式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迎神仪式的庄重与热闹,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氛围。“风凄凄兮夜雨,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画风一转,描绘了夜晚风雨凄凄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不知道神女是否会前来,内心充满了焦急和痛苦。“风凄凄兮夜雨”渲染出一种神灵将来未来的神秘、恍惚氛围,而“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则直接抒发了人们对神灵降临的期盼与因不确定而产生的苦恼。
# 强为楚语,终露唐人本色。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此首虽逊汉人气骨,其藻翰亦可前后辉映。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下一篇:唐·王维《送封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