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繁华子":地位显贵的翩翩公子,
# 繁华子:谓贵盛者。繁:全诗校:“一作京。”繁华:指地位显贵。
"多出金张门":多出自像金家、张家那样的豪贵之门。
# 金张门:指豪贵门下子弟。金张:汉时金日磾、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人子孙七世荣显。后因用于显宦的代称。,出:全诗校:“一作事。”
"幸有先人业":幸而承袭祖辈功业,
# 业:一作金。
"早蒙明主恩":早早得到君王的恩宠。
# 蒙:全诗校:“一作逢。”,早:全诗校:“一作思。”
"童年且未学":童年尚在嬉戏,未读诗书,
# 未:全诗校:“一作末。”,童:全诗校:“一作同。“
"肉食骛华轩":却已享用珍馐,驰骋华美的车马。
# 骛:同“务”,从事、致力。,肉食:指高位厚禄。亦泛指做官的人。
"岂乏中林士":难道世间没有隐逸的贤士,
# 中林士:在野隐居的人。,乏:全诗校:“一作知。”
"无人荐至尊":只是无人向圣主举荐。
"郑公老泉石":郑公隐居泉石之间,
# 公:全诗校:“一作生。”
"霍子安丘樊":霍子安居山林深处。
# 丘樊:农耕之事。丘:指孔丘。樊:指樊迟。樊迟是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耕种之事。
"卖药不二价":他们卖药一律只卖一口价,
"著书盈万言":著书超过一万字。
# 盈:全诗校:“一作仍。”多余、超过。
"息阴无恶木":乘凉也不选在贱劣的树下,
# 息阴:在阴凉处休息。
"饮水必清源":饮用的水必定源自清泉。
"吾贱不及议":我身份卑微不敢妄议,
# 不及议:不能上达廷议,即意见难以传达到朝堂之上。,吾:全诗校:“一作余。”
"斯人竟谁论":这般高洁之人,又有谁来评说。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诗。介绍了权贵子弟凭借祖辈功业获得特权,年少不学无术却沉迷奢靡的丑陋形象,描绘了山林隐士德才兼备、高洁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体现了权贵阻塞贤路、朝廷不识人才的社会现实,营造了愤懑不平又惋惜遗憾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子弟的讽刺、对隐士不被赏识的遗憾,以及对社会轻视贤才现象的不满与深沉思考。
2. 分段赏析
“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以“金张门”借指汉代显贵家族,点明权贵子弟的出身背景,“翩翩”表面写风度,实则暗含浮华之意。“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揭示他们依仗祖辈功业获得皇恩的特权本质,“幸”字暗藏讽刺。“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直斥其年少不读书,却沉迷美食华车,用“肉食”代指权贵,“骛华轩”刻画追逐奢靡的丑态,将无才无德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岂乏中林士,无人荐至尊”以反问句式转折,“中林士”指山林隐士,“岂乏”强调贤才本多,“无人荐”则直指朝廷不识人才、权贵阻塞贤路的现实,语气沉痛,为下文赞颂隐士做铺垫,也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愤懑。“郑公老泉石,霍子安丘樊”以“泉石”“丘樊”描绘隐居环境的清幽,暗示其远离尘俗的心境。“卖药不二价”用经商诚信体现操守,“著书盈万言”见其才学深厚,二者结合展现德才兼备的形象。“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以“恶木”“清源”为喻,表明他们只亲近良善、坚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吾贱不及议,斯人竟谁论”中,诗人以“地位低微不便议论”自谦,实则反衬权贵当道的不合理。“不及议”表面是自谦,暗里藏着对现实的不满;“斯人竟谁论”用反问写出隐士不被赏识的遗憾,将个人感慨升华为对社会轻视贤才现象的思考,情感深沉含蓄。
上一篇:唐·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下一篇:唐·王维《榆林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