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复骑射":既读书又有谢玄那样的骑射本领,
# 射:一作谢。
"带剑游淮阴":带着剑前往淮阴游历。
"淮阴少年辈":淮阴的那些少年们,
"千里远相寻":不远千里前来寻找他。
"高义难自隐":高尚的义行难以自我隐藏,
"明时宁陆沉":在圣明的时代怎能甘愿埋没。
"岛夷九州外":那些海外的岛夷在九州之外,
"泉馆三山深":神仙居住的馆所在三座仙山深处。
"席帆聊问罪":乘船扬起船帆姑且去问罪敌人,
"卉服尽成擒":那些穿着草服的敌人都被擒获。
"归来见天子":归来后拜见天子,
"拜爵赐黄金":被授予爵位并赐予黄金。
"忽思鲈鱼鲙":忽然思念起家乡的鲈鱼脍,
"复有沧洲心":又有了归隐江湖的心思。
"天寒蒹葭渚":天气寒冷,长满蒹葭的水中小洲,
"日落云梦林":太阳在云梦泽的树林边落下。
"江城下枫叶":江边的城市枫叶飘落,
"淮上闻秋砧":在淮水边上听到秋天捣衣的声音。
"送归青门外":在青门外送别他回去,
"车马去駸駸":车马快速地离去。
# 駸駸:通侵,“马”代“亻”。
"惆怅新丰树":望着新丰的树感到惆怅,
"空余天际禽":只剩下天边的飞鸟。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忽思鲈鱼鲙”运用了张翰因思念家乡鲈鱼脍而辞官归乡的典故,暗示从弟可能会有思乡归隐的想法。想象:“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这几句通过想象,描绘从弟在淮南可能的经历和成就,表现对从弟的期望。借景抒情:“天寒蒹葭渚,日落云梦林。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借秋冬时节的蒹葭、落日、枫叶、秋砧等景色,抒发送别时的惆怅和对从弟的不舍之情。
2. 分段赏析
“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写从弟既读书又有武艺,前往淮阴,且有淮阴的少年们不远千里来寻找他,表现从弟的不凡和受人仰慕。“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沉。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赞扬从弟高义,认为在圣明时代不应埋没,想象他到偏远的地方去问罪敌人,能够建功立业,归来受赏,表达对从弟的期望。“忽思鲈鱼鲙,复有沧洲心。”用张翰的典故,暗示从弟可能会因思乡而有归隐之心,使情感更丰富。“天寒蒹葭渚,日落云梦林。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描绘送别的时节和地点的景色,天寒、日落、枫叶、秋砧,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氛围,烘托出离别的惆怅。“送归青门外,车马去駸駸。惆怅新丰树,空馀天际禽。”写送别场景,从弟乘车马离去,自己望着新丰的树和天际的飞鸟,充满惆怅,表达出对从弟离去的不舍。
上一篇:唐·王维《送方城韦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