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xíng
yáng
jiè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fàn
zhōu
xíng
nǎi
xióng
fān
yán
ài
chuān
zhōng
yān
huǒ
fán
yīn
rén
jiàn
fēng
jìng
wén
fāng
yán
qiū
tián
chóu
shèng
zhāo
guāng
shì
jǐng
xuān
shāng
shàng
quǎn
àn
páng
cūn
qián
bái
yún
wài
fān
ān
lùn

译文

泛舟驶入荥泽,只见这座城邑堪称强盛的藩镇。黄河弯曲处,里巷民居狭窄紧凑,平川之中,烟火缭绕人丁兴旺。凭借与人交往,得以见识当地风俗,进入境内,便听闻独特的方言。秋日的田野里,田垄庄稼丰茂,晨光笼罩下,市井喧闹非凡。江上飘荡着渔人和商贾的船只,岸边村落中传来鸡犬之声。前行的路远在白云之外,那一片孤帆啊,承载着无尽的思绪难以言说。

逐句剖析

"泛舟入荥泽":泛舟驶入荥泽,

# 荥泽:湖泊名。

"兹邑乃雄藩":只见这座城邑堪称强盛的藩镇。

"河曲闾阎隘":黄河弯曲处,里巷民居狭窄紧凑,

# 闾阎:指乡村街巷。

"川中烟火繁":平川之中,烟火缭绕人丁兴旺。

"因人见风俗":凭借与人交往,得以见识当地风俗,

"入境闻方言":进入境内,便听闻独特的方言。

"秋野田畴盛":秋日的田野里,田垄庄稼丰茂,

# 田畴:田地。,野:一作“晚”。

"朝光市井喧":晨光笼罩下,市井喧闹非凡。

"渔商波上客":江上飘荡着渔人和商贾的船只,

"鸡犬岸旁村":岸边村落中传来鸡犬之声。

"前路白云外":前行的路远在白云之外,

"孤帆安可论":那一片孤帆啊,承载着无尽的思绪难以言说。

# 论: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入荥阳界》为唐代文学家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人以泛舟视角切入,开篇点出荥泽“雄藩”的地位,随后聚焦河曲间密集的里巷、川中繁盛的烟火,勾勒出水陆交汇的热闹图景。而且诗中融地理观察与人文体验于一体,“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两句既写地域特色,亦含羁旅中的细微感触。秋野里丰茂的田畴、清晨喧闹的市井,以及波上往来的渔商、岸边鸡犬相闻的村落,层次分明地构建起鲜活的民生画卷,动静相衬,充满生机。结尾“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既写出泛舟行程的远景画面,又以孤帆寄寓漂泊之感,余韵悠长。全诗语言质朴,于平实描写中尽显荥泽的地理优势与烟火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总写荥泽的地理地位与初印象。开篇点题:以“泛舟”的动态视角切入,点明目的地为荥泽。“雄藩”二字奠定基调,突出其作为军事、经济要地的重要地位,暗含对城邑繁华的期待。从水上行舟到即将入城,视角由远及近,引出下文对城邑内外的细致描写。“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写荥泽的城邑地理。黄河弯曲处(“河曲”)的民居(“闾阎”)因地势狭窄而密集,平川地带(“川中”)则烟火旺盛、人口稠密,一“隘”一“繁”两处空间对比,勾勒出荥泽因水而兴的地理特点。“烟火繁”既指住户众多,也暗喻民生兴旺,为后文市井、田野的描写埋下伏笔。“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写荥泽的人文特色。通过与当地人交往,了解独特的风俗;初入境内,便听见不同的方言。诗人以“见”“闻”两种感官,展现荥泽与外界相异的地域文化,充满新鲜感。“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写自然与市井的动态画面。秋日田野(或傍晚田野)里,庄稼长势旺盛(“田畴盛”),展现农耕的丰饶;晨光中的市井(“朝光”)喧闹繁忙,凸显商业的活跃。一“秋”一“朝”,打破时间界限,浓缩城乡一日之景。田野的生机(视觉)与市井的喧哗(听觉)结合,画面立体鲜活,尽显荥泽的蓬勃生机。“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江面上往来的渔人和商贾(“波上客”),体现因河流而兴盛的渔业与商业;岸边村落中传来鸡犬之声(“鸡犬村”),以田园意象增添生活气息。一动一静,一商一农,勾勒出荥泽多元的经济形态与祥和的乡村图景。“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以景结情:前路的遥想与感慨。诗人的目光从眼前的城邑转向远方,“白云外”极言前路遥远,似在缥缈云端,暗示行程的未知与漫长。“孤帆”既是写实(江面上的孤舟),亦象征诗人孤身前行的状态;“安可论”以反问收束,含而不露地表达对前路的复杂心绪——或是漂泊的孤寂,或是对未知的慨叹,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下一篇:唐·王维《赠吴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