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不从万乘游":严子陵不愿意追随汉光武帝,
# 万乘:指帝王。,严陵:即严子陵,名光,东汉人。
"归卧空山钓碧流":于是回到富春江,醉卧空山,闲钓碧流。
# 碧流:指富春江。
"自是客星辞帝座":我也像严子陵一般客星辞帝座,
# 客星:指严子陵。严子陵与光武帝共江,足加与帝腹。
"元非太白醉扬州":归隐江湖,不是太白酒星醉游扬州。
# 扬州:扬州与金陵相近,三国孙吴置扬州于建业,及隋平陈,始移扬州于江北之江都。,太白:指太白金星。,元非:原非。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酬崔侍御》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酬赠诗。李白在诗中以东汉隐士严光自比,严光曾拒绝光武帝的征召,选择归隐富春江。李白借此表达自己不屈从于权贵、追求自由的高洁品格。李白虽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远大抱负,但在现实中却屡遭挫折,被迫远离朝廷。诗中“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能施展才华的遗憾。这首诗不仅是李白的自我表达,也是对崔成甫的慰勉。崔成甫因被贬而心情低落,李白通过诗中的豪迈语气,试图让友人从苦闷中解脱出来。尽管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这种向往背后也蕴含着一种无奈。李白并非真正愿意远离尘世,而是由于现实的无奈,只能选择暂时的隐逸,展现了李白的傲岸性格、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慰勉,情感充沛,寄慨遥深。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人开篇运用严子陵的典故,通过“严陵不从万乘游”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严子陵拒绝汉光武帝的邀请,选择归隐山林,象征着对权力的拒绝和对自由的追求。李白借此典故暗示自己虽受唐玄宗赏识,但内心渴望自由。对偶:诗中“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运用对偶手法,将“客星”与“太白”对举,一词两指,既指严子陵的“客星”,也指李白自己(字“太白”)。这种对偶不仅使诗句工整,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自豪。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诗人开篇提到严子陵(严光),他拒绝了汉光武帝刘秀的邀请,选择归隐山林,垂钓于富春江。李白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严子陵的“不从万乘游”象征着对权力的拒绝,而“归卧空山钓碧流”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为全诗奠定了隐逸的基调。后两句:“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这一联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手法。“客星”指严子陵,他曾被汉光武帝视为“客星”,象征着他的隐逸与自由;而“太白”既指李白自己,也暗指太白金星,一词两指,巧妙地将自己与严子陵相比。诗人通过“自是客星辞帝座”表明自己离开朝廷是出于自愿,而非被迫;“元非太白醉扬州”则回应了崔侍郎的调侃(“金陵捉得酒仙人”),表明自己并非因醉酒而离开,而是主动选择隐居。这种回应既带有戏谑,又透露出一种无奈。
4. 作品点评
《酬崔侍御》这首诗通过豁达的语句,表达了李白对无奈隐居生活的忧愁。诗中运用了严子陵的典故,暗示李白虽受唐玄宗赏识,但内心渴望自由,而非仅仅是文学侍从。诗中的“客星”与“太白”对举,既指严子陵,也暗指李白自己,巧妙地表现出隐居背后的无奈。此外,李白以戏谑的笔触回应崔侍御的调侃,将自己醉饮江南与太白酒星醉游人间相比,展现出一种疏狂姿态。整首诗语言朴实平淡,如同与友人叙说家常,却在清浅的诗句中隐藏着无穷的诗意。这种表达方式不仅显示了李白内心的惆怅与苦闷,更凸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 本篇答崔侍御之作,满腹牢愁,却以旷达之语出之,强自宽慰,益见其郁结情怀。
现代林东海
下一篇:唐·李白《宿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