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波涛滚滚流向大海,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你难道没有看见吗?对着床头的明镜,为自己的一头白发而悲伤,
"朝如青云暮成雪":早晨的时候头发还如同青云般乌黑,傍晚就变得像白雪一样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尽情欢乐,
"莫使金樽空对月":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着明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上天赋予我们这些人出众的才华,
"千金散尽还复来":即使把千两黄金一挥而尽,它也还会再回来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杀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一口气痛饮三百杯。
"岑夫子":岑夫子,
"丹丘生":丹丘生,
"与君歌一曲":我给你们唱一首歌,
"请君为我倾":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斟满酒杯。
"钟鼓玉帛岂足贵":富贵奢华的生活哪里值得珍惜看重呢,
"但愿长醉不用醒":只希望能够长久地沉醉而不愿清醒。
"古来圣贤皆死尽":自古以来的圣贤都已经死去了,
"惟有饮者留其名":只有那些爱饮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陈思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举行宴会,
"斗酒十千恣欢谑":一斗美酒价值十千钱,他们尽情地欢乐嬉笑。
"主人何为言少钱":主人你为什么说钱不够呢,
"径须沽取对君酌":直接应当去买来酒和你们一起畅饮。
"五花马":名贵的五花马,
"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叫童仆拿出去换美酒来,
"与尔同销万古愁":我要和你们一起用这美酒消解那无尽的忧愁。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贬谪悲愤与饮酒抒怀的七言歌行体乐府诗,通过狂饮宴乐的表面狂欢,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愤、对生命短暂的焦灼,以及对政治黑暗的尖锐批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描绘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去不返的景象,借黄河水这一自然景观,抒发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情景交融,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情感基调。夸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黄河之水说成从天上而来,极度夸大了黄河源头的高远,突出其雄浑壮阔的气势,也强调时光流逝如黄河水般不可逆转。“朝如青云暮成雪”,把早上头发乌黑如青云到傍晚就变成雪白,通过夸张的时间对比,突出时光飞逝,人生易老。“会须一饮三百杯”,以“三百杯”的夸张数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饮酒时的豪放与畅快。比喻:“朝如青云暮成雪”,将乌黑的头发比作“青云”,将白发比作“雪”,形象地描绘出头发从黑到白的变化,使时光流逝的感觉更加直观可感。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引用了曹植在平乐观宴饮的典故,借曹植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3. 分段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描绘出黄河汹涌澎湃、从天而降、一泻千里奔流入海的壮阔景象。诗人运用夸张手法,赋予黄河水以雄浑磅礴的气势,营造出一种宏大而不可逆的时空感,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隐喻时光如同黄河水般一去不返,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基调。“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从宏观的自然之景转向微观的个人形象。诗人对着床头明镜,惊觉白发已生,早上还是乌发如云,傍晚就已如雪般斑白。“朝”与“暮”、“青云”与“雪”形成鲜明对比,极言时光流逝之快,生命短暂无常,蕴含着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悲叹,强化了开篇奠定的时光易逝之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基础上,诗人提出人生在世,若有得意之时,就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酒杯空对着明月。此句既是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回应,透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在貌似旷达的言辞中,实则隐藏着深深的失落与愤懑。“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展现出李白自信豪迈的一面。诗人坚信上天赋予自己卓越的才华,即使散尽千金,也能凭借自身能力重新获得。“天生”强调天赋,“还复来”充满乐观与坚定,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认可,以及对未来仍抱有希望,这种自信为全诗增添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将情绪推向高潮,描绘出一幅尽情宴饮享乐的画面。“烹羊宰牛”写出盛宴的丰盛,“一饮三百杯”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饮酒时的畅快淋漓与豪放不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狂放的个性与对当下欢乐的尽情追求。“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由自我抒发转向对友人的呼唤。诗人直接称呼友人,邀请他们倾听自己的歌声,“请君为我倾”表现出李白渴望与友人分享内心世界的急切心情,在宴饮的场景中,增添了与友人互动的热烈氛围,凸显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此句表明诗人对富贵荣华的蔑视。“钟鼓玉帛”指代权贵生活,在李白眼中,这些都不值得珍视,他只愿沉醉不醒,以逃避现实的无奈与烦恼。这是对社会不公、怀才不遇的强烈抗议,借醉酒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消极反抗。“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这看似消极的观点,实则是对现实的讽刺,在怀才不遇的困境下,以一种愤世嫉俗的口吻,试图从饮酒作乐中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慰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引用曹植在平乐观宴饮的典故。曹植才华横溢却备受猜忌打压,其境遇与李白相似。诗人借此典故,将自己与曹植相类比,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同时也展现出对自由放纵、尽情欢乐生活的向往,与前文及时行乐的思想相呼应。“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宴饮中,面对主人担心钱不够的顾虑,诗人豪爽回应,让主人尽管去买酒来畅饮。这一细节再次突出诗人不拘小节、洒脱不羁的性格,在尽情享乐的氛围中,强化了诗人对物质的轻视和对友情、欢乐的珍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结尾处,诗人将豪放之情推向极致。连珍贵的五花马、千金裘都要让童仆拿去换酒,只为与友人一同消解这无尽的愁绪。“万古愁”涵盖了诗人一生的失意、对时光的无奈、对现实的不满等诸多复杂情感,以这种决绝的方式收尾,既展现出诗人的豪情万丈,又让人感受到其内心深处难以排遣的痛苦。
4. 作品点评
《惜罇空》(敦煌出土版本)是李白的经典诗作,价值非凡。它深刻呈现了怀才不遇者的复杂心境,对时代文人精神有重要反映。写作上,风格豪放飘逸,开篇借黄河、白发营造雄浑沧桑意境,直抒胸臆,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构建出丰富艺术空间。在文学史上,此诗是李白诗歌艺术的典型代表,为后世创作提供灵感与借鉴。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人生得意须尽欢”等名句流传千古,在文化传承中闪耀着永恒光芒,是唐诗宝库中的明珠。
上一篇: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