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年":唐朝自开国一百四十多年来,
# 一百四十年:自唐代开国到李白写此诗时,约有一百四十年。“四”字疑误,或举其成数。“一百四十年”以下六句,一作“帝京信佳丽,国容何赫然。剑戟拥九关,歌钟沸三川。蓬莱象天构,珠翠誇云。
"国容何赫然":国容赫赫,是何等强盛。
# 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
"隐隐五凤楼":东都的五凤楼,远望隐隐,高入云天,
# 五凤楼:古楼名,唐五凤楼即应天门,是东都洛阳紫微城正南门。,隐隐:隐隐约约,不甚分明。
"峨峨横三川":巍峨地耸立在洛阳的三川大地。
# 三川:指洛阳。《史记》中称:“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三国时韦昭注为:“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就是说,三川郡因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而得名。,峨峨:高峻貌。
"王侯象星月":王侯权贵星月一样拱绕着太阳,
"宾客如云烟":洛阳城来往的宾客多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金光闪耀的宫殿内也盛行着斗鸡之戏,
# 斗鸡:唐玄宗好斗鸡,天子从风,宫中尤甚,治鸡坊于两宫之间。
"蹴鞠瑶台边":蹴鞠运动在京城里广泛举行。
# 瑶台:本指神仙居处,这里指皇帝宫殿。,蹴鞠:古代类似于今日踢足球的游戏。
"举动摇白日":他们的举动震动着白日,
"指挥回青天":其气焰可使天气由晴变阴。
"当涂何翕忽":当权者气势显赫,得意洋洋,
# 翕忽:迅疾之意;一说为志得意满状。,当涂:当权者。
"失路长弃捐":失势者永久被弃置一边,不再被重用。
# 弃捐:弃置不用。,失路:此指不得意者。
"独有扬执戟":唯有像汉朝的扬雄那样的守道之士,
# 扬执戟:指汉代文学家扬雄,他曾为宫中执戟之臣。《汉书·扬雄传》:丁、傅(哀帝舅丁明和哀帝皇后父傅晏)、董贤(哀帝男宠)用事(当权),诸附离(亲附)之者,或起家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宁,泊如也(淡泊名利)。
"闭关草太玄":一心关门著书,草《太玄》以为娱,淡泊自守。
# 太玄:即《太玄经》,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闭关:即闭门之意。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古风(其四十六)》是由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体诗。该诗主要写唐朝天宝年间的社会现实,彼时唐代看似步入繁荣鼎盛的“盛唐”阶段,实则暗藏危机。统治阶层内部腐败丛生,社会矛盾愈发尖锐,这些都预示着唐王朝已出现盛极而衰的迹象,最终引发了天宝十四载(755)的“安史之乱”。李白凭借非凡的勇气与卓越的艺术概括能力,在诗中深刻刻画了当时唐王朝表面繁荣、内里衰败的真实状况。其内容主题旨在揭示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犀利批判,使读者得以透过诗歌,洞察那个时代复杂的社会风貌与政治格局。
2. 写作手法
比喻:“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王侯比作星月,形象地写出了王侯们的高高在上、骄耀显赫;将宾客比作烟云,生动地表现出宾客围绕王侯聚散无常的状态,比喻贴切,使权势者及其门客的形象更加鲜明。对比:诗中存在多处对比,如“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中权势者的显赫与“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中扬雄的坚守自我、不趋炎附势形成对比,批判了当时权贵的腐朽,彰显出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此外,诗的开篇描绘的唐王朝的威盛与中间描写的权势者的腐朽骄横也形成对比,暗示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趋势,揭示了社会的本质问题。用典:“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用了扬雄的典故,借扬雄在权贵当道时仍能坚守自我、闭门著书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对权贵的鄙视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意更加含蓄。虚实结合:“国容何赫然”一句,以赞叹的语气,发人想象,那唐王朝的国容威势是何等显赫!此为纵写历史,采用虚笔。接下的两句“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则是横写国势状貌,采用实笔。虚实相间,仅用二十个字就刻画出唐王朝百年兴盛的威赫面貌,展现了一幅看来富丽堂皇的历史画卷。
3. 分段赏析
全诗可清晰划分为三个部分。开篇四句构成第一段,着重描绘唐王朝的强盛威严。“一百四十年”,此句如宏大的历史长卷,将唐自武德开元起始,历经“贞观之治”等百余年蓬勃发展的丰富历程尽数囊括。紧接着的“国容何赫然”,以饱含赞叹的口吻,激发读者无尽遐想,那唐王朝的国势威严,该是何等的显赫壮观!此乃从时间维度纵向回溯历史,采用虚写之法。随后的“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则从空间层面横向勾勒国势。其中,“五凤楼”代指洛阳都城的宫阙建筑,“三川”象征唐朝广袤江山。“隐隐”一词,生动展现宫阙楼阁重重叠叠、深邃幽远之态;“峨峨”则精准刻画楼观巍峨高耸、俯瞰三川的磅礴气势。诗人通过对都城雄伟建筑与山河壮阔之势的描绘,旨在凸显历经百余年发展的唐王朝的强大威势,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国容“赫然”的具象化模样。这四句诗,每一字都凝练精妙,笔法超凡脱俗。先以勾勒之笔绘就整体轮廓,再用特写镜头突出关键细节,虚实相生,纵横交错,尽显磅礴大气。仅用二十字,便生动勾勒出唐王朝百年兴盛的威严面貌,呈现出一幅富丽堂皇的历史图景,其强大的艺术概括能力,令人拍案叫绝。“王侯象星月”至“指挥回青天”这六句为第二段,主要刻画权势者的腐朽与骄横。前两句着力描摹权势者的姿态,那些王侯犹如天上星月般耀眼夺目、高高在上,宾客则似云烟般围绕其身旁,聚散无常,此比喻生动形象,将权势者的骄奢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中间两句叙述权势者的日常行径,“斗鸡”与“蹴鞠”皆是贵族热衷的娱乐游戏,而他们在“金宫”“瑶台”这般宫廷场所纵情玩乐,不过是为了博取帝王的欢心与宠信。后两句则极力渲染权势者的嚣张气焰,“摇白日”“回青天”夸张地形容他们气焰熏天、不可一世。这六句在行文上层次井然,且在章法上与开篇四句相互映衬,形成鲜明对比。骄横跋扈的王侯映衬着赫然威严的国容,腐朽堕落的权势者与辉煌昌盛的国势形成反差,由此深刻揭示出唐王朝在繁荣表象下已潜藏着由盛转衰的本质危机,字里行间隐含着诗人的满腔愤懑。诗的最后四句组成第三段,诗人借助扬雄的典故,抒发对权势者的鄙夷之情。“当涂”两句化用扬雄《解嘲》中的“当涂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扼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以“当涂”得势与“失路”落魄相对比,深刻揭示出唐王朝政治的腐败:一时得宠便能迅速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可一旦失势,就会被弃如敝履,无人问津。最后“独有”两句,借扬雄闭门著《太玄》的典故,表明自己绝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汉代郎官负责执戟侍从,守卫宫殿各门,扬雄曾任郎官,故被称作“扬执戟”。汉哀帝时期,外戚与佞臣把持朝政,许多攀附他们的人,一夜之间便能官至二千石。而彼时扬雄正潜心撰写《太玄》,坚守自我,淡泊名利。《太玄》,又称《太玄经》,是扬雄模仿《周易》所著。扬雄不愿趋炎附势,选择闭门著书,保持自身高洁品行。面对他人的嘲笑,他写下《解嘲》予以回应。此处诗人以扬雄自比,充分展现出自己坚守节操、蔑视权贵的高尚品格。
# 白日青天拟比其君,斗鸡蹴鞠,明皇所好。此等得志用事,举动指挥,足以动摇主听。
元萧士赟《李白集校注》
# 此诗写盛唐强大繁荣的峥嵘气象,但在盛唐气象之下,已潜伏着种种危机。李白在此诗中深刻地揭示了这种矛盾,这正是他眼力的过人之处。
现代詹福瑞《李白诗全译》
上一篇:唐·李白《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下一篇:唐·李白《过汪氏别业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