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流水清且闲":鼎湖之水清澈宁静,
# 闲:舒缓。,鼎湖:水名,在荆山下。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轩辕去时有弓剑":黄帝仙去之后留有弓剑等遗物,
# 轩辕去时有弓剑:《水经注·河水》:“(黄)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弓剑:相传黄帝与群臣后宫乘龙飞天,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于是都拽住龙髯不放,龙髯都被拔掉坠落下来,黄帝用的弓也掉了下来,黄帝在百姓的仰望中飞向天庭,那些小吏们只能抱着龙髯和弓大声呼喊,但也无济于事。
"古人传道留其间":传给后人得道成仙之秘方。
"后宫婵娟多花颜":黄帝后宫像花一样的美人,
# 婵娟:形态美好。此指美女。
"乘鸾飞烟亦不还":也乘鸾车飞烟一去不复返了,
# 乘鸾:用箫史乘凤之典故,喻成仙。
"骑龙攀天造天关":她们同黄帝一道乘龙到了天宫。
# 天关:即天门。
"造天关":到了天宫,
"闻天语":与天公一起谈话,
"屯云河车载玉女":黄帝将载着玉女的云车停下。
# 屯云河车:仙人所乘。屯云:一作长云,指积聚的云气。
"载玉女":然后再载着玉女,
"过紫皇":一起到紫皇那里拜谒,
# 紫皇: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即天神。《太平御览》卷六五九:“《秘要经》曰: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于是紫皇便将月宫中白兔所捣的仙药赐给了黄帝。
# 白兔所捣之药方:一作“白兔所捣药”。乐府古辞《董逃行》:“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后天而老凋三光":黄帝吃了这种仙药可以寿逾三光,长生不老,
# 凋三光:言三光有时凋落而其身长存。三光,日、月、星。,后天而:比天还老得慢,即长生不老之意。
"下视瑶池见王母":到时候再去看瑶池的王母,
# 瑶池: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之处,在昆仑山上。传说西王母曾在此宴请周穆王。
"蛾眉萧飒如秋霜":她已经满头白发如霜了。
#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歌行,也是一首游仙诗。借黄帝鼎湖升天、后宫乘鸾、骑龙造天关等神话,描绘造访紫皇、获赐仙药、寿逾三光,下视王母已老的奇幻场景,表达出世情绪与对人生短暂的哀叹,体现对道家学说的推崇。
2. 分段赏析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借鼎湖清澈安闲之景,引出轩辕黄帝乘龙升仙、遗留弓剑的传说,“古人传道”强化故事传承性,以景带史,为全诗奠定神话叙事基调,将自然景观与古老传说交融,营造神秘悠远氛围。“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从黄帝延伸至后宫佳人,以“多花颜”勾勒美貌,“乘鸾飞烟”展现超凡行为,续写人物追随黄帝升仙的轨迹;“骑龙攀天造天关”推动情节,让人物从人间迈向天界。“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描绘抵达天关后的场景,“闻天语”渲染与天帝交流的神圣,“屯云河车”塑造奇幻仪仗,“载玉女”丰富仙界角色,用瑰丽想象堆叠天界物象,强化神话世界的神秘与华丽,深化游仙意境。“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过紫皇”“赐仙药”达叙事高潮,凸显仙药“后天而老”的神奇;“下视瑶池”视角回落,王母“蛾眉萧飒”与黄帝服仙药后的状态对比,以仙界人物容颜变化,映射人间岁月易逝,抒发人生短暂的哀叹,收束全诗并升华游仙主题下的生命哲思。
# 《飞龙引二首》,当是明皇仙去之后。又有“彩女”“玉女”之句,则怨之深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飞龙引》者,古乐府鱼龙六曲之一。此词专言黄帝鼎湖丹成骑龙上升之事。
元萧士赟《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 高简古貌,如秦仪汉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按《乐府诗集》,《飞龙引》乃琴曲歌词。太白二篇皆借黄帝上升事为言,乃游仙诗也。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
# “后天而老”,犹蛾眉萧飒,则不老者先老矣。学仙何为哉!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第单句起,甚奇。严云:多叠语,如儿谣。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