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i
lóng
yǐn
èr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dǐng
liú
shuǐ
qīng
qiě
xián
xuān
yuán
shí
yǒu
gōng
jiàn
rén
chuán
dào
liú
jiān
hòu
gōng
chán
juān
duō
huā
yán
chéng
luán
fēi
yān
huán
lóng
pān
tiān
zào
tiān
guān
zào
tiān
guān
wén
tiān
tún
yún
chē
zài
zài
guò
huáng
huáng
nǎi
bái
suǒ
dǎo
zhī
yào
fāng
hòu
tiān
ér
lǎo
diāo
sān
guāng
xià
shì
yáo
chí
jiàn
wáng
é
méi
xiāo
qiū
shuāng

译文

鼎湖之水清澈宁静,黄帝仙去之后留有弓剑等遗物,传给后人得道成仙之秘方。黄帝后宫像花一样的美人,也乘鸾车飞烟一去不复返了,她们同黄帝一道乘龙到了天宫。到了天宫,与天公一起谈话,黄帝将载着玉女的云车停下。然后再载着玉女,一起到紫皇那里拜谒,于是紫皇便将月宫中白兔所捣的仙药赐给了黄帝。黄帝吃了这种仙药可以寿逾三光,长生不老,到时候再去看瑶池的王母,她已经满头白发如霜了。

逐句剖析

"鼎湖流水清且闲":鼎湖之水清澈宁静,

# 闲:舒缓。,鼎湖:水名,在荆山下。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轩辕去时有弓剑":黄帝仙去之后留有弓剑等遗物,

# 轩辕去时有弓剑:《水经注·河水》:“(黄)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弓剑:相传黄帝与群臣后宫乘龙飞天,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于是都拽住龙髯不放,龙髯都被拔掉坠落下来,黄帝用的弓也掉了下来,黄帝在百姓的仰望中飞向天庭,那些小吏们只能抱着龙髯和弓大声呼喊,但也无济于事。

"古人传道留其间":传给后人得道成仙之秘方。

"后宫婵娟多花颜":黄帝后宫像花一样的美人,

# 婵娟:形态美好。此指美女。

"乘鸾飞烟亦不还":也乘鸾车飞烟一去不复返了,

# 乘鸾:用箫史乘凤之典故,喻成仙。

"骑龙攀天造天关":她们同黄帝一道乘龙到了天宫。

# 天关:即天门。

"造天关":到了天宫,

"闻天语":与天公一起谈话,

"屯云河车载玉女":黄帝将载着玉女的云车停下。

# 屯云河车:仙人所乘。屯云:一作长云,指积聚的云气。

"载玉女":然后再载着玉女,

"过紫皇":一起到紫皇那里拜谒,

# 紫皇: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即天神。《太平御览》卷六五九:“《秘要经》曰: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于是紫皇便将月宫中白兔所捣的仙药赐给了黄帝。

# 白兔所捣之药方:一作“白兔所捣药”。乐府古辞《董逃行》:“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后天而老凋三光":黄帝吃了这种仙药可以寿逾三光,长生不老,

# 凋三光:言三光有时凋落而其身长存。三光,日、月、星。,后天而:比天还老得慢,即长生不老之意。

"下视瑶池见王母":到时候再去看瑶池的王母,

# 瑶池: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之处,在昆仑山上。传说西王母曾在此宴请周穆王。

"蛾眉萧飒如秋霜":她已经满头白发如霜了。

#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飞龙引(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游仙诗,写于盛唐时期。这首诗以轩辕黄帝飞升的古老传说为背景,延续了李白借神话故事抒发情感的创作风格。诗中,李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鼎湖流水、骑龙升天等奇幻场景,巧妙融入紫皇赐药、瑶池王母等道教故事元素,为读者展现出一幅追寻仙人、求访灵药的瑰丽画面。“蛾眉萧飒如秋霜”一句,诗人描写仙人容颜衰老,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实则暗含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哀叹。在诗歌形式上,运用顶真手法,让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十足。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想象丰富、语言豪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存于敦煌唐人写本,字句有细微差异,疑似李白游历荆山、鼎湖时,触景生情而作;一说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当时李白在长安任翰林待诏。朱谏在《李诗选注》中提到:“按《飞龙引》者,本为乐府鱼龙之曲,白则以黄帝之事言之,盖亦不泥于陈迹,而自出乎新意也。”胡震亨《李诗通》也说:“古词无考,拟言黄帝上升事,曹植有《飞龙篇》,言求仙者乘飞龙升天,岂白祖此欤?”且《乐府诗集》第六十卷收录的隋代萧憩之作,与李白此诗在体调、诗意上均不相似,可见李白这首诗是借曹植《飞龙篇》之意,自创的歌行体曲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歌行,也是一首游仙诗。借黄帝鼎湖升天、后宫乘鸾、骑龙造天关等神话,描绘造访紫皇、获赐仙药、寿逾三光,下视王母已老的奇幻场景,表达出世情绪与对人生短暂的哀叹,体现对道家学说的推崇。

2. 分段赏析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借鼎湖清澈安闲之景,引出轩辕黄帝乘龙升仙、遗留弓剑的传说,“古人传道”强化故事传承性,以景带史,为全诗奠定神话叙事基调,将自然景观与古老传说交融,营造神秘悠远氛围。“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从黄帝延伸至后宫佳人,以“多花颜”勾勒美貌,“乘鸾飞烟”展现超凡行为,续写人物追随黄帝升仙的轨迹;“骑龙攀天造天关”推动情节,让人物从人间迈向天界。“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描绘抵达天关后的场景,“闻天语”渲染与天帝交流的神圣,“屯云河车”塑造奇幻仪仗,“载玉女”丰富仙界角色,用瑰丽想象堆叠天界物象,强化神话世界的神秘与华丽,深化游仙意境。“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过紫皇”“赐仙药”达叙事高潮,凸显仙药“后天而老”的神奇;“下视瑶池”视角回落,王母“蛾眉萧飒”与黄帝服仙药后的状态对比,以仙界人物容颜变化,映射人间岁月易逝,抒发人生短暂的哀叹,收束全诗并升华游仙主题下的生命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飞龙引二首》,当是明皇仙去之后。又有“彩女”“玉女”之句,则怨之深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飞龙引》者,古乐府鱼龙六曲之一。此词专言黄帝鼎湖丹成骑龙上升之事。

元萧士赟《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 高简古貌,如秦仪汉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按《乐府诗集》,《飞龙引》乃琴曲歌词。太白二篇皆借黄帝上升事为言,乃游仙诗也。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

# “后天而老”,犹蛾眉萧飒,则不老者先老矣。学仙何为哉!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第单句起,甚奇。严云:多叠语,如儿谣。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 其四》

下一篇:唐·李白《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