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淮南的寿山(小寿山)谦逊致意,命东峰的金衣双鹤,
"衔飞云锦书于维扬孟公足下曰":衔来云霞织就的书信,遥寄扬州的孟公阁下:“
"仆包大块之气":我(寿山)禀受天地自然之气而生,
"生洪荒之间":诞生于洪荒混沌的远古,
"连翼轸之分野":连缀楚地翼、轸二星的分野,
"控荆衡之远势":雄踞荆州、衡山的气象之巅。
"盘薄万古":我横亘万古,
"邈然星河":高峻如星河垂落,
"凭天霓以结峰":倚仗天边霓虹凝结峰峦,
"倚斗极而横嶂":背靠北斗星斗横亘如屏障。
"颇能攒吸霞雨":我汇聚霞光雨露,
"隐居灵仙":滋养灵秀仙踪,
"产隋侯之明珠":孕育隋侯的夜明珠,
"蓄卞氏之光宝":深藏卞和的稀世玉璧,
"罄宇宙之美":我囊括宇宙的至美,
"殚造化之奇":穷尽造化的奇观。
"方与昆仑抗行":本应与昆仑山比肩,
"阆风接境":与阆风仙境接壤,
"何人间巫、":人间那些巫山、
"庐、":庐山、
"台、":天台山、
"霍之足陈耶":霍山,又怎配与我相提并论?
"昨于山人李白处":昨日在山人李白处,
"见吾子移白":见到您的来信,
"责仆以多奇":信中责备我奇崛无序,
"叱仆以特秀":斥责我孤高自傲,
"而盛谈三山五岳之美":却大肆宣扬三山五岳的壮美,
"谓仆小山无名无德而称焉":说我是无名小山不配称誉。
"观乎斯言":读到这些话,
"何太谬之甚也":岂不是大错特错吗?
"吾子岂不闻乎":您难道没听过吗?
"无名为天地之始":无名是天地的本源,
"有名为万物之母":有名是万物的开端。
"假令登封禋祀":若让我像凡俗山岳般接受封禅祭祀,
"曷足以大道讥耶":又怎足以用大道来讥讽我呢?
"然皆损人费物":更何况那些祭祀劳民伤财,
"庖杀致祭":屠杀牲畜、
"暴殄草木":砍伐草木、
"镌刻金石":雕凿金石,
"使载图典":勉强载入史册,
"亦未足为贵乎":又算得上什么珍贵?
"且达人庄生":况且庄子,
"常有馀论":曾有妙论,
"以为斥鷃不羡于鹏鸟":认为斥鴳(小雀)不会羡慕大鹏,
"秋毫可并于太山":秋毫(细毛)可与泰山比肩。
"由斯而谈":由此看来,
"何小大之殊也":大小之别又有何意义?
"又怪于诸山藏国宝":您又指责诸山私藏国宝,
"隐国贤":隐匿贤才,
"使吾君榜道烧山":害得君王不得不张贴告示、焚烧山林搜寻,
"披访不获":却始终无果,
"非通谈也":这岂是通达之论。
"夫皇王登极":想那圣主登基时,
"瑞物昭至":祥瑞自现,
"蒲萄翡翠以纳贡":葡萄翡翠从异域来贡,
"河图洛书以应符":河图洛书应天命显现。
"设天纲而掩贤":若真设下天罗地网搜罗贤才,
"穷月竁以率职":连月宫神灵都愿效忠。
"天不秘宝":天地不会私藏珍宝,
"地不藏珍":大地不会隐匿瑰丽,
"风威百蛮":如风教化四方蛮荒,
"春养万物":似春滋养万物生灵。
"王道无外":王道本应广纳天下,
"何英贤珍玉而能伏匿于岩穴耶":为何贤才珍宝要藏身岩穴?
"所谓榜道烧山":所谓张榜烧山搜贤,
"此则王者之德未广矣":不过是君王德行未广的借口。
"昔太公大贤":昔年姜太公大贤,
"傅说明德":傅说德高,
"栖渭川之水":栖居渭水之畔,
"藏虞虢之岩":隐匿虞虢山中,
"卒能形诸兆朕":最终仍能显露征兆,
"感乎梦想":感应于君王的梦境。
"此则天道闇合":天道本就暗合君臣之缘,
"岂劳乎搜访哉":何须劳烦搜山访贤?
"果投竿诣麾":若贤者愿如姜太公般放下钓竿,
"舍筑作相":如傅说舍弃筑墙,被君王提拔为宰相,
"佐周文":辅佐周文王奠定基业,
"赞武丁":辅佐商武丁开创盛世,
"总而论之":如此,
"山亦何罪":山岳何罪之有?
"乃知岩穴为养贤之域":可见岩穴本是养育贤才的净土,
"林泉非秘宝之区":林泉岂是藏匿珍宝的牢笼,
"则仆之诸山":我这些山岳,
"亦何负于国家矣":又怎辜负了国家?
"近者逸人李白":近来隐士李白,
# 逸人:超然于流俗之外的人。
"自峨眉而来":从峨眉山而来,
# 峨眉:峨眉山。李白的青少年时代居于绵州昌隆,距峨眉山不远。开元十二年,他游峨眉山,东出夔门,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然后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海,然后才在安陆定居下来。
"尔其天为容":他以天为容貌,
# 尔其天为容:“尔其天为容,道为貌”,尔:发语词,无具体含义。天、道:自然。此二句语出《庄子·德充符》:“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道为貌":以道为气质,
"不屈已":不屈服于世俗,
"不干人":不攀附权贵,
# 干:求,请。
"巢、":自巢父,
# 巢:“巢、由”:巢父、许由,唐尧时代的隐士。相传尧以天下让巢父,不受,又让许由,亦不受。也有人认为巢父就是许由。诗文用典一般并称“巢由”或“巢许”。
"由以来":许由以来,
"一人而已":唯此一人而已。
"乃蚪蟠龟息":他盘踞如虬龙,静息如龟息,
# 蚪蟠龟息:像虬龙一样盘曲潜伏,像龟一样呼吸。一方面表明李白好神仙之道术,另一方面比喻他高逸脱俗的人格。
"遁乎此山":隐遁于这座山中。
# 遁:隐居。
"仆尝弄之以绿绮":我曾以绿绮琴与他共奏,
# 绿绮:琴名。据《广博物志》载:“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之以绿绮之琴。”
"卧之以碧云":以碧云为榻让他安卧,
"漱之以琼液":用琼浆玉液为他漱口,
# 琼液:玉液,道家认为饮之可以长生。
"饵之以金砂":喂他金砂灵药,
# 金砂:仙药。,饵:吃,与上文的“弄”“卧”“嗽”都是使动用法。
"既而童颜益春":于是他容颜如孩童般永驻,
"真气愈茂":真气愈发充盈,
"将欲倚剑天外":本欲仗剑远游天涯,
# 将欲倚剑天外:“将欲上二句”:化用阮籍诗句“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表达其飞升仙游的愿望。
"挂弓扶桑":挂弓于扶桑神树,
"浮四海":浮游四海,
"横八荒":横绝八荒,
"出宇宙之寥廓":超脱宇宙的寂寥,
"登云天之渺茫":登临云天的苍茫。
"俄而李公仰天长吁":然而李白忽然仰天长叹,
# 吁:叹息。,李公:李白。因代寿山作答,故称“李公”。
"谓其友人曰":对友人说道:
"吾未可去也":我尚不能离去。
"吾与尔":我与你们,
"达则兼济天下":得志时济世安民,
# 达则兼济天下:“达则”二句:《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一身":不得志时独善其身。
"安能飡君紫霞":怎能在紫霞中餐食,
# 飡:同“餐”。
"荫君青松":我愿以青松之荫庇护您,
"乘君鸾鹤":乘鸾鹤、
"驾君虬龙":驾虬龙,
"一朝飞腾":一朝飞升,
"为方丈、":为方丈、
# 为方丈:“方丈、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蓬莱之人耳":蓬莱的仙人?
"此则未可也":此非吾志。
"乃相与卷其丹书":于是我们共同收起丹书典籍,
# 丹书:道书。李白诚信道教,据同时人记载,他出行总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
"匣其瑶琴":藏起瑶琴,
# 瑶琴:乐器名称,此处比喻超然出世之心。
"申管、":畅谈管仲、
# 申管:“管、晏之谈”,管子、晏婴所谈论的道理,指称霸天下之术。
"晏之谈":晏婴的治国之策,
"谋帝王之术":谋划帝王霸业。
"奋其智能":竭尽才智,
"愿为辅弼":愿辅佐明君,
# 辅弼:指宰相之类的顾命大臣。《尚书大传》:“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使寰区大定":使天下安定,
# 寰区:天下。
"海县清一":海内清平。
# 县:帝王所居之州界。
"事君之道成":待功业既成,
"荣亲之义毕":孝道已尽,
"然後与陶朱、":再与陶朱公,
# 陶朱:春秋时期,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知越王不可与共富贵,乃乘扁舟泛游于五湖,不知所终,至陶,称朱公,以经商致富。留侯:汉高祖谋臣张良,汉统一天下后封于留,为万户侯,心愿已足,欲从赤松子游,辟谷学仙。
"留侯":张良,
"浮五湖":泛舟五湖,
"戏沧洲":戏游沧海,
# 沧洲:水中小洲,此指隐者所居之处。
"不足为难矣":又有何难?
"即仆林下之所隐容":我隐居山林的志向,
# 隐容:隐藏、容纳。
"岂不大哉":难道不够宏大吗?
"必能资其聪明":必能借他的才智,
# 资:供给,这里指培养。
"辅其正气":辅佐正气,
# 辅:佐助,辅助。
"借之以物色":以山河为画卷,
# 物色:景色。
"发之以文章":以文章为剑戟,
# 文章:文采。
"虽烟花中贫":纵使身处贫寒,
# 烟花中贫:意谓寿山灵气因滋养像李白一样的贤士而受到损伤。烟花:泛指春景。
"没齿无恨":至死无憾。
# 没齿无恨:意谓毫不后悔。没齿:终身。
"其有山精木魅":若有山精木怪,
# 魅:鬼怪。,其: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雄虺猛兽":毒蛇猛兽妄图侵扰,
# 虺:毒蛇。屈原《天问》:“雄虺九首。”
"以驱之四荒":便驱使其远离四荒,
"磔裂原野":撕裂原野,
# 磔裂:分裂肢体。
"使影迹绝灭":使其踪迹绝灭,
"不干户庭":不敢侵扰门户庭院。
# 干:干扰、侵犯。
"亦遣清风扫门":更遣清风扫门,
"明月侍坐":明月作伴。
"此乃养贤之心":这才是养育贤才的赤诚之心,
"实亦勤矣":实在用心良苦啊。
"孟子孟子":孟子啊孟子,
"无见深责耶":何必如此苛责于我!
"明年青春":待到来年春光烂漫时,
"求我于此岩也":你自会来这岩石下寻我吧。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中将寿山人格化,以游戏口吻代寿山回应孟少府的指责,既展现了寿山虽无名却奇伟秀丽之景,又借景抒情表达了自身怀才不遇的境遇,同时还申述了自己高远的理想,带有自序性质。
2. 写作手法
拟人:将寿山人格化,让其拥有人的言行与思想,以游戏口吻回应孟少府“多奇”“特秀”“小山无名”“无德而称”的指责,既展现寿山虽无名却奇伟秀丽的特点,又借寿山口吻表白和宣扬自我,隐喻自身怀才不遇,申述高远理想,表面代山立言,实则是李白借这种方式宣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方与昆仑抗行,阆风接境,何人间巫、庐、台、霍之足陈耶?’”作者将寿山人格化,以寿山的口吻开篇,借金衣双鹤送信,颇具神话色彩与浪漫气息。接着极力渲染寿山的不凡,称其蕴含天地之气,生于洪荒,连接星宿分野,掌控着荆衡之地的气势,有着万古不变的磅礴之势,与星河相映。还强调它能汇聚云霞雨露,有灵仙隐居,盛产珍宝,集宇宙之美与造化之奇于一身,甚至可与昆仑等神山媲美,突出寿山虽小却奇伟秀丽,为后文反驳孟少府“无名无德”的指责做铺垫,同时也隐喻自己虽未成名,但拥有卓越才华和不凡气质。第二段“昨于山人李白处,见吾子移白……由斯而谈,何小大之殊也?”此段先复述孟少府移文内容,指出其认为寿山虽奇特秀丽却无名无德,不应被称赏。然后作者以道家思想反驳,引用“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说明无名并非坏事,且批判了通过登封祭祀等行为来彰显山之名气的做法,认为这是损人费物,不符合大道。又借庄子“斥鷃不羡鹏鸟,秋毫可并太山”的观点,说明大小并无绝对差异,寿山虽小,却也有其价值,不应被轻视,从理论层面有力地回击了孟少府的观点。第三段“又怪于诸山藏国宝,隐国贤,使吾君榜道烧山……则仆之诸山,亦何负于国家矣?”针对孟少府指责寿山藏国宝隐国贤的观点,作者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圣明天子在位,天地会呈现祥瑞,珍宝贤才应自然涌现,若需榜道烧山去搜寻贤才而不得,是因为王者之德未广。还以姜太公和傅说为例,说明贤才虽曾隐居,但最终会与君主心意相通,得以为国效力,强调山林是养贤之地,而非故意隐匿贤才,寿山等山川不应为此背负罪名,进一步回应了孟少府的责难,同时也暗示自己隐居寿山是待时而动,并非无所作为。第四段“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此乃养贤之心,实亦勤矣。”此段重点介绍李白,描绘其容貌气质如天仙道骨,秉持“不屈己,不干人”的处世原则,是巢父、许由之后的又一逸人。接着描述李白在寿山的隐居生活,虽有修仙之态,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但他并未选择单纯的出世修仙,而是心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的志向,决定放下丹书瑶琴,追求管晏之术,辅佐帝王,实现天下太平,然后再像陶朱公、留侯张良那样功成身退。这一段充分展现了李白的人生理想,将其积极入世的激情与超脱出世的豁达完美融合,同时也表明寿山为李白提供了隐居和孕育理想的环境,强调了寿山养贤的意义和价值,回击了孟少府对寿山的贬低。第五段“孟子孟子,无见深责耶!明年青春,求我于此岩也。”结尾以亲切的口吻称呼孟少府,让其不要过于责备寿山,并且告知对方明年春天可到寿山来,暗示李白可能会在此出山,一展抱负,既回应了前文孟少府对寿山和李白的质疑,又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体现出一种自信与从容,同时也让文章在语气上显得更加委婉、亲切。
上一篇:唐·李白《寄远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