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作少年":回忆我青年时代,
"结交赵与燕":结识的皆为燕赵之豪杰。
"金羁络骏马":身骑饰金骏马,
# 金羁:金饰的马笼头。
"锦带横龙泉":腰佩龙泉宝剑。
# 龙泉:指宝剑。
"寸心无疑事":心中没有疑难事,
# 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所向非徒然":所向之处决非徒然而返。
"晚节觉此疏":到得晚岁觉此粗俗,
"猎精草太玄":越细究玄理即奥义妙理。
# 太玄:扬雄写的一部书名。此句用扬雄事。,猎精:猎取精华妙义。
"空名束壮士":无实之名束缚了壮士,
"薄俗弃高贤":轻薄之世俗委弃了高贤之才。
# 薄俗:轻薄的习俗,坏风气。
"中回圣明顾":中年时曾深得皇帝的垂顾,
# 圣明:皇帝的代称。
"挥翰凌云烟":挥洒妙笔气凌云烟之上。
# 挥翰:犹挥毫。
"骑虎不敢下":骑得猛虎不敢贸然而下,
# 骑虎:意为骑虎仙游。这里是指居身朝廷。
"攀龙忽堕天":意欲攀龙却忽然自天落下。
# 堕天:此指去朝。
"还家守清真":还得家中固守真朴,
"孤洁励秋蝉":像秋蝉蜕壳一样励我素洁之志。
# 励:自励。
"炼丹费火石":为炼月砂广费了火石,
"采药穷山川":为采药而走遍了山水。
# 采药: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
"卧海不关人":高山云海事未关人,
# 卧海不关人:“卧海”二句:用管宁事。《文选·谢朓·郡内登望》:“方弃汝南诺,言税江东田。”李善注:“《魏志》曰:管宁闻公孙度令行海外,遂至于辽东,皇甫谧《高士传》曰:‘人或牛暴宁田者,宁为牵牛著凉处,自饮食也’。”
"租税辽东田":就像管宁那样隐居山首自称而食。
"乘兴忽复起":乘着逸兴忽然再次起身,
"棹歌溪中船":在溪水之船上放吟高歌。
# 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临醉谢葛强":我像当年山简一样逢酒则饮,
# 临醉谢葛强:“临醉”二句:用山简事。山公,即山简,山涛之子;葛强,是山简的爱将,并州人。《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嘻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署白接服。举鞭向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山公欲倒鞭":醉不知处。
# 山公:即山简,山涛之子。
"狂歌自此别":狂歌一曲自此与诸公分别,
"垂钓沧浪前":我要前去沧浪而垂钓。
# 沧浪: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留别广陵诸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也是留别诗,是李白在政治失意后,向广陵诸公倾诉心声、话别留念之作。全诗以诗人回顾自身经历为脉络,融入了年少时结交豪杰的意气风发,以及历经仕途挫折后的深刻反思。李白借这首诗,深刻表达了对政治的失望与厌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夸张:“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在供奉翰林期间看似荣耀却充满危险的处境,以及从云端跌落的巨大落差。象征:“孤洁励秋蝉”以秋蝉象征自己的高洁品性。蝉生于土,升于高木,吟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诗人借此砥砺自己的高尚品性。对比:将李白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对功名的追求与经历政治失败后的心境进行对比。少年时“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充满自信和狂妄;经历挫折后,觉得少年时的想法“太空疎狂妄,太不切实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李白人生经历的变化和心境的转变。化用:“金羁络马头,锦带横龙泉”化用鲍照诗句,在原句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更符合描述李白少年形象的需要,既展现出李白少年时的豪放狂傲,又体现出作者对古典诗句的灵活运用。
3. 分段赏析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这两句是诗人回忆往昔年轻时的经历,“忆昔”二字开篇,点明是回忆过去。诗人回忆自己年少时,与赵、燕之地的豪侠之士结交。赵、燕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李白借此表明自己年轻时就向往那种豪爽侠义的生活,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豪放不羁的基调。“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此句进一步描绘诗人少年时的形象。“金羁”装饰的骏马,“锦带”横挂着“龙泉”宝剑,通过对骏马和宝剑的细致描写,展现出诗人少年时的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尽显豪迈气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壮志豪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这两句写出了少年李白内心的坚定与自信。“寸心无疑事”表明诗人当时心中没有丝毫的疑虑和困惑,对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充满了信心;“所向非徒然”则强调了诗人相信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不会是徒劳无功的,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晚节”表明时间推移,诗人到了后来。“觉此疏”体现出诗人对自己少年时期行为的反思,觉得那时有些疏阔轻狂。“猎精草太玄”则写诗人后来专心研究《太玄经》,“猎精”表示深入钻研,“草”有书写、研究之意,说明诗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深邃和超脱,从年少时的豪放不羁逐渐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的感慨。“空名束壮士”指出虚名往往会束缚住有才华、有抱负的人,让他们无法施展真正的才能;“薄俗弃高贤”则批判了世俗的浅薄,不懂得重视和任用贤能之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中回圣明顾”指诗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眷顾,这是诗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挥翰凌云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得到皇帝青睐后,尽情挥洒笔墨,其文章才华如同凌云之烟般高远,展现出诗人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受到重用时的得意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能够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期待。“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骑虎不敢下”用骑在虎背上不敢下来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宫廷中处境的艰难和身不由己。“攀龙忽堕天”则将自己追随皇帝比作攀龙,然而却突然从天上坠落,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从受宠到被冷落的巨大落差,饱含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痛苦。“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还家”表明诗人离开宫廷后回到家中。“守清真”体现了诗人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和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孤洁励秋蝉”以秋蝉自励,秋蝉在寒秋中独自鸣叫,高洁孤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要像秋蝉一样,保持孤高廉洁的品格,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这两句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炼丹费火石”描述了诗人尝试炼丹,耗费了许多火石,反映出诗人对道家修炼的投入和追求。“采药穷山川”则说明诗人为了采集药材,走遍了山川大地,表现出诗人在寻求精神寄托和身体修炼方面的执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卧海不关人”描绘了诗人过着一种隐居般的生活,如同卧于海边,与世无争,不关心他人之事。“租税辽东田”则提到诗人靠辽东的田产缴纳租税,这既说明了诗人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也暗示了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选择了一种相对平静、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乘兴忽复起”表现出诗人的随性和洒脱,兴致一来,便忽然起身。“棹歌溪中船”则描绘了诗人在溪中划船,并唱起船歌的情景,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由生活的享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临醉”点明诗人在醉酒之际。“谢葛强”用了晋人山简的典故,葛强是山简的爱将,山简常畅饮大醉。诗人在此以山简自比,感谢朋友如同葛强对山简一样的陪伴和情谊。“山公欲倒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醉态可掬,仿佛要像山简那样醉倒在马鞭旁,表现出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和豪放,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狂歌自此别”表明诗人要与广陵诸公分别,在分别之际,诗人狂放高歌,尽显豪放不羁的性格。“垂钓沧浪前”则描绘了诗人未来的生活场景,他将在沧浪水边垂钓,“沧浪”一词常与隐居、超脱尘世联系在一起,这里暗示了诗人将远离世俗的喧嚣,在宁静的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度过余生,给人一种悠然超脱的感觉,同时也为全诗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篇幅精悍,却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几乎涵盖了李白一生的关键经历以及思想上的诸多转变,清晰呈现出诗人由起初充满豪情壮志的狂人,逐步演变为后期略带消极情绪的狂人的历程。无疑,这一转变背后是李白个人的人生悲剧,然而正如他所感慨的“我不弃世人,世人自弃我”,归根结底,其悲剧根源实则来自社会环境。彼时的社会现实对诗人的理想抱负形成重重阻碍,让他在历经沧桑后心境发生改变,从意气风发走向落寞无奈,这才造就了李白充满遗憾的人生轨迹。
# 此诗是诗人在政治失意之后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和反省,从少年天真狂放的自信,到中年圣明垂顾的自得,以至罢职还家后守真修道的自适,和最后醉酒佯狂,寄意山水的自恣,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厌弃和对自由的追求。
不详主编宋绪连《辽宁大学学报》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五鹤西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