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ú
bié
guǎng
广
líng
zhū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zuò
shào
nián
jié
jiāo
zhào
yān
jīn
luò
jùn
jǐn
dài
héng
lóng
quán
cùn
xīn
shì
suǒ
xiàng
fēi
rán
wǎn
jié
jué
shū
liè
jīng
cǎo
tài
xuán
kōng
míng
shù
zhuàng
shì
gāo
xián
zhōng
huí
shèng
míng
huī
hàn
líng
yún
yān
gǎn
xià
pān
lóng
duò
tiān
huán
jiā
shǒu
qīng
zhēn
jié
qiū
chán
liàn
dān
fèi
huǒ
shí
cǎi
yào
qióng
shān
chuān
hǎi
guān
rén
shuì
liáo
dōng
tián
chéng
xìng
zhào
zhōng
chuán
lín
zuì
xiè
qiáng
shān
gōng
dǎo
biān
kuáng
bié
chuí
diào
cāng
làng
qián

译文

回忆我青年时代,结识的皆为燕赵之豪杰。身骑饰金骏马,腰佩龙泉宝剑。心中没有疑难事,所向之处决非徒然而返。到得晚岁觉此粗俗,越细究玄理即奥义妙理。无实之名束缚了壮士,轻薄之世俗委弃了高贤之才。中年时曾深得皇帝的垂顾,挥洒妙笔气凌云烟之上。骑得猛虎不敢贸然而下,意欲攀龙却忽然自天落下。还得家中固守真朴,像秋蝉蜕壳一样励我素洁之志。为炼月砂广费了火石,为采药而走遍了山水。高山云海事未关人,就像管宁那样隐居山首自称而食。乘着逸兴忽然再次起身,在溪水之船上放吟高歌。我像当年山简一样逢酒则饮,醉不知处。狂歌一曲自此与诸公分别,我要前去沧浪而垂钓。

逐句剖析

"忆昔作少年":回忆我青年时代,

"结交赵与燕":结识的皆为燕赵之豪杰。

"金羁络骏马":身骑饰金骏马,

# 金羁:金饰的马笼头。

"锦带横龙泉":腰佩龙泉宝剑。

# 龙泉:指宝剑。

"寸心无疑事":心中没有疑难事,

# 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所向非徒然":所向之处决非徒然而返。

"晚节觉此疏":到得晚岁觉此粗俗,

"猎精草太玄":越细究玄理即奥义妙理。

# 太玄:扬雄写的一部书名。此句用扬雄事。,猎精:猎取精华妙义。

"空名束壮士":无实之名束缚了壮士,

"薄俗弃高贤":轻薄之世俗委弃了高贤之才。

# 薄俗:轻薄的习俗,坏风气。

"中回圣明顾":中年时曾深得皇帝的垂顾,

# 圣明:皇帝的代称。

"挥翰凌云烟":挥洒妙笔气凌云烟之上。

# 挥翰:犹挥毫。

"骑虎不敢下":骑得猛虎不敢贸然而下,

# 骑虎:意为骑虎仙游。这里是指居身朝廷。

"攀龙忽堕天":意欲攀龙却忽然自天落下。

# 堕天:此指去朝。

"还家守清真":还得家中固守真朴,

"孤洁励秋蝉":像秋蝉蜕壳一样励我素洁之志。

# 励:自励。

"炼丹费火石":为炼月砂广费了火石,

"采药穷山川":为采药而走遍了山水。

# 采药: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

"卧海不关人":高山云海事未关人,

# 卧海不关人:“卧海”二句:用管宁事。《文选·谢朓·郡内登望》:“方弃汝南诺,言税江东田。”李善注:“《魏志》曰:管宁闻公孙度令行海外,遂至于辽东,皇甫谧《高士传》曰:‘人或牛暴宁田者,宁为牵牛著凉处,自饮食也’。”

"租税辽东田":就像管宁那样隐居山首自称而食。

"乘兴忽复起":乘着逸兴忽然再次起身,

"棹歌溪中船":在溪水之船上放吟高歌。

# 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临醉谢葛强":我像当年山简一样逢酒则饮,

# 临醉谢葛强:“临醉”二句:用山简事。山公,即山简,山涛之子;葛强,是山简的爱将,并州人。《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嘻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署白接服。举鞭向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山公欲倒鞭":醉不知处。

# 山公:即山简,山涛之子。

"狂歌自此别":狂歌一曲自此与诸公分别,

"垂钓沧浪前":我要前去沧浪而垂钓。

# 沧浪: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留别广陵诸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李白政治失意后,对自身人生历程的回顾与反省。开篇以回忆勾勒少年英雄形象,随后历经四十余载风雨,感慨年少豪情的不切实际。接着叙述受唐王任用的过往,再言及要修炼品性,结尾写佯狂醉酒与友人辞别。诗中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叙写,囊括其主要人生轨迹与思想转变,展现从积极狂人到消极狂人的过程。写作手法上以时间与经历为线,层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喜爱四处漫游,因此留下了许多留别诗作。留别与送别存在差异,送别是他人送别自己,而留别则是自己辞别他人。广陵,在唐代隶属淮南道,也就是现今的江苏扬州。这首诗还有个别题,叫《留别邯郸故人》。邯郸地处北方,广陵位于南方,究竟哪个才是诗题原本所指,至今尚无确切定论。詹锳在《李白诗文系年》中,依据诗中的具体内容判断,此诗为李白从长安供奉翰林任上被放还之后,南下漫游期间的作品,并将创作时间系于天宝六载(747年),彼时李白四十七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留别广陵诸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也是留别诗,是李白在政治失意后,向广陵诸公倾诉心声、话别留念之作。全诗以诗人回顾自身经历为脉络,融入了年少时结交豪杰的意气风发,以及历经仕途挫折后的深刻反思。李白借这首诗,深刻表达了对政治的失望与厌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夸张:“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在供奉翰林期间看似荣耀却充满危险的处境,以及从云端跌落的巨大落差。象征:“孤洁励秋蝉”以秋蝉象征自己的高洁品性。蝉生于土,升于高木,吟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诗人借此砥砺自己的高尚品性。对比:将李白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对功名的追求与经历政治失败后的心境进行对比。少年时“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充满自信和狂妄;经历挫折后,觉得少年时的想法“太空疎狂妄,太不切实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李白人生经历的变化和心境的转变。化用:“金羁络马头,锦带横龙泉”化用鲍照诗句,在原句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更符合描述李白少年形象的需要,既展现出李白少年时的豪放狂傲,又体现出作者对古典诗句的灵活运用。

3. 分段赏析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这两句是诗人回忆往昔年轻时的经历,“忆昔”二字开篇,点明是回忆过去。诗人回忆自己年少时,与赵、燕之地的豪侠之士结交。赵、燕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李白借此表明自己年轻时就向往那种豪爽侠义的生活,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豪放不羁的基调。“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此句进一步描绘诗人少年时的形象。“金羁”装饰的骏马,“锦带”横挂着“龙泉”宝剑,通过对骏马和宝剑的细致描写,展现出诗人少年时的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尽显豪迈气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壮志豪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这两句写出了少年李白内心的坚定与自信。“寸心无疑事”表明诗人当时心中没有丝毫的疑虑和困惑,对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充满了信心;“所向非徒然”则强调了诗人相信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不会是徒劳无功的,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晚节”表明时间推移,诗人到了后来。“觉此疏”体现出诗人对自己少年时期行为的反思,觉得那时有些疏阔轻狂。“猎精草太玄”则写诗人后来专心研究《太玄经》,“猎精”表示深入钻研,“草”有书写、研究之意,说明诗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深邃和超脱,从年少时的豪放不羁逐渐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的感慨。“空名束壮士”指出虚名往往会束缚住有才华、有抱负的人,让他们无法施展真正的才能;“薄俗弃高贤”则批判了世俗的浅薄,不懂得重视和任用贤能之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中回圣明顾”指诗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眷顾,这是诗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挥翰凌云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得到皇帝青睐后,尽情挥洒笔墨,其文章才华如同凌云之烟般高远,展现出诗人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受到重用时的得意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能够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期待。“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骑虎不敢下”用骑在虎背上不敢下来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宫廷中处境的艰难和身不由己。“攀龙忽堕天”则将自己追随皇帝比作攀龙,然而却突然从天上坠落,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从受宠到被冷落的巨大落差,饱含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痛苦。“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还家”表明诗人离开宫廷后回到家中。“守清真”体现了诗人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和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孤洁励秋蝉”以秋蝉自励,秋蝉在寒秋中独自鸣叫,高洁孤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要像秋蝉一样,保持孤高廉洁的品格,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这两句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炼丹费火石”描述了诗人尝试炼丹,耗费了许多火石,反映出诗人对道家修炼的投入和追求。“采药穷山川”则说明诗人为了采集药材,走遍了山川大地,表现出诗人在寻求精神寄托和身体修炼方面的执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卧海不关人”描绘了诗人过着一种隐居般的生活,如同卧于海边,与世无争,不关心他人之事。“租税辽东田”则提到诗人靠辽东的田产缴纳租税,这既说明了诗人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也暗示了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选择了一种相对平静、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乘兴忽复起”表现出诗人的随性和洒脱,兴致一来,便忽然起身。“棹歌溪中船”则描绘了诗人在溪中划船,并唱起船歌的情景,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由生活的享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临醉”点明诗人在醉酒之际。“谢葛强”用了晋人山简的典故,葛强是山简的爱将,山简常畅饮大醉。诗人在此以山简自比,感谢朋友如同葛强对山简一样的陪伴和情谊。“山公欲倒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醉态可掬,仿佛要像山简那样醉倒在马鞭旁,表现出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和豪放,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狂歌自此别”表明诗人要与广陵诸公分别,在分别之际,诗人狂放高歌,尽显豪放不羁的性格。“垂钓沧浪前”则描绘了诗人未来的生活场景,他将在沧浪水边垂钓,“沧浪”一词常与隐居、超脱尘世联系在一起,这里暗示了诗人将远离世俗的喧嚣,在宁静的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度过余生,给人一种悠然超脱的感觉,同时也为全诗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篇幅精悍,却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几乎涵盖了李白一生的关键经历以及思想上的诸多转变,清晰呈现出诗人由起初充满豪情壮志的狂人,逐步演变为后期略带消极情绪的狂人的历程。无疑,这一转变背后是李白个人的人生悲剧,然而正如他所感慨的“我不弃世人,世人自弃我”,归根结底,其悲剧根源实则来自社会环境。彼时的社会现实对诗人的理想抱负形成重重阻碍,让他在历经沧桑后心境发生改变,从意气风发走向落寞无奈,这才造就了李白充满遗憾的人生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是诗人在政治失意之后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和反省,从少年天真狂放的自信,到中年圣明垂顾的自得,以至罢职还家后守真修道的自适,和最后醉酒佯狂,寄意山水的自恣,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厌弃和对自由的追求。

不详主编宋绪连《辽宁大学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五鹤西北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