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qīng
bǎo
dǐng
sh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qīng
kōng
biǎo
jūn
chǔ
hóng
āi
zhōng
xiān
rén
chí
chǐ
fèi
jūn
duō
shǎo
cái
chǐ
jìn
jūn
cái
shí
xiū
yàn
shí
èr
huán
yǎn
yǒu
xiān
rén
fáng
lín
hǎi
qīn
liáng
zèng
léi
léi
zhū
míng
yuè
guāng

译文

我居住在澄澈空阔的高空之上,你却处在红尘俗世之中。仙人手持玉制的尺子,衡量之下,仿佛消磨了你不少才华。可这玉尺无法穷尽衡量的尺度,你的才华也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吞下佩戴的十二环玉器,仿佛拥有了仙人的居所。傍晚骑着紫色麒麟离去,海上的雾气侵袭肌肤,带来阵阵清凉。你赠给我的珍珠一串串,像柔和的明月般散发着光亮。

逐句剖析

"我居清空表":我居住在澄澈空阔的高空之上,

"君处红埃中":你却处在红尘俗世之中。

"仙人持玉尺":仙人手持玉制的尺子,

"废君多少才":衡量之下,仿佛消磨了你不少才华。

"玉尺不可尽":可这玉尺无法穷尽衡量的尺度,

"君才无时休":你的才华也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咽服十二环":吞下佩戴的十二环玉器,

"奄有仙人房":仿佛拥有了仙人的居所。

"暮骑紫麟去":傍晚骑着紫色麒麟离去,

"海气侵肌凉":海上的雾气侵袭肌肤,带来阵阵清凉。

"赠我累累珠":你赠给我的珍珠一串串,

"靡靡明月光":像柔和的明月般散发着光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清宝鼎诗》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李白集》集外诗文部分。开篇通过对比“我”与“君”所处的不同环境,暗示二者处境的差异;接着以仙人持玉尺的想象,表达对“君”在世俗中才华可能被消磨的惋惜;随后转而强调“君”的才华不会因外界影响而枯竭,流露出对“君”才华的肯定;再以“君”接触仙物、拥有仙人居所的奇幻场景,寄托对“君”超脱世俗的期许;之后描绘“君”骑紫麟离去的飘逸画面,增添了诗作的仙气;结尾以“君”赠珠的场景,传递出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此诗语言凝练而富有想象力,借助仙人、玉尺、紫麟等意象,将现实与奇幻融合,情感从对比中的暗喻到对才华的惋惜与肯定,再到对超脱的期许和对情谊的展现,层层递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以对比开篇,将“我”所处的“清空表”与“君”所处的“红埃中”形成鲜明对照。“清空表”营造出高远、洁净的环境,“红埃中”则勾勒出世俗、纷扰的场景,通过环境的差异,暗示了“我”与“君”不同的处境,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埋下伏笔。语言简洁却极具张力,仅用寥寥数字便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引入“仙人”与“玉尺”两个形象,“玉尺”本是衡量之物,此处却被赋予“废君多少才”的作用,以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才华损耗具象化。仙人持尺的行为,看似带有评判意味,实则暗含对“君”在世俗中才华被消磨的惋惜,让读者能感受到对“君”遭遇的深切关注。“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承接上两句,在前文“玉尺废才”的基础上,转而强调“玉尺不可尽”与“君才无时休”。这里以“玉尺”的有限反衬“君才”的无限,通过对比突出“君”才华的源源不断,打破了前文的惋惜之感,流露出对“君”才华的肯定与赞叹,情感发生了明显的转折。“咽服十二环,奄有仙人房”,“十二环”与“仙人房”是带有仙气的意象,“咽服”这一动作,仿佛让“君”与仙人的世界产生了连接,“奄有仙人房”则直接写出“君”仿佛拥有了仙人居所,营造出奇幻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奇幻的想象,为“君”赋予了超脱世俗的可能,也暗含着对“君”摆脱世俗束缚的期许。“暮骑紫麟去,海气侵肌凉”,以“紫麟”这一祥瑞的动物形象,描绘出“君”傍晚离去的场景,“紫麟”本身就带有仙气,与前文的仙人意象相呼应。“海气侵肌凉”则通过触觉感受,写出了海上环境的清凉,既描绘出具体的感受,又为“君”的离去增添了几分飘逸之感,让画面更具感染力。“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写“君”的赠礼,“累累珠”以叠词描绘出珍珠的繁多,“靡靡明月光”则将珍珠的光泽比作明月,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珍珠的莹润光亮。这不仅描绘出礼物的珍贵,更暗含着“君”与“我”之间的情谊,结尾的画面温馨而美好,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飞龙引其二》

下一篇:唐·李白《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