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q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liáng
shū
xiē
chūn
biàn
yuè
qīng
chí
mǎn
yīng
yín
绿
shù
huā
zhuāng
miàn
shī
湿
shān
cǎo
niǔ
xié
líng
luò
cán
yún
piàn
fēng
chuī
guà
zhú

译文

细雨停歇遍地凉爽,浓郁的春色将原野染绿。青池水满鱼儿在水中欢跳,绿树低垂黄莺在树间鸣啼。野花的嫩蕊被雨水打湿,山草被雨水扭曲得歪斜不齐。那些零落的残云碎片,被风吹起高挂在竹溪。

逐句剖析

"野凉疏雨歇":细雨停歇遍地凉爽,

"春色遍萋萋":浓郁的春色将原野染绿。

# 遍:一作偏。更加的意思。

"鱼跃青池满":青池水满鱼儿在水中欢跳,

"莺吟绿树低":绿树低垂黄莺在树间鸣啼。

"野花妆面湿":野花的嫩蕊被雨水打湿,

"山草纽斜齐":山草被雨水扭曲得歪斜不齐。

# 纽斜齐:草叶两两相对倒伏下垂的样子。

"零落残云片":那些零落的残云碎片,

"风吹挂竹溪":被风吹起高挂在竹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晴》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清晨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这首诗以“晓晴”为题,却处处围绕雨后景色展开,通过雨后的小草、池水、鱼跃、莺啼、野花、山草、残云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雨后初晴的清新与生机。诗中虽无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但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通过对雨后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虽无直接的情感表达,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种以景抒情的手法,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晓晴》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清晨,大自然恢复宁静后的生机勃勃。诗中通过“野凉疏雨歇。”点明雨停,随后通过“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野花妆面湿。”等细节,展现了雨后天晴的特有景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但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然的热爱。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自然之美,“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又有动态的生命活力,“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多感官描写:“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零落残雪片,风吹挂竹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描写,“鱼跃”“莺吟”“风吹挂竹溪”,增强了画面感和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诗人以“野凉疏雨歇。”开篇,点明雨后初晴的背景,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随后以“春色遍萋萋”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生机勃勃的基调。颔联:“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自然界的活跃与生机。鱼儿在涨满的池塘中跳跃,黄莺在低垂的绿树间歌唱,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活力。颈联:“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诗人将野花比作“妆面湿”,形象地描绘出雨后花朵的娇艳与清新;“山草纽斜齐。”则展现了风雨过后山草的整齐与生机,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美丽。尾联:“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最后两句以“零落残云片。”和“风吹挂竹溪。”收尾,描绘出雨后天空的明净与溪边的宁静。残云被风吹挂在竹林之上,画面静谧而悠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

下一篇:唐·李白《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