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xià
xiū
jì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iā
běi
hǎi
zhái
zuò
nán
jiāng
bīn
kōng
tíng
shù
gāo
diàn
殿
zuò
yōu
rén
shū
dài
liú
qīng
cǎo
qín
táng
chén
píng
shēng
zhòng
táo
miè
chéng
chūn

译文

我家在北海边的住宅,如今改建成寺庙坐落在长江南岸。空旷的庭院里没有珍贵的树木,高大的殿堂中坐着沉静的人。曾经像“书带草”那样的香草如今只剩普通青草,弹琴的堂屋蒙上了一层白尘。一生栽种的桃李,如今却在沉寂中没能迎来春日般的生机。

逐句剖析

"我家北海宅":我家在北海边的住宅,

"作寺南江滨":如今改建成寺庙坐落在长江南岸。

"空庭无玉树":空旷的庭院里没有珍贵的树木,

"高殿坐幽人":高大的殿堂中坐着沉静的人。

"书带留青草":曾经像“书带草”那样的香草如今只剩普通青草,

"琴堂幂素尘":弹琴的堂屋蒙上了一层白尘。

# 堂:一作台。

"平生种桃李":一生栽种的桃李,

"寂灭不成春":如今却在沉寂中没能迎来春日般的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江夏修静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旧宅改寺的背景,描绘出庭院与殿堂的清幽之景;颔联通过青草、素尘等景象,展现出环境的寂静;颈联与尾联则由过往种桃李的经历,引出如今不见春景的怅然。此诗语言平实,而情感内敛,包含着对旧居变化的观察和对过往的追忆,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失落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开篇即点明自家原本在北海的宅第,如今已化作位于南江滨的寺庙。此句以简洁直白的表述,交代了地点的变迁,在平静的叙述中,隐隐透露出一种今昔转换的感慨。从私人宅第到供众人修行的寺庙,环境性质的改变,也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颔联“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描绘了寺庙庭院的景象。空旷的庭院里,不见曾经象征美好与珍贵的玉树,唯有高高的殿堂中,端坐着清幽的修行之人。“空庭”与“无玉树”营造出一种寂寥、空荡之感,和“高殿”“幽人”相对照,愈发凸显出环境的清幽与静谧,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氛围,仿佛能看到那幽人在这宁静之所潜心修行的模样。颈联“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进一步刻画寺庙中的细节。昔日读书之处,如今只有青草生长,似在诉说着往昔不再;琴堂之上,早已覆盖着一层素尘,表明长久无人弹奏。这两句通过对“书带”“青草”“琴堂”“素尘”等具体事物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时光的流逝以及这里曾经生活的变迁,勾起人们对过往繁华热闹场景的联想,与当下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尾联“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曾如辛勤栽种桃李的园丁,然而如今一切都已归于寂灭,往昔的热闹与生机再也无法重现,即便春日来临,也难以寻得曾经那份盎然春意。此句将个人的人生经历与眼前的衰败景象相融合,抒发了一种对岁月流逝、理想破灭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下一篇:唐·李白《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