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o
láo
t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īn
líng
láo
láo
sòng
táng
màn
cǎo
shēng
dào
páng
qíng
jìn
dōng
liú
shuǐ
bēi
fēng
chóu
bái
yáng
chéng
tóng
kāng
lǎng
yǒng
qīng
chuān
fēi
shuāng
wén
niú
zhǔ
yín
zhāng
jīn
lái
xiè
yuán
jiā
láng
zhú
hán
shēng
dòng
qiū
yuè
宿
kōng
lián
guī
mèng
cháng

译文

金陵之南有一座送客的劳劳亭,亭边道旁长满了离离的野草。自古以来,别情不如长江东流之水,再加上此地的白杨悲风,更伤人情。我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素舸,清霜之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曾闻昔日的袁虎在牛渚之下咏诗,被谢尚宠遇,而今我之诗才不在袁家郎之下。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声动秋月而已,可惜没有知音,只好空船独宿寄情于归梦之中。

逐句剖析

"金陵劳劳送客堂":金陵之南有一座送客的劳劳亭,

"蔓草离离生道旁":亭边道旁长满了离离的野草。

# 离离:草盛貌。

"古情不尽东流水":自古以来,别情不如长江东流之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再加上此地的白杨悲风,更伤人情。

# 悲风愁白杨:《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我乘素舸同康乐":我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素舸,

# 康乐:即谢灵运,以其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朗咏清川飞夜霜":清霜之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

# 川:指长江。,朗:声音清晰响亮。

"昔闻牛渚吟五章":曾闻昔日的袁虎在牛渚之下咏诗,被谢尚宠遇,

# 五章:五首诗。,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

"今来何谢袁家郎":而今我之诗才不在袁家郎之下。

# 袁家郎:指袁宏,字虎。晋人。,何谢:意谓不逊色。,今来:即如今。

"苦竹寒声动秋月":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声动秋月而已,

# 苦竹:竹有淡竹苦竹二种,其茎叶不异,其笋味有别,以其笋味之苦淡而名。

"独宿空帘归梦长":可惜没有知音,只好空船独宿寄情于归梦之中。

# 帘:指船窗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劳劳亭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古诗。作品以送别场景为依托,借蔓草、悲风、秋月等意象,寓情于景,渲染出凄凉氛围。诗中诗人自比谢灵运,自矜才学,却感叹孤独寂寞、无人赏识,将离情别绪与怀才不遇之情交织。从内容看,既描绘送别环境,又融入个人身世感慨;从手法上,以意象烘托情感,深化主题。全诗将送别之愁与人生失意相融合,展现李白诗歌善用意象抒情的特色,以古朴的七言形式传递深沉愁思,成为其借送别题材寄寓身世之感的典型作品,兼具抒情与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劳劳亭歌》由唐代李白创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其游历金陵期间。彼时李白离开长安多年,内心仍保有对国运的关切与对朝廷的眷恋,遂借劳劳亭送别的情境,抒发自身无人赏识的伤感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作品借劳劳亭送别场景,以蔓草、悲风、秋月等意象寓情于景,既描绘离情别绪如东流水般不尽,又通过自比谢灵运、自矜才学不减袁宏的表达,抒发孤独寂寞、无人赏识的伤感,在送别题材中融入身世之慨,渲染出凄凉深沉的情感氛围。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选取蔓草、悲风、秋月、苦竹等意象,构建凄凉场景,将离情别绪、孤独无人赏识的伤感融入景物,如“蔓草离离生道傍”借道旁草象征离情。拟人:“此地悲风愁白杨”中,赋予“悲风”“白杨”以愁思,使景物含情,强化送别场景的凄凉氛围。用典:五至八句运用谢灵运、袁宏等典故,自矜山水之趣与吟咏之才,借“叹时无谢尚”的典故,抒发无人赏识的孤寂与自傲。

3. 分段赏析

《劳劳亭歌》开篇以“金陵劳劳送客堂”点明送别主题,并以“蔓草离离生道傍”描绘道旁蔓草丛生的荒芜景象,烘托离别场景的苍凉基调。“古情不尽东流水”将抽象的离别之情具象化为奔流不息的江水,赋予情感以时间上的延续性;“悲风愁白杨”以自然风物拟人化手法,通过风声与白杨的互动传递哀思。“我乘素舸同康乐”借谢灵运(康乐公)泛舟典故,以“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组合,描绘出孤寂的行船场景,隐含对前人诗风的呼应;“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通过袁宏牛渚咏史的典故,以今昔对比表达对文学传统的追忆,暗含对当下境遇的感慨。“苦竹寒声动秋月”以竹声、秋月、寒夜等意象叠加,营造空寂清冷的视听氛围;“独宿空帘归梦长”由实景转向虚写,以“归梦”的绵长呼应开篇的“古情不尽”,形成情感呼应。全诗通过自然景物(蔓草、江水、白杨)、历史典故(谢灵运、袁宏)与虚实场景(行船、独宿、梦境)的交织,结合空间移动(送客堂、舟行、空帘)与时间跨度(古今对照、梦境与现实),多角度展现离愁别绪的复杂层次。

4. 作品点评

《劳劳亭歌》是李白诗歌中借景抒怀的作品,以独特的意象群构建出深沉的抒情意境。诗人选取“蔓草离离”“白杨悲风”“苦竹寒声”等意象,巧妙融合自然景物与离情别绪,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孤寂愁思、离情别绪融于萧瑟画面。结尾“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以景结情,借秋夜寒声、独宿空帘之景渲染凄凉氛围,余韵悠长。诗中融入秋月这一传统悲秋意象,既承袭古典诗歌的悲秋主题,又以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展现李白诗歌抒情的丰沛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意乃太白自比于灵运,而又自叹其才不减袁宏,而无谢尚之见知。“独宿空帘”,寄情归梦,亦可哀矣。

元萧士赟《李太白诗醇》

# 不必他奇,气格声调高视一世。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说“天下”见非寻常,“伤心处”妙。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昔闻”以下发兴。收句归宿。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横江词·其六》

下一篇:唐·李白《感兴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