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梅始黄":五月里梅子开始发黄,
# 始:一作子。
"蚕凋桑柘空":蚕事完毕,桑柘叶也被采空了。
# 桑柘:落叶的乔木和灌木,叶子可以养蚕。,蚕凋:蚕已成茧。
"鲁人重织作":鲁地人重视纺织,
"机杼鸣帘栊":家家窗里透出机抒声。
# 栊:挂帘的窗户。
"顾余不及仕":只因为我不能走上仕途,
# 顾余不及仕:回想起我没有出仕做官时。
"学剑来山东":为学剑术来到山东。
# 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学剑:李白曾从著名剑术家裴显在山东学习剑术。
"举鞭访前途":举起马鞭向人打听路,
"获笑汶上翁":却不料受到汶上老翁的嘲讽。
# 汶上翁:汶水边的老翁。,获笑:被人耻笑。
"下愚忽壮士":下愚之辈轻视有为的壮士,
# 壮士:李白自指。,忽:轻视。,下愚:儒家分人二等,以天生愚蠢而不可改变的人为下愚。此指汶上翁。
"未足论穷通":怎值得以此判断穷困与亨通?
# 通:指政治上得志。穷通即政治上的得与失。,穷:指政治上失意。
"我以一箭书":我能像鲁仲连那样绑信在箭上,
# 我以一箭书:此句用典故,典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李白用此典说明自己想干一番事业,却又不追求功名利禄。
"能取聊城功":获得攻下服城的大功。
"终然不受赏":最终不肯接受君主的封赏,
"羞与时人同":只因羞与世俗之人相同。
"西归去直道":我将要踏上大道向西奔往长安,
# 直道:通衡大道。
"落日昏阴虹":哪怕落日被阴虹遮掩得一片昏蒙。
# 阴虹:喻指奸臣。
"此去尔勿言":此去用不着你向我多说什么,
# 此:一作“我”。
"甘心为转蓬":我甘心如飘转的飞蓬。
# 转蓬:随风旋转的蓬草。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纪行言志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五月东鲁地区梅黄蚕凋、鲁人织作的景象,展现诗人学剑来山东却遭汶上翁嘲笑的经历。诗人以鲁仲连自比,表明能凭借谋略建功,却不贪恋赏赐,借此表达了自己不屑于世俗富贵,渴望施展政治抱负,以及不与庸人同流、坚守高尚品格的志向。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汶上翁的“下愚忽壮士”,即对自己的轻视嘲笑,与自己的远大抱负和高尚品格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不被理解的境遇,以及其自信、洒脱、坚守自我的形象。用典:“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诗人运用鲁仲连以箭书劝降燕将,成功收复聊城却拒绝赏赐的典故,自比鲁仲连,借古人之事表达自己能凭借谋略建功立业,且不慕富贵,不屑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的志向。起兴:诗开篇“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描绘五月时节梅子变黄、蚕老桑空的景象,引出后文对鲁人织作场景的描写,自然地展开叙事。
3. 分段赏析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点明时间为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细腻描绘出此时梅子变黄、蚕事结束,桑柘叶被蚕食一空的景象,展现出东鲁地区特定时节的风貌,为后文写鲁人织作做铺垫。“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重织作”体现鲁人对纺织劳作的重视,“机杼鸣帘栊”以声音描写,生动呈现出东鲁城乡妇女投入纺织劳动时,机杼声在帘栊间作响的忙碌场景,表达诗人对当地民风的良好印象。“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顾余”表明诗人回顾自身经历,“不及仕”道出未获出仕机会的境况,“学剑来山东”则交代了此次来到山东的缘由,体现诗人在仕途不顺时的人生选择,也展现其对学剑的热爱与追求。“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举鞭”这一动作,勾勒出诗人骑马前行问路、探寻出路的画面,“获笑汶上翁”则转折出诗人遭遇的不愉快,被汶上老翁嘲笑,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下愚”与“壮士”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认为汶上翁这类人是“下愚”,不能理解自己作为“壮士”的胸怀,不配谈论“穷通”,凸显出诗人对汶上翁嘲笑的不屑,也体现出自身的自信与抱负。“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运用鲁仲连的典故,以鲁仲连自比,表明自己有凭借谋略建功立业的才能,且不贪图赏赐,不屑与世俗之人同流,生动展现出诗人的政治抱负和高尚品格。“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西归”体现诗人因遭嘲笑而产生的想法,“直道”表明其坚持正直的人生态度,“落日昏阴虹”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昏暗的落日和阴虹,烘托出诗人对坚持直道而行难以获朝廷重用的无奈与感慨。“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直接回应汶上翁,语气坚决,表明诗人对汶上翁言论的不在意,强调自己会坚守直道,即便如飞蓬般漂泊也心甘情愿,进一步彰显其坚定的人生信念。
4. 作品点评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是李白颇具个性的诗作。诗中面对汶上翁的讥笑,李白以鲜明对比展现自我,凸显其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他借诗句表明政治原则立场,既有建功的抱负,又有不慕名利的洒脱,体现出诗人的理想追求与精神境界。从语言风格看,质朴自然又不失豪放洒脱,叙事中抒情言志,将生活场景与内心志趣紧密相连,在李白众多作品中,此诗虽不算最负盛名,却以不同视角展现诗人性格侧面。
上一篇:唐·李白《赠崔秋浦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