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i
ná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lái
shēn
xié
liáng
xīn
dào
cháng
shí
jìn
kǒu
jiāo
chún
jīn
zuì
bǎo
guò
qiān
chūn
xiān
rén
xiāng
cún
yòu
yuǎn
xué
hǎi
líng
sān
shān
yuè
chéng
lóng
shàng
sān
tiān
zhān
liǎng
jiǎo
shòu
shén
yào
jīn
dān
mǎn
huì
méng
ēn
shēn
kuì
duǎn
tián
dōng
hǎi
qiǎng
xián
dào
zhòng
tiān
xuān
shī
guǎng
广
chéng
chán
jiǔ
qiú
cháng
shēng
xià
shì
xiào
cāng
yíng
shēng

译文

人生来世维艰,一身携带着吃的,烧的,忍辱负重。但因道长路远,饮食易尽,常搞得口干唇焦,狼狈不堪。今日若能醉饱,便觉得其乐融融,千春难得。有仙人对我十分关心,劝诱我远游学仙。可凌海飞达三山胜境,可栖身五岳宝地。乘着飞龙凌天而翔,在龙背上眼看着飞龙的两支龙角。并还授我以满把的金丹神药,吃了便可长生久视。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犹如蟪蛄,深深愧疚于自身生命短暂。虽思欲东填沧海,以效精卫衔木,但又有何补益。还是大道重于天地,至如轩辕黄帝,犹师事广成。视九五之尊轻如蝉翼,舍弃天下,以求长生。虽为下愚之士所讪笑,犹视如苍蝇之声,闻而不顾。

逐句剖析

"来日一身":人生来世维艰,

# 来日:即往日,昔日。王琦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谓人生苦艰也。

"携粮负薪":一身携带着吃的,烧的,忍辱负重。

"道长食尽":但因道长路远,饮食易尽,

# 道长:道路长远。

"苦口焦唇":常搞得口干唇焦,狼狈不堪。

"今日醉饱":今日若能醉饱,

"乐过千春":便觉得其乐融融,千春难得。

# 千春: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仙人相存":有仙人对我十分关心,

# 相存:相与慰间。

"诱我远学":劝诱我远游学仙。

"海凌三山":可凌海飞达三山胜境,

# 三山:传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陆憩五岳":可栖身五岳宝地。

#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乘龙上三天":乘着飞龙凌天而翔,

# 乘龙上三天:“乘龙”二句:用黄帝鼎湖乘龙升仙事。乘龙,有乘时而动之意。《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上三天:天 飞。上三:集无此二字。

"目瞻两角":在龙背上眼看着飞龙的两支龙角。

"授以神药":并还授我以满把的金丹神药,

# 神药:一作“仙药”。

"金丹满握":吃了便可长生久视。

"蟪蛄蒙恩":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犹如蟪蛄,

# 蟪蛄:“蟪(huì)蛄(gū)”二句:蟪蛄即寒蝉,生命短暂。《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司马彪注:“蟪蛄,寒蝉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深愧短促":深深愧疚于自身生命短暂。

"思填东海":虽思欲东填沧海,

# 思填东海:“思填”二句:用《山海经》炎帝少女游东海溺而不返,化为精卫鸟衔木石以填东海事。《山海经·北经》:“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湮于东海。”

"强衔一木":以效精卫衔木,但又有何补益。

"道重天地":还是大道重于天地,

"轩师广成":至如轩辕黄帝,犹师事广成。

# 广成:即广成子,古仙人,传说黄帝曾向他问道。,轩:轩辕,即古代传说中的黄帝。

"蝉翼九五":视九五之尊轻如蝉翼,

# 九五:九五之尊,谓皇帝之位。《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句谓视帝王之尊,较如蝉冀。,蝉翼:喻其轻也。

"以求长生":舍弃天下,以求长生。

"下士大笑":虽为下愚之士所讪笑,

# 下士:指下等人,下愚之人,即小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

"如苍蝇声":犹视如苍蝇之声,闻而不顾。

# 苍蝇声:指高力士辈的谗毁。《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来日大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为李白自抒怀抱之作,开篇从求仙访道的向往写起,继而抒发对小人的蔑视之情,中间穿插蒙恩深感愧疚之意,结尾以“下士青蝇”表达对世道不公的感慨。全诗笔调旷放飘逸,节奏跌宕起伏,在抑郁顿挫的语势中,既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境界的追寻,又透露出对现实人事的复杂心绪,充分彰显了其傲岸不羁的个性与寄兴深微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当作于诗人仕途失意、欲辞京远游之际。陈沆所著《诗比兴笺》指出,此诗为长安三年(742—744)诗人初辞朝廷时所作。诗中既表达了诗人欲以“衔木之诚”报答君恩的拳拳之心,又流露出对高力士等奸佞小人的极大轻蔑,在复杂的心绪中展现了特定人生阶段的思想矛盾与愤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自抒怀抱诗。诗歌从“携粮负薪”经历写到求仙访道、蔑视小人,穿插蒙恩深愧之情,既展现旷放飘逸的仙界想象,又紧扣人间现实,表达了诗人傲岸不羁的性格与内心难于言状的苦涩。

2. 写作手法

用典:“思填东海,强衔一木”化用“精卫填海”的典故,以精卫鸟衔木填海的执着,表达自己虽如蟪蛄生命短暂,却仍愿坚守信念、有所作为的决心;“轩师广成”引用黄帝向广成子问道求道的典故,展现诗人对道家大道的尊崇,以及追求长生、向往精神超脱的理想;“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中,将“九五之尊”的权势比作蝉翼般轻贱,凸显诗人超脱世俗权力,一心追求长生大道、精神自由的态度。拟人:将“下士”比作“苍蝇”,以“大笑”“声”的拟人化描写,辛辣讽刺谗佞小人的卑劣行径,强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象征:以“神仙世界”象征理想中的纯净境界,用“乘龙握丹”的超然图景,隐晦表达对现实倾轧的厌倦与对自由本真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善哉行》古辞首二句“来日大难,口燥唇干”,初看李白“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之句似为套语,实则不然。“携粮负薪”对应《赠崔司户文昆季》中“惟昔不自媒,担簦西入秦。攀龙九天上,忝列岁星臣”的“担簦”,体现李白对被召入京一事极为看重。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曾自得地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长安待诏翰林的经历,弄臣般的卑微地位,高力士等人的忌恨以及同僚的诽谤中伤,残酷的现实让李白从“愿为辅弼”的美梦中清醒。虽在长安仅三年,他却觉得无比漫长,“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苦口焦唇”便反映了他当时彷徨、怅惘和困窘的状态,最终他不得不离开朝廷。不过,诽谤与挫折并未消磨李白的锐气,也未改变他豪迈傲岸的性格。他表示“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其朋友任华描述他离开长安时“有敕放君却归隐沦处,高歌大笑出关去”(《杂言寄李白》)。由此可推测,“今日醉饱,乐过千金”描绘的是他辞阙成为放臣时的达观之态。“仙人相存”至“金丹满握”八句,表面写向仙人求长生术,实则以游仙形式表达对人间污浊世界的轻蔑与不满。相较于人间的倾轧与谤伤,神仙世界自由自在。诗中描绘仙人前来存问,劝他远学,他随仙人凌海至仙界三山、腾空至名山五岳,乘龙飞天、目瞻四野、受神药、握金丹。李白集中有不少求仙访道之作,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结尾“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但实际上他并非完全迷信神仙,他曾指出服菖蒲求延年的汉武帝“终归茂陵田”(《蒿山采昌蒲者》),还对神仙和神仙世界表示怀疑,如“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其三),“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长歌行》)。所以此诗颂扬神仙世界,真正目的或许是借其否定污浊的人间。“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联系上文,指今蒙恩获神药得以长生,深感恩德深厚,时刻想报答,却如精卫衔木填海,力薄难尽报。联系赐金放还,还有更深含义。长安三年,李白备受排挤,觉时间漫长;但被召入京是难忘经历,无法在此期间及有生之年报主恩,心中有愧。在封建社会,士子实现经世济民之志常与报主恩相联,李白虽看清社会黑暗,仍对国君抱有希望,认为不能深报主恩是“浮云蔽日”所致。“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求仙最高境界是求道,求道才能视天子之位如敝屣,实现养生长生。“道”是老庄哲学重要概念,超越时空、难以言说,是万物之源,所以李白说“道重天地”。“轩师广成”中“轩”指轩辕黄帝,黄帝曾师事广成子求道。《庄子·在宥篇》记载,黄帝问治天下,广成子不答;问养生长生,广成子让其清静无为,勿把统治天下当回事。此诗“蝉翼九五,以求长生”即黄帝听开导后的反应。黄帝得道后视天子之位如蝉翼,凡夫俗子更不必看重世事,有敕放归便“高歌大笑出关去”。“下士大笑,如苍蝇声”,李白痛恨拨弄是非的小人,多次在诗中痛斥,表明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他认为自己被国君疏远是小人作祟,如“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赠溧阳宋少府陟》)等。离开长安后,他还写道“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白璧何辜,青蝇屡前”(《雪谗诗赠友人》)。虽他大笑离开长安,但“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的梦想破灭,内心苦涩难言。

4. 作品点评

《来日大难》从字面看与乐府古辞内容相近,细品辞意,“携粮负薪”的情境、求仙访道的向往及蔑视小人的态度中,皆可见诗人傲岸不羁的形象。诗中“海凌陆憩,乘龙握丹,轩师广成”等描写,营造出旷放飘逸、光怪陆离的意境,尽显神采飞扬之态;其间插入蒙恩深愧的感慨,以“下士青蝇”收束,写仙界而不脱离人间现实,情感抑郁顿挫、跌宕起伏。全诗虽寄兴深微、辞旨恍惚,但其文理脉络与主旨大略仍有迹可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商山四皓》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四十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