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áng
pàn
guān
shí
guī
yǐn
shān
píng
fēng
dié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bié
huáng
lóu
cuō
tuó
huái
hǎi
qiū
piāo
líng
luò
sàn
dòng
tíng
liú
zhōng
nián
xiāng
jiàn
cèng
dèng
yóu
yuè
chù
jūn
tiān
tāi
绿
luó
yuè
kuài
fēng
yuè
hǎo
què
rào
shàn
huí
yún
shān
hǎi
shàng
chū
rén
jìng
zhōng
lái
zhè
jiāng
běi
shí
nián
zuì
chǔ
tái
jīng
mén
dǎo
sòng
liáng
yuàn
qīng
zōu
méi
xiào
kuā
dàn
zhī
yīn
ān
zài
zāi
dào
hóng
鸿
gōu
fēng
sǎo
qiū
fēi
dài
rén
qiě
yǐn
píng
fēng
dié
zhōng
tiān
zhōng
wàng
jūn
jiàn
jūn
míng
zhāo
yǒng
hǎi
ōu
qún

译文

昔日你我在黄鹤楼分别之后,我一直游离在淮海一带,大好时光也全都虚度。想当年,你我在洞庭湖分离,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分散各方,如同落叶一样各自飘零。时值中年依然没能再相见,失意的我独自一人在吴越漫游。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着绿萝的时候。会稽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剡溪水在周围萦回。云山仿佛是从那海上生出来,水清如镜,人行走在水边,就像是在镜子中走来。自从北渡浙江以后,十年的时间都在楚王的宫殿楼台上饮酒吟诗,沉醉不已。才智压倒了那荆门的屈原、宋玉,也可以令梁园的邹阳和枚乘倾倒。对此我只能苦笑,才华如此卓绝,却不见知音在何处。而今时局动乱,安禄山叛军猖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而我却不是那个可以拯救时局的人,只好在这屏风叠隐居。夜半时分,我仰望天空,思念着你啊,想要和你相见。明天我就要拂衣归去了,从此以后永远都要隐居避世了。

逐句剖析

"昔别黄鹤楼":昔日你我在黄鹤楼分别之后,

# 黄鹤楼:故址原在湖北武昌黄鹄矾上。

"蹉跎淮海秋":我一直游离在淮海一带,大好时光也全都虚度。

# 淮海:指今江苏扬州一带。,蹉跎:失时。

"俱飘零落叶":想当年,你我在洞庭湖分离,

"各散洞庭流":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分散各方,如同落叶一样各自飘零。

# 各散洞庭流:此句言如汇入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各自分散。

"中年不相见":时值中年依然没能再相见,

"蹭蹬游吴越":失意的我独自一人在吴越漫游。

# 蹭蹬:失意,不得志。

"何处我思君":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

"天台绿萝月":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着绿萝的时候。

# 绿萝:即女萝、松葛,地衣类植物。,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会稽风月好":会稽的风光是多么美好,

# 会稽:今浙江绍兴。

"却绕剡溪回":剡溪水在周围萦回。

# 剡溪:在今浙江嵊县南。

"云山海上出":云山仿佛是从那海上生出来,

"人物镜中来":水清如镜,人行走在水边,就像是在镜子中走来。

"一度浙江北":自从北渡浙江以后,

"十年醉楚台":十年的时间都在楚王的宫殿楼台上饮酒吟诗,沉醉不已。

# 楚台:楚地的楼台。古楚地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区。

"荆门倒屈宋":才智压倒了那荆门的屈原、宋玉,

# 屈宋:屈原与宋玉,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是荆州人。,倒:压倒。,荆门:荆州荆门山。

"梁苑倾邹枚":也可以令梁园的邹阳和枚乘倾倒。

# 邹枚:邹阳和枚乘,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曾做过梁孝王的宾客。,倾:超越。,梁苑:西汉梁孝王的兔园。

"苦笑我夸诞":对此我只能苦笑,

# 夸诞:浮夸放诞。,苦:一作若。

"知音安在哉":才华如此卓绝,却不见知音在何处。

"大盗割鸿沟":而今时局动乱,安禄山叛军猖獗,

# 鸿沟:今河南贾鲁河。曾是楚汉的分界线。,大盗:指安禄山。

"如风扫秋叶":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 如风扫秋叶:此句形容安史叛军破坏的厉害。

"吾非济代人":而我却不是那个可以拯救时局的人,

# 济代:济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

"且隐屏风叠":只好在这屏风叠隐居。

"中夜天中望":夜半时分,我仰望天空,

# 中夜:夜半。

"忆君思见君":思念着你啊,想要和你相见。

"明朝拂衣去":明天我就要拂衣归去了,

"永与海鸥群":从此以后永远都要隐居避世了。

# 永与海鸥群:此句指归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此诗为五言古诗中的酬赠之作,既饱含与王判官的深厚友情,又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开篇写自身经历,中间回忆与友人过往,尽显情谊。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相结合,如“蹉跎淮海秋”借秋日景象烘托心境。诗中,诗人面临国难却难有作为,痛苦又执着。整体情调在豪放旷达中透着激愤伤感,尽显其浪漫主义风格,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是李白所作。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安史叛军肆虐,洛阳以北的大片区域皆被其占据。李白为避“安史之乱”,携宗氏夫人奔赴江州庐山,这已是他第三次来到此地。此次,李白于庐山屏风叠隐居长达半年,还修筑了读书草堂。就在这段隐居时光里,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是李白所作,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酬赠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经历以及动荡的社会背景,表达了朋友间浓厚的情谊,同时借自身的遭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寄托情感。如“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借沅湘水色、南飞鸿雁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苍茫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以及自身的孤独之感。对比:“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将安史之乱中叛军的势如破竹与自己的无力济世相对比,衬托出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用典:可能化用一些历史典故来抒情言志,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意更为含蓄。虽诗中用典不是特别明显,但在李白其他诗作中用典颇多,此诗也可能存在隐性用典,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李白的创作风格深入挖掘。直抒胸臆: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如“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毫不掩饰对王判官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慰藉。

3. 分段赏析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笔触轻快又饱含沧桑,回溯到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彼时李白离开蜀地,沿长江顺流而下,于金陵、扬州一带游历。一晃三十年过去,诗人功业未竟,“昔”与“蹉跎”二词,道尽岁月流逝与壮志未酬的万千感慨。“俱飘”两句巧妙引入王判官,将与王判官的分别比作落叶随秋风飘零,恰似洞庭湖众多支流各自奔赴远方,形象地展现出二人离散后的漂泊之态。自青年惜别后,多年时光匆匆,直至中年仍未能重逢。李白曾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经道士吴筠举荐应诏入京,却在公元744年(天宝二载)遭谗言陷害,被赐金放还。此后,他再度浪迹江湖,畅游吴越。“蹭蹬”一词,精准地传达出诗人政治失意后的愤懑与不甘。仕途失意之际,唯有大自然能慰藉李白的心灵。天台山上翠绿的绿萝、剡溪澄澈的风月、海上变幻莫测的云山以及水中清晰的倒影,都令他陶醉其中。然而,即便沉醉于山水之间,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友人王判官,“思君”之情从未停歇。李白极为珍视朋友情谊,尤其感慨知音难觅。他颇为自负,觉得自身才华足以令生于荆州的屈原、宋玉,以及梁孝王门下的邹阳、枚乘折服。可世人却常笑他浮夸,真正的知音又在何处?言下之意,王判官才是他难能可贵的知音,只是这样的知音太过稀少。“大盗”之后,诗意陡然一转,从往昔回忆过渡到当下现实。“大盗”指的是安禄山,“割鸿沟”描绘其侵占地域之广,“扫秋叶”凸显其危害之烈,以“秋叶”比喻被侵害的一方,也隐隐流露出诗人对唐军涣散无力的不满。“济代”即济世,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而改。“吾非济代人”显然是激愤之语,“且隐屏风叠”则是当下无奈的选择,这无疑是痛苦的抉择。在这艰难时刻,诗人愈发渴望知音,思念王判官。即便深夜眺望,仍不见友人身影,孤独与怅惘之感愈发浓烈。但无论如何,诗人决意拂袖归隐,与自由翱翔的海鸥相伴。尽管这一愿望他多次提及,可往昔是“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此次却是面对国难当头却报国无门的现实,这对他的政治理想而言,无疑是沉重一击。因而,本诗在豪放旷达的基调中,又蕴含着激愤与伤感。

4. 作品点评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是李白所作,此诗的格调于豪迈旷达之际,亦隐隐流露出激愤与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

明徐增《而庵诗话》

# 人境俱不夺。

宋彦羽《彦羽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下一篇:唐·李白《狱中上崔相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