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没三千岁":尧帝已经去世三千年了,
"青松古庙存":但尧祠前的青松和古老庙宇依然存在。
"送行奠桂酒":我摆下桂酒为你送行,
"拜舞清心魂":一边拜舞一边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清明。
"日色促归人":夕阳西下催促着归客,
"连歌倒芳樽":我们连声歌唱,把酒杯斟满又倒下。
"马嘶俱醉起":马匹嘶鸣,我们一同醉后起身,
"分手更何言":分别时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的主题围绕着送别友人吴五前往琅琊展开,表现出诗人和友人在离别之际,通过歌舞和饮酒来释放内心的愁绪,试图以欢乐的氛围来掩盖离别的悲伤,把离别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惆怅和不舍。
2. 分段赏析
“尧没三千岁,青松古庙存”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开篇,尧帝作为古代的贤明君主,已去世三千年,而尧祠前的青松和古庙却依然屹立。这一对比,营造出一种悠久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青松象征着坚韧和永恒,古庙则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见证了无数的变迁。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为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增添了深沉的背景,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永恒。“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描写了送别时的具体行为。奠桂酒是古代送别时常见的礼仪,桂酒象征着美好和祝福,诗人摆下桂酒,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拜舞则是一种庄重的仪式,通过这种行为,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也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净化和安宁。“清心魂”体现了诗人在送别过程中,通过这些仪式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和坚定,同时也加深了送别的情感氛围。“日色促归人,连歌倒芳樽”“日色促归人”点明了时间的紧迫,夕阳西下,催促着友人踏上归程,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而“连歌倒芳樽”则表现出诗人和友人在离别之际,试图以歌舞和饮酒来排解内心的愁绪。连声歌唱展现出他们想要营造欢乐氛围的努力,倒芳樽则体现了他们尽情畅饮的情景。然而,这种欢乐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通过这种反差,更加强化了离别的情感。“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马匹嘶鸣,仿佛也在为离别而哀鸣,诗人和友人俱醉后起身,此时两人都已沉醉在离别的情绪中。“分手更何言”则将千言万语都化作无声的感慨,此时两人之间的不舍和惆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以沉默来面对分别。这一结尾将离别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离别时的痛苦。
上一篇:唐·李白《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下一篇:唐·李白《送李青归南叶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