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qiū
bái
gǎn
bēi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chǔ
xíng
hǎo
yuè
míng
bái
gǎn
bēi
shān
guāng
yáo
xuě
yuán
yǐng
guà
hán
zhī
dàn
kǒng
jiā
jǐng
wǎn
xiǎo
lìng
guī
zhào
rén
lái
yǒu
qīng
xìng
yǒu
xiāng
bái
gǎn
cháng
xiào
shuǎng
rán
hán
lóng
dòng
bēi
shuǐ
chù
chù
shēng
lán
tiān
jiè
míng
yuè
fēi
lái
yún
duān
xiāng
jiàn
cháng
duàn
zhèng
西
kàn

译文

夜间何处行游最好?当然是白笴陂风清月白的时候。山头积雪反射着月亮的清辉,猿猴的影子倒挂在树枝上摇晃。留恋佳境,夜深了,才小声吩咐:移棹回家吧。(人们)乘清兴而来,结相思而惆怅地归去。我在白笴陂乘兴长啸,声动寒谷,溪谷生风使人感觉很凉爽。好像把池塘里的龙和鱼都惊醒了,满溪突起波澜。老天又借我一面明月,如镜子般飞挂在碧云端。明月如此妩媚,可惜不是在故乡,故乡在哪里?正西看,正西看,四川在秋浦的正西方,中间还是前妻葬在西边的安陆,怎么不断肠?

逐句剖析

"何处夜行好":夜间何处行游最好?

"月明白笴陂":当然是白笴陂风清月白的时候。

# 白笴陂:白笴又名白简堰,在贵池城西二十五里,山水幽深。

"山光摇积雪":山头积雪反射着月亮的清辉,

# 山光摇积雪:山风吹来,树枝上的积雪纷纷坠落,闪闪发光。

"猿影挂寒枝":猿猴的影子倒挂在树枝上摇晃。

"但恐佳景晚":留恋佳境,夜深了,

"小令归棹移":才小声吩咐:移棹回家吧。

"人来有清兴":(人们)乘清兴而来,

"及此有相思":结相思而惆怅地归去。

# 相思:想念。

"白笴夜长啸":我在白笴陂乘兴长啸,声动寒谷,

# 长啸:拉长声音叫。这里是指诗人放声歌唱。

"爽然溪谷寒":溪谷生风使人感觉很凉爽。

# 爽然:形容声音开朗。

"鱼龙动陂水":好像把池塘里的龙和鱼都惊醒了,

"处处生波澜":满溪突起波澜。

"天借一明月":老天又借我一面明月,

"飞来碧云端":如镜子般飞挂在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明月如此妩媚,可惜不是在故乡,故乡在哪里?

"肠断正西看":正西看,正西看,四川在秋浦的正西方,中间还是前妻葬在西边的安陆,怎么不断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组诗。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山间冬夜雪后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组诗创作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冬天的秋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在诗歌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中,“摇”字使静态的积雪有了动感,“挂”字则生动地描绘了猿影在寒枝上的形态。又如“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中,通过“动”和“生波澜”的描绘,展现了陂水的动态美。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画面生动,富有生命力。夸张: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夸张手法。“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中,诗人想象天上的明月是被借来,飞落在碧云之端,这种夸张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神秘感。对比: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一首中,诗人将白笴陂的夜景与内心的孤独、寂寥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秋浦白笴陂的夜景中月光、积雪、猿影、鱼龙等自然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留恋,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设问:“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了“哪里夜行最为美妙?”的问题,并立即给出了“月光明亮的白笴陂”的答案。这种设问不仅引出了对白笴陂夜景的描绘,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诗人设问,自问自答,直接点出夜游的好去处——月光皎洁的白笴陂。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秋浦夜景的赞美之情。颔联:“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美的画面。山上的积雪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轻轻摇曳;猿猴的影子挂在寒冷的树枝上,增添了几分寂静与凄清。通过“摇”和“挂”两个动词,使静态的景物生动起来,富有动感。颈联:“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诗人担心这美好的景色转瞬即逝,于是下令移棹(划船),想要更多地停留,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珍惜。尾联:“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诗人说,当人们来到这里,都会被这清新的景色所感染,兴起思念之情。这里的“相思”,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第二首首联:“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诗人在白笴陂上放声长啸,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使原本就寒冷的溪谷更加清爽。这一举动,既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寥。颔联:“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由于诗人的长啸,惊动了水中的鱼龙,使平静的陂水泛起了层层波澜。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平。颈联:“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诗人想象天上的明月是被借来,飞落在碧云之端,照亮了整个山谷。这句诗富有浪漫色彩,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尾联:“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诗人望着西方,那里是故乡的方向,但此时却遥不可及。思念之情涌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归去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