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ì
líng
yáng
shān
dēng
tiān
zhù
shí
chóu
hán
shì
jiàn
zhāo
yǐn
huáng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hán
zhòng
bái
鹿
西
wǎng
huà
shān
zhōng
qiān
rén
xiāng
suí
zài
yún
kōng
jiàn
chuán
jué
jīng
chéng
tiān
tōng
dào
líng
yáng
yóu
sòng
fēi
hóng
鸿
tiān
jūn
chéng
cōng
yōng
bīng
líng
xià
cháng
è
róng
shí
tài
jiě
xiù
tuō
shēn
ruò
fēi
péng
luán
fèng
fān
zhuó
zuò
fán
lóng
hǎi
xiào
zhī
guī
xiàng
liáo
dōng
huáng
shān
guò
shí
zhù
yǎn
è
崿
shàng
cuán
cóng
yīn
cháo
cuì
shù
jiàn
qiū
gōng
yòu
yǐn
wáng
qiáo
chuī
shēng
sōng
fēng
lǎng
yǒng
xiá
piān
qǐng
kāi
ruǐ
zhū
gōng
gāng
rào
luò
shù
zhāo
qīng
tóng
xié
shǒu
xíng
qióng

译文

仙人韩众骑着白色的鹿,向西前往华山之中。有一千多名美丽的玉女,跟随着他在云端的天空中。见到我后传授给我仙家的秘诀,这种真诚的心意能够与上天相通。没想到我如今却来到了陵阳,悠闲地游赏着,目光追随着高飞的鸿雁。从前天子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我和您也曾一同骑着青骢马。我们在长安五陵一带拥兵驻守,用长远的策略来抵御胡人的侵犯。当时局势太平了,您便脱去了绣衣,像飞蓬一样自由自在地脱离了官场。如同鸾鸟和凤凰翻转着羽翼,却被困在笼子里只能啄食小米。海鹤对这种处境轻蔑地一笑,心中想着回归辽东。在黄山经过那高耸的石柱,险峻的山峰上树木丛生。因为在翠绿的玉树上筑巢,忽然见到了仙人浮丘公。浮丘公又带来了王子乔,他们在松风之中吹着笙,翩翩起舞。高声吟诵着紫霞诗篇,请求打开那神仙居住的蕊珠宫。按照道家的步纲法在天空中绕行,倚靠着树木召唤着仙童。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携手同行,忘却身形的束缚,进入那无穷无尽的神仙境界呢。

逐句剖析

"韩众骑白鹿":仙人韩众骑着白色的鹿,

"西往华山中":向西前往华山之中。

"玉女千余人":有一千多名美丽的玉女,

# 余:一作“馀”。

"相随在云空":跟随着他在云端的天空中。

"见我传秘诀":见到我后传授给我仙家的秘诀,

"精诚与天通":这种真诚的心意能够与上天相通。

"何意到陵阳":没想到我如今却来到了陵阳,

"游目送飞鸿":悠闲地游赏着,目光追随着高飞的鸿雁。

"天子昔避狄":从前天子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与君亦乘骢":我和您也曾一同骑着青骢马。

"拥兵五陵下":我们在长安五陵一带拥兵驻守,

# 五陵:谓献陵、昭陵、乾陵、定陵、桥陵也。

"长策遏胡戎":用长远的策略来抵御胡人的侵犯。

"时泰解绣衣":当时局势太平了,您便脱去了绣衣,

"脱身若飞蓬":像飞蓬一样自由自在地脱离了官场。

"鸾凤翻羽翼":如同鸾鸟和凤凰翻转着羽翼,

"啄粟坐樊笼":却被困在笼子里只能啄食小米。

"海鹤一笑之":海鹤对这种处境轻蔑地一笑,

"思归向辽东":心中想着回归辽东。

"黄山过石柱":在黄山经过那高耸的石柱,

"巘崿上攒丛":险峻的山峰上树木丛生。

"因巢翠玉树":因为在翠绿的玉树上筑巢,

"忽见浮丘公":忽然见到了仙人浮丘公。

"又引王子乔":浮丘公又带来了王子乔,

"吹笙舞松风":他们在松风之中吹着笙,翩翩起舞。

"朗咏紫霞篇":高声吟诵着紫霞诗篇,

"请开蕊珠宫":请求打开那神仙居住的蕊珠宫。

"步纲绕碧落":按照道家的步纲法在天空中绕行,

"倚树招青童":倚靠着树木召唤着仙童。

"何日可携手":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携手同行,

"遗形入无穷":忘却身形的束缚,进入那无穷无尽的神仙境界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律诗。此诗以道教仙山为叙事空间,通过“韩众骑白鹿”的仙者意象与“黄山过石柱”的实景描写交织,构建出虚实相生的求仙意境:前段“天子昔避狄”至“啄粟坐樊笼”直指仕途困顿,以鸾凤囚笼喻政治失意;中段“又引王子乔”至“步纲绕碧落”铺陈仙界奇遇,浮丘公、王子乔等道教人物群像与“吹笙舞松风”的仙界乐舞,展现对超越凡尘的精神向往;尾章“何日可携手”的追问,将“遗形入无穷”的道家理想与“万里愁一色”的现实阻隔形成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韩云卿担任玄宗的文学馆学士,他在漫游黄山后,被黄山的景致深深触动,遂寄诗给李白,诗中描绘黄山“丹岩翠障都成画,异草奇花尽是书。万卷青缃何必读,其君来此共吟趋”,极力盛赞黄山之美并邀请李白同游。李白本就“一生好作名山游”,收到韩云卿的诗后,兴致被极大地激发。彼时李白经历着人生的起伏,正渴望在山水间寻得心灵慰藉。于是,李白以《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一诗作为答谢,在诗中倾诉对黄山的向往、回顾往昔经历、畅想与韩云卿携手归隐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至“游目送飞鸿”:借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仙人玉女相随的神话传说起笔,营造出奇幻的氛围。“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笔锋一转,写自己来到陵阳,以目送飞鸿暗示自身处境,为下文感慨做铺垫。“天子昔避狄”至“啄粟坐樊笼”:回忆往昔天子避狄时,自己与韩侍御乘骢拥兵,试图遏制胡戎。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却如鸾凤困于樊笼,只能啄粟,表达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不满,形成今昔对比。“海鹤一笑之”至“倚树招青童”:以海鹤自比,表达对自由的向往。接着想象在黄山的经历,经过石柱,看到奇崛的山峰,遇到浮丘公和王子乔,仙人吹笙、朗咏、请开蕊珠宫等,描绘出一幅奇幻的仙境画卷,展现对仙境的向往。“何日可携手”至结尾:诗人向韩侍御发出邀约,期望能早日携手,超脱尘世,进入无穷的仙境,表达对携手归隐、遗世独立的期待,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袁明府任长沙》

下一篇:唐·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