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íng
sān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ōng
jīn
líng
shì
chéng
huí
jiāng
shuǐ
liú
dāng
shí
bǎi
wàn
jiā
dào
zhū
lóu
wáng
guó
shēng
chūn
cǎo
gōng
qiū
kòng
hòu
yuè
shàng
duì
yíng
zhōu

译文

地势环抱着钟山,江水绕城而流。那时候百万人家,夹着大道,筑起高楼。亡国后处处长着春草,王宫埋没在古老的山丘。徒剩下玄武湖上的明月,水波上映照着神仙们居住的瀛洲。

逐句剖析

"地拥金陵势":地势环抱着钟山,

# 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拥:环抱的样子。

"城回江水流":江水绕城而流。

# 城回江水流:江水绕城而流。江,一作“汉”。

"当时百万户":那时候百万人家,

# 当时:指六朝时期。

"夹道起朱楼":夹着大道,筑起高楼。

# 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夹道:在道路两旁。

"亡国生春草":亡国后处处长着春草,

# 亡国: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国:都城。

"离宫没古丘":王宫埋没在古老的山丘。

# 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一作“王宫”。

"空余后湖月":徒剩下玄武湖上的明月,

# 后湖:即金陵城北的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空余:只剩下。

"波上对瀛洲":水波上映照着神仙们居住的瀛洲。

#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玄武湖中的小洲。瀛:一作“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陵三首(其二)》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主题为吊古伤今,借金陵兴衰抒发兴亡之感。诗中前半部分描绘南朝时金陵地势险要,城中繁华至极,大笔勾勒尽显磅礴气势;后半部分急转,写如今人工建筑倾圮,唯自然景色依旧,运用今昔对比及自然与人类社会对比的手法,深刻体现世事变迁。还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对后世金陵怀古题材诗作影响深远,尽显李白诗歌豪迈又深沉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金陵三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公元756年(至德元年)身处金陵时所作。彼时,他目睹作为六朝建都之地的金陵,往昔极尽华丽的“朱楼”“王宫”皆已湮没不见。李白借凭吊六朝遗迹,抒发内心深处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经历了金陵古今风貌的巨大变迁,往昔繁华与眼前荒芜形成强烈反差,促使他写下诗篇,以表达对朝代更迭、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金陵三首(其二)》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题材诗。此诗描绘了金陵城的往昔与当下,借金陵城古今的变化,如曾经奢华的“朱楼”“王宫”如今已湮没不见等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同时也暗含对当世的警示。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金陵昔日的繁华,人口众多,朱楼林立;后半部分则展现了如今金陵的衰败,宫殿淹没在古丘之下,只有春草生长,形成了鲜明的今昔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朝代兴亡的感慨。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雄伟的地势和江水奔流的景象,以及中后湖的明月和瀛州相对的画面,借这些自然景色抒发了对金陵古城兴衰的无限感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虚实结合:对过去金陵繁华景象的虚写,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与眼前金陵衰败景象的实写,虚实相互映衬,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动静结合:“地拥金陵势”是静态描写,展现了金陵城的地势雄伟;“城回江水流”是动态描写,写出了江水的流淌,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立体感。

3. 分段赏析

《金陵三首(其二)》首联采用倒装句式,先突出金陵地势被大地簇拥的雄伟,后写江水环绕城市流淌,描绘出金陵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的地理形势,为全诗奠定宏大开阔的基调。颔联展现六朝兴盛时金陵的繁华,人口众多达百万户,街道两旁高楼林立,“朱楼”暗示生活的奢华,尽显往昔的昌盛之景。颈联与颔联形成鲜明对比,写金陵亡国后,春草肆意生长,曾经辉煌的王宫已埋没在古老的山丘之下,尽显荒凉衰败,世事变迁之感扑面而来。尾联描绘出一幅清冷画面,只有后湖的明月依旧,在湖波上孤独地映照瀛洲岛。以景结情,烘托出一种孤寂、萧索的氛围,饱含诗人对故国衰落、人事沧桑的深沉哀伤。

4. 作品点评

李白的《金陵三首(其二)》是一组颇具价值的五言律诗。它是唐代较早以金陵怀古为题材的佳作,虽非李白代表作,但为后世刘禹锡、杜牧等人的金陵怀古咏史诗奠定基础、给予启发,影响深远。诗中亮点在于,虽无特别突出的名句,却以整体的怀古意境与情感抒发见长,通过对金陵古今的描绘,抒发出吊古伤今、借古鉴今的丰富情思,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热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便有不羁之态。五、六直注向结,笔酣神舞。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蒋春甫曰:如此来又好。接得奇陡(“当时”二句下)。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雄迈悲凉。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多少悲慨!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盖安禄山陷两京,中原鼎沸,忧时之士不能兴念于永嘉之南渡,而又不得不隐约其词。

唐李白《李白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江上答崔宣城》

下一篇:唐·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