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三芙蓉":西岳太华山有三座秀丽的山峰,像三朵盛开的芙蓉,
#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有芙蓉(莲花峰,上又有三峰)、明星、玉女三峰。
"明星玉女峰":那就是明星峰和玉女峰。
"寻仙下西岳":我到西岳华山去寻仙访道,
"陶令忽相逢":下山时忽然与您这位像陶渊明一样的人相逢。
# 陶令: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此喻指崔钦。
"问我将何事":您问我此番要去做什么,
"湍波历几重":又经历了多少急流险滩。
# 湍波:急流。
"貂裘非季子":我没有苏秦那样华丽的貂裘,
# 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策·赵策一》:“李兑送苏秦……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人于秦。”
"鹤氅似王恭":却有着像王恭一样素雅的鹤氅。
"谬忝燕台召":我惭愧自己误蒙朝廷的征召,
# 燕台:即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传说“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十”。
"而陪郭隗踪":就如同郭隗那样被礼遇而引来贤才。
"水流知入海":我知道水流最终一定会奔流入海,
"云去或从龙":云气或许会伴随龙而升腾。
"树绕芦洲月":明月洒下清辉,照在环绕芦洲的树木上,
"山鸣鹊镇钟":山中鹊镇的钟声悠然传来。
"还期如可访":如果有机会再次来访,
"台岭荫长松":希望能在台岭那松荫覆盖的地方相见。
# 台岭:即天台山。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使用了多个典故。“貂裘非季子”用苏秦的典故,暗示自己不像苏秦那样因功成名就而衣锦还乡;“鹤氅似王恭”以王恭比喻自己的潇洒出尘;“燕台召”、“郭隗踪”则以燕昭王求贤和郭隗的故事,表达自己受召入仕的经历,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借景抒情:诗人开篇描绘华山的三峰如芙蓉般秀丽,明星玉女峰高耸入云,借华山的壮美景色,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借水流归海、云随龙起的自然现象,抒发自己对人生归宿和仕途发展的思考。设问:“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一句,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设想友人崔宣城的提问,然后自然地引出自己的回答,使诗歌的叙事和抒情更具层次感,也增强了与读者或友人的互动感。
2. 分段赏析
《江上答崔宣城》前四句以华山仙境起兴,通过“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等意象营造缥缈意境,引出寻仙途中偶遇崔宣城的情节。中间八句以问答形式展开,通过“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等典故含蓄表达身份与志向,并借“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暗喻人生际遇。末四句以景结情,通过“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的视听描写烘托别情,最终以“台岭荫长松”象征对归隐的期许,首尾呼应,既体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描绘出一种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美好愿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上一篇:唐·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下一篇:唐·李白《金陵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