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佯狂走":(我)披散着头发,装作颠狂地奔走。
# 佯狂:装作发狂的样子。这里暗示屈原去国之意。
"莽中原":苍茫的中原大地上,
"暮鸦啼彻":暮鸦的啼叫响彻四野,
# 暮鸦:昏鸦,极言荒凉之境况。
"几枝衰柳":几棵衰老的柳树在风中摇曳。
"破碎河山谁收拾":破碎的河山谁来收拾,
"零落西风依旧":萧瑟的西风依然如旧,吹得大地一片零落。
"便惹得离人消瘦":这情景惹得离乡之人日益消瘦。
# 离人:远行人。
"行矣临流重太息":我要启程了,临到水边不禁重重叹息,
# 太息:叹息。,临流:面对江流。
"说相思刻骨双红豆":说起那刻骨的相思,就像两颗鲜红的红豆。
"愁黯黯":心中的愁绪一片昏暗,
"浓于酒":比浓酒还要浓烈。
"漾情不断淞波溜":(我的)情思如同吴淞江的水波,荡漾不止,奔流不息。
# 淞波溜:吴淞江之波浪。,漾情:满腔之情。
"恨年年":可恨年年,
"絮飘萍泊":如柳絮飘飞、浮萍漂泊般辗转流离,
"遮难回首":想回首往事,却被愁绪遮蔽,难以回望。
# 遮:同“这”。
"二十文章惊海内":我二十岁时文章便惊动海内,
# 二十文章惊海内:李叔同作这首词,时年26岁。但其诗文字画,已名震天下。
"毕竟空谈何有":可终究不过是空谈,又有什么用!
"听匣底苍龙狂吼":听那剑匣中的宝剑(如苍龙)发出狂烈的怒吼。
# 苍龙:宝剑名。,匣底:指剑鞘。
"长夜西风眠不得":漫长的黑夜,西风吹得人无法入眠,
"度群生那惜心肝剖":为了救度众生,我怎会吝惜剖出自己的心肝。
# 度:超度,这里言解救。
"是祖国":这是我们的祖国啊,
"忍孤负":怎能忍心辜负?
# 辜负:一作“孤负”。
中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一生用了两百多个名号,常因地因时因势而变。1880年生于天津一个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的家庭。少时即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多才多艺。1905年至1911年间,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兼习音乐。1906年在日本独立编印出版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同年又与同学曾孝谷在东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先后在该社公演的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中扮演女主角。1911年归国后曾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曾讲学于春晖中学。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8年8月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3年圆寂于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李叔同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国词,描写了清末国运衰微的景象,既含对故土沉沦的痛心,又有离别的愁绪,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危亡的痛切忧思、去国离乡的离愁别绪以及救国图存的炽烈决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以“暮鸦”“衰柳”“西风”等萧瑟意象勾勒衰世图景:暮色中乌鸦啼彻衰柳,残破山河在西风中飘摇,既是自然景象的白描,亦暗喻清廷腐朽、列强环伺的危局。“临流重太息”借江畔叹息之景,将离别的哀愁与家国之痛交融,景语即情语,在山河破碎的背景下,个人漂泊之愁与民族危亡之痛浑然一体,借景抒情含蓄而深沉。用典:词中多处用典。“披发佯狂”化用屈原“被发行吟”典故,自比屈子怀才不遇、孤愤忧国的形象,暗喻对清廷腐败的愤懑。“双红豆”化用王维“红豆生南国”诗意,以相思之物喻对祖国的刻骨眷恋。“匣底苍龙狂吼”典出龙泉剑典故,以剑鸣喻内心壮志难抑,“苍龙”自喻报国雄心,借典故将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救亡图存的热血熔铸一炉。反问:词中多处使用反问手法。上阕“破碎河山谁收拾?”以诘问直击时弊,既是对清廷腐朽无能的痛斥,亦发出救亡图存的时代之问,山河破碎的惨状与无人收拾的愤懑喷薄而出。结句“是祖国,忍孤负?”收束全篇,“忍”字如重锤叩心,既是对自身报国决心的强韧宣示,更是对国人麻木灵魂的振臂呐喊。两处反问层层递进,前者聚焦家国危局的现实困境,后者升华至民族责任的精神觉醒,以强烈的情感力量,将爱国热忱推向巅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3. 分段赏析
上阕中,李叔同借景寄情,以“披发佯狂”的自我形象,将自己比作心怀孤愤的屈原。屈原遭谗被逐,仍心系家国,李叔同亦在风雨如晦的晚清,目睹清廷腐败、列强肆虐,心中愤懑难平。他巧妙地运用“暮鸦”“衰柳”“西风”等苍凉意象,勾勒出国破山河的萧瑟图景。暮色中的乌鸦聒噪着飞过,衰败的柳树在西风中摇曳,这些景象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照,更是当时国家命运的象征。而“红豆”意象的化用,更别具深意。红豆自古便是相思的象征,李叔同将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比作“浓于酒”的相思,尚未离别,愁绪已如潮水般涌来,尽显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下阕中,词人笔锋一转,直抒胸臆。“漾情不断淞波溜”一句,以江水喻情思,生动地展现出他心中的情感如江水般连绵不绝,同时也感慨着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自己却漂泊无定。尽管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但他不甘于“空谈”度日,一句“度群生那惜心肝剖”,铿锵有力,尽显他舍身报国的赤诚之心。他愿为拯救苍生,不惜奉献一切,哪怕剖开心肝也在所不惜。词作以反问“是祖国,忍辜负?”收尾,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诘问,更是对所有国人振聋发聩的呐喊。
4. 作品点评
全词情感深沉浓烈,苍凉意象与精妙用典相得益彰,反问手法的运用更增强了作者的情感,将一位爱国志士的拳拳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