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不到兴安岭":蝉鸣声传不到大兴安岭,
# 蝉声不到兴安岭:旧注:入山未闻蝉声。
"云冷风清暑自收":在这里云朵清冷、微风清爽,暑气自然消散。
"高岭苍茫低岭翠":高高的山岭一片苍茫,低矮的山岭郁郁葱葱,
"幼林明媚母林幽":幼小的树林明媚可爱,古老的树林幽静深邃。
"黄金时节千山雪":在黄金般的时节里,千山覆盖着白雪,
# 千山:冬季伐木最多。
"碧玉溪潭五月秋":碧绿的溪流和潭水,仿佛五月也有了秋天的凉意。
"消息松涛人语里":松涛声声传来消息,在人们的交谈中,
"良材广厦遍神州":优质的木材建造起广厦,遍布神州大地。
"岭上森林岭下田":山岭上是一片森林,山岭下是肥沃的农田,
"牛肥香草乳如泉":牛儿肥壮,吃着香甜的青草,产出的牛奶如同泉水般甘甜。
"层楼灯火添新景":层层高楼的灯火增添了新的景色,
"小市歌声入远烟":小集市里传来的歌声飘向远方的炊烟。
"伐木红旗明翠谷":伐木时红旗飘扬在翠绿的山谷中十分醒目,
"运材铁轨接青天":运输木材的铁轨仿佛连接着青天。
"山中父老神枪手":山中的父老都是神枪手,
"系马白桦射雉还":他们把马系在白桦树上,射中野鸡后归来。
# 雉: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另有絜青、鸿来、絜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生于北京。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发表的《茶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老舍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其作品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小说《猫城记》《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剧本《方珍珠》《春华秋实》等。有《老舍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以纪游写景为题材的七言律诗。描绘了大兴安岭雄浑清新的自然风光与灵秀的山林景致,展现了其作为自然资源宝库的独特价值;同时融入对山区人文风情的刻画,体现了当地民众勤劳智慧、勇敢坚韧的精神特质,表达了对兴安岭地域文化与劳动人民的深情礼赞,共同构成对大兴安岭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的全景式书写。
2. 分段赏析
其一:“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蝉声不到”从听觉角度侧面烘托出兴安岭的清凉,“云冷风清”描绘出当地的气候特点,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暑自收”则强调了这里暑气的消散,突出了大兴安岭夏季的凉爽宜人,为全诗奠定了清凉的基调。“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高岭”与“低岭”形成对比,“苍茫”描绘出高岭的广阔、深远,“翠”则表现出低岭的郁郁葱葱;“幼林”和“母林”相对,“明媚”体现出幼林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幽”则突出了母林的幽静深邃,展现了大兴安岭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树木的多样风貌。“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黄金时节”与“千山雪”形成强烈的反差,在通常认为是炎热的时节却有着千山白雪的景象,给人以新奇之感;“碧玉溪潭”描绘出溪流和潭水的清澈碧绿,“五月秋”则将五月溪潭的清凉比作秋天,进一步强调了大兴安岭气候的独特和景色的美丽。“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松涛”是大兴安岭特有的自然景观,松涛声仿佛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人语里”则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良材广厦”表明大兴安岭的优质木材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大兴安岭的价值和意义,表达了诗人对大兴安岭的赞美之情。其二:“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香草乳如泉。”:“岭上森林”与“岭下田”描绘出大兴安岭山岭上下的不同景观,森林郁郁葱葱,农田肥沃;“牛肥香草乳如泉”则展现了当地畜牧业的繁荣,牛儿肥壮,牛奶甘甜,体现了大兴安岭地区物产的丰富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层楼灯火”描绘出大兴安岭地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灯火增添了新的景色;“小市歌声”则体现了当地的人文气息,小集市里传来的歌声飘向远方,营造出一种热闹、欢快的氛围,展现了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机与活力。“伐木红旗明翠谷,运材铁轨接青天。”:“伐木红旗”在翠绿的山谷中十分醒目,体现了伐木工作的热烈场景;“运材铁轨”仿佛连接着青天,描绘出运输木材的壮观景象,反映了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生产的繁忙和高效,展现了当地人民为国家的建设辛勤劳作的精神。“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还。”:“山中父老”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神枪手”则突出了他们的狩猎技能;“系马白桦射雉还”描绘了他们狩猎归来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大兴安岭地区人民质朴、勤劳的形象。
上一篇:近现代·鲁迅《答客诮》
下一篇:近现代·鲁迅《学生和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