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击悬冰碎万瓶":狂风击打悬冰,发出如同万瓶碎裂的声响,
"野营人对雪光横":野营的战士们面对着漫山遍野的雪光。
"遥闻敌垒吹寒角":远远地听到敌人营垒中吹出寒冷的号角声,
"持枪倚枕到天明":战士们手持钢枪,倚靠着枕头一直警戒到天亮。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陈毅(1901~1972),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了南昌起义,1928年参与领导了湘南起义。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师师长、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等职,领导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其作品早期多反映青年的思想、生活和遭遇,启迪青年觉悟,唤起青年斗争。随着对革命事业的投入,陈毅的小说创作逐渐减少,后期的诗作贯穿其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主要著作编为《陈毅诗稿》《陈毅诗词选集》《陈毅军事文选》。
1. 分段赏析
“风击悬冰碎万瓶,野营人对雪光横”两句渲染环境与人物状态。首句以“碎万瓶”为喻,将风击悬冰的清脆声响与磅礴气势具象化,既写出寒冬中冰棱悬挂、风卷雪舞的恶劣气候,又以夸张的听觉联想,暗喻革命斗争环境的严峻;次句“雪光横”勾勒冰雪遍野的视觉冲击,“野营人”三字挺立于风雪之中,“对”字含从容对峙之意,人与冰雪的对比中,凸显红军战士在绝境中岿然不动的坚毅姿态,为全诗奠定悲壮豪迈的基调。“遥闻敌垒吹寒角,持枪倚枕到天明”两句转写战斗警觉。“寒角”既指敌军号角在寒风中呜咽的声响,亦暗喻敌方势力的冷酷压迫,“遥闻”二字拓开空间距离,暗示敌营近在咫尺的紧张态势;“持枪倚枕”以细节动作刻画战士的战斗准备状态,“到天明”则通过时间延续,见彻夜未眠的高度警惕。此句舍去正面描写厮杀的激烈,而以“倚枕持枪”的静默姿态,彰显革命战士临危不乱的定力与“敌不动我不动”的战略韧性,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将战争年代的生死张力与战士的钢铁意志凝练于十二字中,既有现实主义的冷峻质感,又具浪漫主义的英雄气概。全诗以风雪起笔,以持枪收束,自然环境的严酷与革命意志的顽强相互映衬。
上一篇:近现代·康有为《论石门铭》
下一篇:近现代·老舍《游海门莲花峰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