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今日之责任":所以说今天的责任,
# 今日:今天的。,故:所以。
"不在他人":不在别人身上,
# 他人:别人。
"而全在我少年":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一代有智慧国家就智慧,
# 则: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就,便。,智:智慧。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
# 富:富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
# 强:强大。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
# 独立:超凡拔俗,与众不同。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
# 进步:人或事物向前发展,比原来好。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
# 于: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 雄:雄才大略。
"红日初升":红日刚刚升起,
"其道大光":道路充满霞光。
# 其道大光:出自《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广大,发扬。
"河出伏流":黄河从地下流出,
# 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一泻汪洋":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 一泻汪洋:汹涌奔泻浩浩荡荡。
"潜龙腾渊":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
# 腾渊:深渊中腾跃而起。渊:深水,潭。
"鳞爪飞扬":它的鳞爪舞动飞扬。
"乳虎啸谷":小老虎在山谷吼叫,
# 啸:吼叫。
"百兽震惶":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
# 震惶:害怕惊慌。
"鹰隼试翼":雄鹰隼鸟振翅欲飞,
# 鹰隼试翼:“鹰隼”二句: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试翼:振翅欲飞。
"风尘吸张":风和尘土高卷飞扬。
# 吸张:一作“翕张”。翕张:高卷飞扬。
"奇花初胎":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
"矞矞皇皇":华美富丽,生机勃勃。
# 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干将发硎":宝剑刚磨出来,
# 干将发硎:“干将”二句: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
"有作其芒":发出耀眼光芒。
"天戴其苍":头顶着苍天,
# 天戴其苍:“天戴”二句: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地履其黄":脚踏着黄土大地。
"纵有千古":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
"横有八荒":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 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出自《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前途似海":前途像海一般宽广,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长。旧指劝人暂时不要急于从事某事,现用来暗示事情还大有可为。出处:宋·叶梦得《水调歌头》词:“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来日:未来的日子。
"美哉":真美啊,
# 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我少年中国":我的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和天地一样永远不老!
"壮哉":雄壮啊,
"我中国少年":我的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与国家一同万寿无疆!
近代维新派领袖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宏猷、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早年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以“新民体”式新散文传播新学,影响巨大。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代表作品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今辑有《梁启超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论述了少年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通过一系列生动比喻描绘了少年中国的蓬勃气象,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期望和对中国少年担当国家重任的殷切嘱托,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进取精神。
2. 写作手法
比喻:文中多处以具体事物作喻,将少年中国的特质与前景具象化。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以初升红日的光明璀璨,喻指少年中国充满希望的未来;“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用黄河奔涌的磅礴气势,展现少年中国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象征:文中“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等意象,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精神特质与未来走向。初升的红日象征国家如初生朝阳般充满希望与光明;奔涌的黄河象征民族潜藏的磅礴力量与不可阻挡的前进态势;腾渊的潜龙、啸谷的乳虎、试翼的鹰隼,象征少年中国蕴含的蓬勃锐气与崛起的势头;初胎的奇花、新发的宝剑,则象征国家新生的生机与即将展现的锋芒,这些意象将抽象的国家前途与民族精神具象化为可感的象征体,深化了对少年中国生命力的赞美。直抒胸臆:文章结尾“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以饱含激情的感叹,直接抒发对少年中国永葆活力、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存亡的赞美与豪情,不借助其他意象铺垫,将对国家未来与少年使命的情感直白而强烈地表达出来,强化了文章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开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以斩钉截铁的判断直接陈述核心观点,将国家的未来与少年的担当紧密捆绑。紧接着,作者以七组结构工整的排比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从“智”“富”“强”到“独立”“自由”“进步”,再到超越欧洲、雄视全球的维度,层层递进地阐释少年的精神状态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这种排比不仅强化了逻辑的严密性,更以铿锵的节奏传递出不容置疑的力量:少年的成长是国家振兴的基石,少年的姿态决定国家的未来。此处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通过“少年”与“国家”的直接对应,将个人责任升华为民族使命,既回应了当时国家积弱的现实困境,也为国人指明了突围的方向——寄望于新一代的觉醒与奋进。第二段,作者以一连串鲜活的比喻描绘“少年中国”的形象,赋予抽象的国家愿景以具象的生命力。“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以初升朝阳的璀璨喻指少年中国的光明前景;“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借黄河奔涌的气势彰显其不可阻挡的生命力;“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则以潜龙、乳虎、鹰隼等充满力量的生灵,象征少年中国潜藏的锐气与崛起的势能。“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描绘新生的蓬勃,“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喻指锋芒初露的锐利,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蓄势待发的“少年中国”图景,与“老大帝国”的腐朽印象形成鲜明对比。随后“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立足天地维度,展现国家的广阔格局;“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则从时空纵深强调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辽远,最终以“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收束,传递出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结尾“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以对仗的感叹句收束,既是对少年中国的礼赞,也是对中国少年的期许,将个人与国家、当下与未来融为一体,在激昂的情感中完成对民族精神的提振,呼应了开篇的责任担当,形成结构上的闭环。
# 梁启超是介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的文章大家。其文风感情充沛,酣畅淋漓,妙在有独到的思想、大胆的立论,却又能以极美的语言畅快地表达,堪称近代政治美文的典范。本文形、事、情、理、典,五诀齐用;比喻、对仗、排比、递进,轮番上阵。读其文如观沧海,直觉作者胸中激情如潮,文思如海,奔腾而来。本文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梁衡《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足见其于当时青年影响之大。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夏晓虹《阅读梁启超》
上一篇:近现代·马宗霍《怀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