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
·
rén
x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yán
fēng
chuī
shuāng
hǎi
cǎo
diāo
jīn
gàn
jīng
jiān
jiāo
hàn
jiā
zhàn
shì
sān
shí
wàn
jiāng
jūn
jiān
lǐng
huò
piáo
yáo
liú
xīng
bái
yāo
jiān
chā
jiàn
huā
qiū
lián
guāng
chū
xiá
tiān
bīng
zhào
xuě
xià
guān
jiàn
shā
shè
jīn
jiǎ
yún
lóng
fēng
jìn
jiāo
huí
tài
bái
yuè
cuī
cuī
máo
tóu
miè
zhī
cháng
shè
xiě
xuán
qīng
tiān
shàng
mái
sài
bàng
rén
hàn
dào
chāng
xià
zhī
shòu
寿
sān
qiān
shuāng
dàn
fēng
yún
fēi
yáng
ān
měng
shì
shǒu
fāng

译文

凛冽寒风裹挟霜雪,吹得海边草木凋零,胡人弓箭筋骨强劲,战马骄横凶猛。汉家出征战士有三十万之众,将军如同汉代霍去病般勇猛善战。战士腰间插着如流星般的白羽箭,拔剑时剑光如秋莲绽放,闪耀出鞘。汉军如天兵般踏着风雪杀出玉门关,胡虏的箭如沙粒般密集,射向战士的金甲。战场如云龙风虎般风云变幻,太白星入月的天象预示敌军将被摧毁。敌军必被摧毁,胡人的头领将被消灭,汉军将踏着胡人的肠血前进。要将胡人的头颅悬挂在青天上,将他们埋葬在北方边塞旁。胡人被肃清,汉家的天道便会昌盛。愿陛下寿比三千岁,高歌《大风歌》中“风云飞扬”的壮志,何处再寻猛士守卫四方。

逐句剖析

"严风吹霜海草凋":凛冽寒风裹挟霜雪,吹得海边草木凋零,

# 严风吹霜海草凋:谓冬天的寒风将雪刮起,塞外湖沼边的水草凋零。严风,冬天的风。海,胡地沙漠中的湖沼,即所谓“海子”。

"筋干精坚胡马骄":胡人弓箭筋骨强劲,战马骄横凶猛。

# 筋干精坚胡马骄:意谓弓强马壮。筋干,谓弓箭精良坚固。筋,弓弦也。干,即竿,箭杆也。骄,马强壮的样子。

"汉家战士三十万":汉家出征战士有三十万之众,

# 汉家战士三十万:谓汉家派猛将与胡兵交战。

"将军兼领霍嫖姚":将军如同汉代霍去病般勇猛善战。

# 霍嫖姚:霍嫖姚,即霍去病,这里泛指猛将。《汉书·霍去病传》: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嫖姚校尉。颜师古注:嫖姚,劲疾之貌。

"流星白羽腰间插":战士腰间插着如流星般的白羽箭,

# 流星白羽腰间插:言战士腰插白羽箭,宝剑出匣,光芒四射。流星白羽,指箭。流星,喻箭之疾速;一说宝剑名。白羽,以箭羽代指箭。

"剑花秋莲光出匣":拔剑时剑光如秋莲绽放,闪耀出鞘。

# 秋莲:宝剑上饰以秋莲之花,亦喻宝剑洁白清冷,光彩照人。

"天兵照雪下玉关":汉军如天兵般踏着风雪杀出玉门关,

# 天兵照雪下玉关:汉兵在大雪纷飞中,开赴玉门关;胡兵射箭如沙,顽强对抗。天兵,王师,即汉家朝廷大军。玉关,玉门关,原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移至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

"虏箭如沙射金甲":胡虏的箭如沙粒般密集,射向战士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战场如云龙风虎般风云变幻,

# 云龙风虎尽交回:喻两军厮杀之激烈,如龙虎相斗。云龙风虎,皆阵名。《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尽交回,言交战激烈也。

"太白入月敌可摧":太白星入月的天象预示敌军将被摧毁。

# 太白入月敌可摧:谓这次战争,胡兵可被打败。太白,星名,一名启明星。太白入月,按星象家的说法,太白星主杀戮,入月入昴为灭胡之象。诗文中常指战事。摧,挫败。

"敌可摧":敌军必被摧毁,

"旄头灭":胡人的头领将被消灭,

# 旄头灭:灭胡之星象。旄头,也作髦头,即昴星,二十八宿之一,为胡星。这里代指胡兵。

"履胡之肠涉胡血":汉军将踏着胡人的肠血前进。

"悬胡青天上":要将胡人的头颅悬挂在青天上,

"埋胡紫塞旁":将他们埋葬在北方边塞旁。

# 紫塞:泛言北方边塞。晋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胡无人":胡人被肃清,

"汉道昌":汉家的天道便会昌盛。

"陛下之寿三千霜":愿陛下寿比三千岁,

# 三千霜:三千岁。霜:谓秋也。

"但歌大风云飞扬":高歌《大风歌》中“风云飞扬”的壮志,

# 但歌大风云飞扬:引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入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敦煌残卷唐诗写本无“陛下”三句。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何处再寻猛士守卫四方。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引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入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敦煌残卷唐诗写本无“陛下”三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胡无人》是唐代杰出诗人李白以乐府古题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一首诗作。在这首诗中,李白以汉代唐,通过描写一次出征以及与胡兵展开的激战,谱写出了一曲振奋人心的战歌。诗歌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着重描绘了胡汉双方兵强马壮的场景;中间四句构成第二段,运用龙虎交战的比喻,生动刻画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最后部分为第三段,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期盼汉军能够大败胡兵,进而彻底消灭胡人的热切愿望。整首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充盈着慷慨不凡的英雄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乐府诗《胡无人》是否属于本事诗,自古以来,评论者各抒己见,对其创作年份也存有争议。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对诗中“太白入月敌可摧”这一句的理解上。实际上,这里的“月”并非指代我们通常理解的月亮,而是昴宿中的月星,因此,“太白入月”实则是指“太白入昴”的天文现象。而“太白入月”预示着“敌可摧”的占卜结果,也与“太白入昴”所象征的“不利胡王”以及“当杀胡王”的占卜结果相吻合。并且,在安史之乱期间的至德元载(756)十一月二十六日,确实出现了“太白入昴”的天文景象。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将时事寓于其中的本诗。再结合这一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以及李白在加入永王李璘幕府前后,其心境所经历的三次转变,还有这首诗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我们可以推断这首诗应创作于李白初入幕府时期,即至德元载十二月下半月到次年正月之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诗中的内容与安史之乱时的场景并不吻合,因此,它并非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而应是在开元末天宝初这段时间内。诗中的胡人指的是胡酋、胡将以及胡兵。李白在诗中极力描绘卫青、霍去病等汉朝将领的英勇无敌,这恰恰是针对李林甫所谓“胡人勇悍,习惯战斗”的言论,此诗正是为了反对李林甫的建议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本诗是乐府诗,内容主题为诗人借描写汉家战士与胡人交战的激烈场景,展现希望清除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使边疆安宁的爱国情怀,全诗气势豪迈,通过想象与夸张手法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2. 写作手法

用典:借乐府古题《胡无人》,乐府旧题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基调,李白沿用此题目,既继承了传统题材中对战争的描写与家国情怀的抒发,又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悟与时代精神。诗中描绘了将士们英勇杀敌、渴望平定边患的壮志豪情,借古题写时事,通过对汉代抗击匈奴等历史情境的化用,展现了对国家安定的期望和对边疆战士的歌颂,赋予旧题以新的生命力和思想深度 。夸张:如“汉家战士三十万”,“虏箭如沙射金甲”,以数字和比喻夸大战争规模与惨烈,增强画面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前六句):“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首句通过描写边地严风吹霜、海草凋零的景象,烘托出战争环境的残酷。接着写胡人弓箭精良、战马骄悍,汉军则兵多将勇,暗示一场激烈的战争即将爆发,反映出诗人希望汉军克敌制胜的感情倾向。第二段(中间四句):“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以“天兵照雪”“虏箭如沙”描绘出汉军出征的气势和胡兵反击的猛烈,双方交战如云龙风虎般激烈。“太白入月敌可摧”则借助星象,预示着敌军必被击败,进一步渲染了战斗的紧张氛围。第三段(剩余部分):“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诗人希望汉军大败胡兵,彻底消灭胡人的强烈愿望。诗人想象着将胡人的头颅悬挂在空中,将其尸体埋在边塞旁,展现出对敌人的极度愤恨。最后几句,祝愿皇帝长寿,国家昌盛,并以《大风歌》中的诗句作结,强调了保卫国家边疆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玩“天兵照雪下玉关”之句,当为开元、天宝之间为征讨四夷而作,庶几近是。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下一篇:唐·张籍《杂曲歌辞·别离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