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喧车骑帝王州":喧闹成队的车队行过长安,
# 帝王州:即京城。,喧喧:形容声音喧闹。
"羁病无心逐胜游":羁旅生病,没有心情去各方游玩。
# 胜游:兴高采烈地出游。,逐:追逐。,羁病:羁旅病困。
"明月春风三五夜":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
# 三五:即十五。
"万人行乐一人愁":众人都在欢庆,只有我一人感到孤愁。
# 一人:指自己。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抒情诗。描绘了正月十五长安城中热闹非凡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因病漂泊异乡,面对欢乐节日氛围却无心游玩,在明月春风、万人行乐的情境衬托下,抒发了自己孤独愁苦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长安城里众人在正月十五热闹行乐的场景与诗人自己羁病愁苦、无心游玩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象征:诗中“车骑”象征帝国的权力与威严,“花树失去春秋气息”象征城市中人对自然的疏离,“明月春风”象征生命活力与希望,借这些象征物深化诗歌主题。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白居易以“喧喧车骑帝王州”勾勒出长安城的热闹繁忙之景。“车骑”泛指往来穿梭的车马,彰显着帝国的权势与威严,“帝王州”则直白点明长安作为都城的尊崇地位,此句生动展现出这座城市喧嚣鼎沸、权力汇聚的浓烈氛围。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提及城中花树仿若失去了春秋的韵致。花树本应是自然蓬勃生机的象征,然而在此处,花树失却春秋气息,实则暗喻城市中人对自然的漠视与疏离,这般对自然的冷淡态度,让城市徒显单调,毫无蓬勃生气。即便在如此环境下,皎洁明月与柔和春风依旧如期而至。明月、春风皆是大自然赋予人间的美妙馈赠,代表着生命的蓬勃活力与无尽希望。而“三五夜”特指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夜晚,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此句淋漓尽致地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美好的由衷赞叹与深切向往。末句“万人行乐一人愁”,运用强烈对比,将众人欢庆佳节的喜悦与诗人自身的忧愁孤寂展现得极为鲜明。在这全民欢庆的时刻,众人皆沉浸在欢乐之中,唯独诗人满心愁绪、郁郁寡欢。如此强烈的情感反差,深刻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无依与万般无奈,他好似游离于周围世界之外,对现实诸多不如意的愤懑,使其难以融入这欢庆的场景。
4. 作品点评
《长安正月十五日》是白居易的一首佳作。整体而言,此诗借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的静谧作比,又描绘众人欢愉与自身愁苦的不同心境,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洞察与思索。诗里既有对自然美好一面的赞美与向往,也饱含对现实中羁旅困境的反思,同时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依与万般无奈之情。
上一篇:唐·钱镠《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下一篇:唐·孟郊《婵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