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
shān
sēng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wǎn
zhī
qīng
jìng
rén
qún
shū
jiāng
hòu
yuǎn
shān
sēng
xiān
sǎo
guǒ
cóng
yún
fēng
péng
hāo
jiè
cǎo
fàn
sōng
xiè
fén
xiāng
kàn
dào
shū
rán
dēng
zhòu
jìn
míng
qìng
fāng
chū
wéi
xián
yǒu
guī
shēn
shēn
shì
yóu
kōng

译文

晚年的时候知道了清净的道理,我日渐与人群疏远。等着远方覆釜山的僧人,预先打扫自己的房子。僧人们从云峰中降临,来到我的杂乱的居所。我们坐在铺草上吃松果,点燃香炉观看佛经。燃着灯白天将要结束,敲起磬夜晚刚刚开始。一旦悟到了寂灭的快乐,这一生都觉闲余安宁。何必再想弃官归田的事情呢?这世界,这身体,都是空幻虚无的。

逐句剖析

"晚知清净理":晚年的时候知道了清净的道理,

# 清净:佛家用语,指远离恶性和烦恼。

"日与人群疏":我日渐与人群疏远。

"将候远山僧":等着远方覆釜山的僧人,

"先期扫弊庐":预先打扫自己的房子。

# 弊庐:谦称自己的居室。

"果从云峰里":僧人们从云峰中降临,

"顾我蓬蒿居":来到我的杂乱的居所。

# 蓬蒿居:长满了蓬蒿的居所,或言居所在蓬蒿中,自谦。

"藉草饭松屑":我们坐在铺草上吃松果,

# 松屑:松子,松树的果实。一说为松花。高僧们不需要什么美食招待。,藉草:以草为铺垫物。这里指坐在铺草上进食。

"焚香看道书":点燃香炉观看佛经。

"然灯昼欲尽":燃着灯白天将要结束,

"鸣磬夜方初":敲起磬夜晚刚刚开始。

# 磬:僧人所用的一种法器,做法事或诵经时,击而鸣之。

"一悟寂为乐":一旦悟到了寂灭的快乐,

# 寂:寂灭,佛教用语,意为度脱生死,入寂静无为、涅檠再生之境地。此句意谓一旦觉悟了“寂灭”之佛理,此生就闲余安宁了。

"此日闲有余":这一生都觉闲余安宁。

# 日:一作生。

"思归何必深":何必再想弃官归田的事情呢?

# 归:指弃官归田。

"身世犹空虚":这世界,这身体,都是空幻虚无的。

# 身世:指人生和世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饭覆釜山僧》由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描绘诗人为迎接来访僧人,提前打扫居所的忙碌、殷勤与虔诚。中间六句展现僧人到来后,诗人与其一同坐在草地上吃松屑、焚香看道书的场景。末四句抒发诗人因与僧人相处,对佛法产生的深刻感悟。王维巧用白描、细节描写等手法,生动呈现出与僧人相处的清净时光。全诗引用佛教典故,体现其礼佛参禅的诚心,引领读者感受“湛然常寂”的境界,展现出王维诗作自然质朴、意境深远的特点,在简洁诗句中蕴含着对人生、佛法的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饭覆釜山僧》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切考证,大致是王维晚年于京师时所写。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及其兄弟皆崇信佛教,日常饮食常为素食,不沾荤腥,到了晚年更是长期持斋,衣着也摒弃华丽色彩。在京师时,王维每日都会招待十多位僧人,以清谈玄理为乐。他的斋室极为简朴,仅有煮茶的茶铛、捣药的药臼、摆放经书的案几以及坐卧的绳床。每次退朝归来,王维便焚香独坐,专心参禅诵经。而这首《饭覆釜山僧》,正是生动描绘了他招待僧人用餐这一日常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与僧人交往生活的诗。描绘了诗人提前清扫居所等候远山僧人,僧人到来后,二人在蓬蒿居处,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从白昼至夜晚相伴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喜爱与追求,以及在与僧人相处中对佛法产生的深刻感悟。

2. 写作手法

铺垫:在描述僧人到来之前,通过“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提前铺垫出诗人对僧人来访的重视,营造出期待氛围,为后文僧人出场及双方交流做准备,使情节发展更自然流畅。白描:“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运用白描手法,简单勾勒出僧人从云雾缭绕的云峰现身,来到诗人满是蓬蒿的居所这一场景,不加过多修饰,质朴展现环境与人物行踪,给读者清晰画面感。细节描写:“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借助对与僧人一同坐在草上吃松屑、焚香看书、燃灯至黄昏、夜晚鸣磬等细节描绘,细腻呈现出相处时的清净日常,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中的宁静氛围与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饭覆釜山僧》全诗总计十四句。开篇四句,着重刻画诗人自身。饭僧之举在王维晚年生活里占据重要地位,此次他即将迎接的是来自远方的高僧,因而准备过程格外殷勤且隆重。“先期扫弊庐”,生动展现出诗人早早清扫居所,满心期待着远游而来的僧人到访的情景。中间六句,笔墨聚焦于从“云峰里”翩然而至的高僧。覆釜山的高僧们终于不负所望,如期抵达。这些高僧尽显超凡脱俗之态,他们对物质需求极低,一心向佛,虔诚专注,沉浸于看道书、诵佛经之中,甚至达到了忘却自我存在的境界。最后的四句,则深入阐释诗人的禅悟。“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精准地描绘出诗人彻悟后的心境。在与高僧们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诗人尽情享受着空门的静谧与山林的幽寂。经由对“凡所有相,皆是虚空”这一禅宗要义的参悟,诗人深刻领悟到真正的快乐源自寂灭与涅槃,从而明心见性,于寻常事物中领悟真谛,进而达到超现实的“湛然常寂”之境,实现了禅宗圆通静达的深刻启悟。这般彻悟让诗人抛却了一切世俗的妄念执着,也正因如此,现实中的生命与物质在他眼中皆化为空幻虚无,不再重要,由此生出“思归何必深”这种面对生活与外物的生存智慧。这般结尾,与谢灵运诗中带有玄言色彩的收尾有些相似。实际上,王维的诗作中不乏这类直抒禅悟禅悦、力求将感悟直白传达给世人的“尾巴”。

4. 作品点评

《饭覆釜山僧》是一首别具特色的唐诗,展现了诗人王维晚年的心境与生活状态。诗歌围绕诗人邀请僧人至家中一事展开,以质朴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与僧人相处的全过程。诗人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铺垫、白描、细节描写等,生动地刻画了场景与人物,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种清净闲适的氛围。诗中从对清净道理的领悟,到与僧人相聚的具体情景,再到最后的人生感悟,层层递进,结构严谨。全诗洋溢着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禅”的特点,在平淡之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和哲理,是王维诗作中展现其精神追求与艺术风格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藉草饭松屑”几句极为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和僧友的生活,在看似平淡的笔触下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深深喜爱。诗到此本已可结束,但诗人有两点意思不吐不快。一点是读经和与僧人交往,使他彻悟真正的快乐在于寂灭和涅禁,那么,现实的生命就显得不重要了,这使他从现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再一点是既然现实的生命尚不重要,那么,退隐还是居官,便不就更不重要。只要自己一心向佛,相信来世的幸福,对今生今世又何必过于执著。这两点意思就写成了诗的最后四句。这种写法联想到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山水游览诗,看来王维是受了谢的影响,或至少他们做诗的思路有相近之处吧。

现代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董乃斌《王维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峤《竹》

下一篇:唐·王维《归辋川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