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shí
chū
fāng
西
jiāo
xiàng
cǎo
táng
shì
qiáo
guān
liǔ
jiāng
méi
xiāng
bàng
jià
shū
zhì
kàn
jiǎn
yào
náng
rén
jué
lái
wǎng
shū
lǎn
cháng

译文

有时我走出碧鸡坊,向着西郊的草堂而去。市桥上官府所种的柳树枝条纤细,江边小路上野梅散发着阵阵清香。靠近书架将书籍整理得齐齐整整,看看书籍的标题来减轻病痛(转移对病痛的注意力)。没有人察觉我的来来往往,我这份疏懒闲适的心意是多么深长啊。

逐句剖析

"时出碧鸡坊":有时我走出碧鸡坊,

# 碧鸡坊:古代成都坊名。

"西郊向草堂":向着西郊的草堂而去。

# 草堂:指作者在成都浣花溪上的草堂。

"市桥官柳细":市桥上官府所种的柳树枝条纤细,

"江路野梅香":江边小路上野梅散发着阵阵清香。

# 路:一作岸。

"傍架齐书帙":靠近书架将书籍整理得齐齐整整,

# 帙:包书的套子。

"看题减药囊":看看书籍的标题来减轻病痛(转移对病痛的注意力)。

# 减:一作检。,题:指药囊上的题签。

"无人觉来往":没有人察觉我的来来往往,

# 觉:一作竞,一作与。

"疏懒意何长":我这份疏懒闲适的心意是多么深长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郊》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冬,描绘了诗人由成都返回西郊草堂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说明诗人的行踪,颔联写途中所见之景,颈联写草堂内的生活,尾联抒发诗人的心境。细腻地刻画了西郊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美感。杜甫在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西郊的自然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题材诗。描绘了诗人从碧鸡坊出发前往西郊草堂途中所见的市桥官柳、江路野梅等路边景象,以及回到草堂后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的日常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欣赏,营造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这一时期远离喧嚣、悠然自得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说明诗人的行踪:从碧鸡坊出发,前往西郊的草堂。碧鸡坊是成都的一处地名,草堂则是杜甫的居所。这两句交代了地点与方向,为后文的写景与抒情奠定基础。颔联写途中所见之景:市桥边的柳树纤细柔美,江路上的野梅散发出幽香。诗人通过“柳细”与“梅香”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自然的清新,同时也暗含了对草堂生活的向往。颈联写草堂内的生活:书架上的书籍整齐排列,药囊中的药物逐渐减少。诗人通过“书帙”与“药囊”的对比,展现了自己在草堂中既读书又养病的生活状态,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病中的无奈。尾联抒发诗人的心境:无人察觉自己的来往,疏懒的生活意趣悠长。诗人通过“无人觉”与“疏懒意”的描写,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与对世俗的疏离,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淡淡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毛文锡《恋情深·玉殿春浓花烂熳》

下一篇:唐·温庭筠《杨柳八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