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者":蝜蝂,
# 蝜蝂:《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善负小虫也":是一种喜欢背东西的小虫。
"行遇物":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
"辄持取":就抓取过来,
# 辄持取:就去抓取。辄,立即,就。
"卬其首负之":仰起头背着它们。
# 卬:同“昂”,仰,抬头。
"背愈重":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
"虽困剧不止也":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 困剧:非常困倦疲累。困,疲乏。剧,很,非常。
"其背甚涩":它的背很粗糙,
# 涩:不光滑。
"物积因不散":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
# 因:因而。
"卒踬仆不能起":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 踬仆: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卒:最后,最终。
"人或怜之":有时人们可怜它,
# 或:有时。
"为去其负":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 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去:除去,拿掉。
"苟能行":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
# 苟:只要,如果。
"又持取如故":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 故:原来。
"又好上高":它又喜欢往高处爬,
# 上高:爬高。,好:喜爱。
"极其力不已":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
# 已:停止。
"至坠地死":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今世之嗜取者":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 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嗜,贪,喜好。
"遇货不避":见到钱财就不放过,
# 货:这里泛指财物。
"以厚其室":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
# 室:家。,厚:动词,增加。
"不知为己累也":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
"唯恐其不积":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及其怠而踬也":等到他们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
# 踬:跌倒,这里是垮台失败的意思。,怠:通“殆”,松懈。
"黜弃之":有的被贬斥罢官,
# 黜弃:罢官。
"迁徙之":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 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流放。
"亦以病矣":这也够痛苦的了。
# 病:疲惫。,以:通“已”,已经。
"苟能起":一旦再被起用,
"又不艾":他们仍不肯悔改。
# 不艾:不悔改。艾:通“乂”,悔改,反思。
"日思高其位":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
"大其禄":增加自己的俸禄,
"而贪取滋甚":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
# 滋:更加。
"以近于危坠":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
"观前之死亡":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
# 前之死亡:以前因贪财而死的人。
"不知戒":也不知引以为戒。
# 戒:吸取教训。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
# 魁然:壮伟的样子。,形:形体。
"其名人也":他们的名义是人,
# 名人:被命名为人,意义为被称作是人。
"而智则小虫也":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
"亦足哀夫":这也太可悲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批判现实的寓言散文。文章先描绘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再以之比照腐败官僚贪得无厌、热衷攀附的丑态,两部分相互对应、逻辑严密,如明镜般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象征:文章以虚构的小虫蝜蝂为象征主体,其“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好上高,极其力不已”的特性,象征官场中“嗜取者”聚敛资财、热衷攀附的贪婪本性。蝜蝂“背愈重,虽困剧不止”直至“坠地死”的结局,暗喻贪腐官吏因贪得无厌而自取灭亡的命运。作者借蝜蝂这一艺术形象,将抽象的贪腐现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物特性,使对腐败官场的批判更具穿透力,如明镜般映射出社会现实的黑暗。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细致描绘蝜蝂的特性。“行遇物,辄持取”以简洁直白的语言,突出蝜蝂见物即取、贪得无厌的本性;“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一个“虽”字强化转折,展现其即便疲惫不堪仍不肯停止负物的愚顽。“其背甚涩”解释了为何物积不散,使得描写合乎逻辑;“踬仆不能起”“又持取如故”通过刻画其困境与不改的习性,将贪婪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则抓住蝜蝂喜爬高的特点,“极其力不已”强调其不顾自身安危、盲目攀爬的特性,最终“坠地死”的结局,为后文讽刺作铺垫。此段通过对蝜蝂习性的细腻描写,塑造出一个鲜明的贪婪愚顽的小虫形象,如在眼前。第二段:“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将笔触转向现实中的“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生动刻画出腐败官僚见利忘义、疯狂聚敛财富的丑态,与前文蝜蝂“行遇物,辄持取”形成对应。“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写出这些人即便遭遇挫折、被贬谪流放,一旦有机会东山再起,依旧不思悔改,贪婪本性难移,恰似蝜蝂“苟能行,又持取如故”。“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进一步揭示他们对权力和财富无止境的追求,即便面临危险也不知警戒,最终落得如蝜蝂“坠地死”般的悲惨结局。结尾“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直接点明主旨,批判这些外表堂堂的人,实则与小虫无异,充满对腐败官僚的讽刺与对其可悲下场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与对自身政治经历的反思。两部分相互对应,通过象征手法,将小虫与腐败官吏的形象紧密相连,深刻揭示社会现实,寓意深远。
4. 作品点评
该文在创作上极具特色,行文简练而不失精妙,说理方式遵循自然之理,结构紧凑细致,逻辑严密有序。文中类比手法运用恰到好处,段落过渡流畅自然,语言风格犀利有力,叙事生动形象,议论见解精辟深刻,所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展现出强烈的批判锋芒。尤为难得的是,或许连作者本人都未曾想到,这篇文章为后世读者与研究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历经千年岁月,至今仍能对世人起到警示作用。
上一篇:唐·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下一篇:唐·司空图《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