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有分二气":天地间奇妙的造化分出阴阳二气,
# 妙有:道家称大自然为妙有。
"灵山开九华":于是灵秀的九华山得以展现。
"层标遏迟日":高耸的山峰仿佛阻挡住缓缓落下的太阳,
# 迟日:由于高山遮阻,显得太阳似乎起身很迟,故日“迟日”。,遏:遮阻。,层标:形容山峰重迭高耸。
"半壁明朝霞":山壁一半被早晨的霞光映照。
"积雪曜阴壑":积雪在背阴的沟壑闪耀光芒,
# 阴壑:山谷背阴的地方。此言九华山深谷里终年积雪。
"飞流喷阳崖":飞流从向阳的山崖喷涌而下。
# 阳崖:指向阳的山边。,飞流:指瀑布。
"青莹玉树色":树木呈现出青莹如玉的色泽,
# 玉树:形容树木之美。,青莹:指遥望远山,树木色青而发。
"缥缈羽人家":这里仿佛是缥缈的仙人居住之地。
# 羽人:指仙人。,缥缈:同飘缈。
"青阳县南有九子山":青阳县的南面有一座九子山,
# 青阳县:在皖南,与铜陵、泾县、贵池等县交界,九华山在其境内。因其在青山之阳,故名青阳。
"山高数千丈":这座山高达几千丈,
"上有九峰如莲华":山上有九座山峰,
# 莲华:即莲花。
"按图征名":按照地图去查找这座山名字的由来,
# 按图征名:指按九峰的图景,追究此山旧名九子的来历。
"无所依据":却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依据的资料。
"太史公南游":太史公司马迁到南方游历的时候,
# 太史公:指西汉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略而不书":也忽略了这座山没有记载它。
"事绝古老之口":这件事情(
# 古老:指当地老年人。
"复阙名贤之纪":关于九子山的情况)
"虽灵仙往复":在老年人的口中也没有流传,
"而赋咏罕闻":又缺少著名贤人的记载,
"予乃削其旧号":我于是就废除了它原来的名号,
"加以九华之目":给它加上了“
"时访道江、汉":当时我在长江、汉水一带访求道家学说,
"憩于夏侯回之堂":在夏侯回的厅堂里休息,
"开檐岸帻":打开屋檐(的窗户),推起头巾露出额头,
"坐眺松雪":坐着眺望松树和积雪,
"因与二三子联句":因此和二三好友联句,
"传之将来":流传到将来。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夸张:“层标遏迟日”,以夸张手法写九华山高耸的山峰仿佛阻挡住缓缓落下的太阳,突出山之高峻,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九华山巍峨雄伟的气势。动静结合:“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积雪”静置于阴壑,闪耀着光芒,是静态描写;“飞流”从阳崖喷涌而下,为动态刻画。动静相衬,描绘出九华山既有静谧之美,又具灵动之姿,丰富了画面层次。想象:“缥缈羽人家”,诗人想象九华山仿佛是仙人居住之所,缥缈虚幻,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增添了九华山的超凡脱俗之感,使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以雄浑笔触,从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角度,阐述九华山的形成,赋予其神秘而宏大的背景,点明“九华”之名,奠定全诗对九华山赞美基调。高霁所写“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生动展现九华山高耸入云,仿佛能阻挡落日,山体一半被朝霞照亮,通过对光线与山势的描写,凸显九华山的雄伟壮观与瑰丽多姿。“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描绘出山上积雪在阴壑闪耀,瀑布在阳崖飞泻的景象,动静结合,一阴一阳,全方位展示九华山的壮美,既有冷峻之美,又有磅礴之势。最后李白的“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从细节处着眼,展现九华山树木的青莹之色,又以想象之笔,将九华山描绘成仙人居所,缥缈虚幻,使九华山在壮美之外,更添超凡脱俗的仙韵。
上一篇:唐·王维《辋川集·华子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