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yáng
ér
xíng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luò
yáng
ér
duì
mén
cái
yán
róng
shí
liáng
rén
chéng
cōng
shì
jīn
pán
kuài
huà
zhū
lóu
jìn
xiāng
wàng
hóng
táo
绿
liǔ
chuí
yán
xiàng
luó
wéi
sòng
shàng
xiāng
chē
bǎo
shàn
yíng
guī
jiǔ
huá
zhàng
kuáng
guì
zài
qīng
chūn
jiāo
shē
lún
lián
qīn
jiāo
shān
chí
rén
chūn
chuāng
shǔ
miè
jiǔ
wēi
huǒ
jiǔ
wēi
piàn
piàn
fēi
huā
suǒ
céng
shí
zhuāng
chéng
zhǐ
shì
xūn
xiāng
zuò
chéng
zhōng
xiāng
shí
jìn
fán
huá
jīng
guò
zhào
jiā
shuí
lián
yuè
yán
pín
jiàn
jiāng
tóu
huàn
shā

译文

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正当十五六的芳年容颜非常美丽。她的丈夫骑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她家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她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木做成,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她的丈夫青春年少正得志,骄奢更胜过石季伦。他亲自教授心爱的姬妾学习舞蹈,名贵的珊瑚树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他们彻夜寻欢作乐,窗上现出曙光才熄去灯火,灯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镂的窗棱。她成天嬉戏游玩,竟没有温习歌曲的空暇,打扮得整整齐齐,只是熏着香成天闲话。相识的全是城中的豪门大户,日夜来往的都是些贵戚之家。有谁怜惜貌美如玉的越女,身处贫贱,只好在江头独自洗纱。

逐句剖析

"洛阳女儿对门居":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

# 洛阳女儿:取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河中之水向东流,洛旧女儿名莫愁”语。

"才可颜容十五余":正当十五六的芳年容颜非常美丽。

# 十五余:十五六岁。梁简文帝《怨歌行》:“十五颇有余。”,颜容:一作“颜容”。,才可:恰好。

"良人玉勒乘骢马":她的丈夫骑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

# 骢马:青白色的马。,玉勒:玉饰的马衔。,良人:古代妻对夫的尊称。

"侍女金盘脍鲤鱼":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

# 脍鲤鱼:切细的鲤鱼肉。脍:把鱼、肉切成薄片。

"画阁朱楼尽相望":她家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

"红桃绿柳垂檐向":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

"罗帷送上七香车":她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木做成,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

# 七香车:旧注以为以七种香木为车。,罗帷:丝织的帘帐。

"宝扇迎归九华帐":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

# 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宝扇:古代贵妇出行时遮蔽之具,用鸟羽编成。

"狂夫富贵在青春":她的丈夫青春年少正得志,

# 狂夫:犹拙夫,古代妇女自称其夫的谦词。李白《捣衣篇》:“狂夫犹戍交河北”。

"意气骄奢剧季伦":骄奢更胜过石季伦。

# 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豪富。,剧:戏弄,意谓可轻视石崇。李白《长干行》:“拆花门前剧”。

"自怜碧玉亲教舞":他亲自教授心爱的姬妾学习舞蹈,

# 碧玉:《乐府诗集》以为刘宋汝南王妾名。这里指洛阳女儿。,怜:爱怜。

"不惜珊瑚持与人":名贵的珊瑚树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

# 不惜珊瑚持与人:《世说新语·侈汰》记,王恺以晋武帝所赐二尺珊瑚示石崇,崇以铁如意击之。王恺斥之,崇乃命人搬来三四尺高珊瑚六七枝偿还之。

"春窗曙灭九微火":他们彻夜寻欢作乐,窗上现出曙光才熄去灯火,

# 九微火:汉武帝供王母使用的灯,这里指平常的灯火。,曙:天明。

"九微片片飞花琐":灯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镂的窗棱。

# 花琐: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片片:指灯花。

"戏罢曾无理曲时":她成天嬉戏游玩,竟没有温习歌曲的空暇,

# 理:温习。,曾无:从无。

"妆成祗是熏香坐":打扮得整整齐齐,只是熏着香成天闲话。

# 熏香:用香料熏衣服。

"城中相识尽繁华":相识的全是城中的豪门大户,

"日夜经过赵李家":日夜来往的都是些贵戚之家。

# 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这里泛指贵戚之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有谁怜惜貌美如玉的越女,

# 越女:指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越:这里指今浙东。

"贫贱江头自浣纱":身处贫贱,只好在江头独自洗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洛阳女儿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古诗。诗中描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其夫婿骄奢放荡,展现了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前十八句详述洛阳女出身、衣食住行的奢华,其夫的骄纵及贵妇生活的无聊与交游的显贵。结尾两句以西施出身寒微反衬,表达感慨。运用对比、烘托、用典、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前十八句铺陈洛阳贵妇的富贵生活,从居住环境到饮食起居,从夫婿形象到社交往来,全方位展现。后两句笔锋一转,以越女江头浣纱的贫寒形成强烈反差。此诗是王维早年得意之作,借梁武帝诗句为题。通过鲜明对比与铺排,冷峻批判贵族生活与社会不公,不仅展现王维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体现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洛阳女儿行》由王维在少年时(时年十六)创作。王维以梁武帝诗句“洛阳女儿名莫愁”为灵感,借此概括京师贵族妇女形象进行创作。诗中含有讥刺之意,可能源于少年王维对当时贵族阶层骄奢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虽无明确个人经历描述,但可推测他在所处环境中目睹贵族妇女奢华无度,从而有感而发,借诗表达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洛阳女儿行》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诗。描绘了洛阳贵妇富丽豪贵的生活,从其衣食住行的奢侈,到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以及贵妇们作为玩物的娇媚无聊与所交往皆为贵戚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借洛阳贵妇与出身寒微的西施形象对比,写出社会阶层的巨大差异,表达了对高层社会骄奢淫逸生活的批判,全诗含蓄蕴藉,思想深刻。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洛阳女儿奢华的生活与越女贫贱的处境进行鲜明对照。洛阳女儿居“画阁朱楼”,出行有“罗帷送上七香车”,饮食是“侍女金盘脍鲤鱼”,生活骄奢无比;而越女“贫贱江头自浣纱”,只能在贫寒中辛苦劳作。突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强化了诗歌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力度,引发读者对这种不平等现实的深思。烘托:通过描写洛阳女儿居住环境“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以及出行、起居排场如“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从侧面烘托出她生活的富贵奢华。让读者更直观、具体地感受到洛阳女儿所处的优渥环境,为展现其生活状态和揭示主题做铺垫。用典:“意气骄奢剧季伦”一句运用典故,以晋代石崇(字季伦)的骄奢为例,来形容洛阳女儿丈夫的极度奢华。石崇以富奢著称,与王恺斗富,曾击碎珍贵珊瑚树。使诗歌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借助熟知的典故,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中所描绘人物的骄奢程度,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细节描写:诗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细致描绘了洛阳女儿生活场景,天亮才熄灭九微灯火,灯花碎屑飘落于雕花窗格。“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刻画其日常娱乐与无所事事的状态。生动展现出洛阳女儿空虚、无聊的生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其生活状态,深化了对贵族生活的刻画与批判。

3. 分段赏析

《洛阳女儿行》首句“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开篇介绍“洛阳女儿”,“对门居”看似平常,却含冷语鄙夷,点明其出身平凡,“十五余”突出青春年少。第二句“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侧面映衬与正面描写结合,以丈夫的宝马、侍女的美食,暗示“洛阳女儿”因夫而贵,展现其身价地位提升。第三句“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描绘居住环境,楼阁相望,桃柳掩映,烘托富贵生活,展现其居住的奢华。第四句“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通过出行与归寝场景描写,“罗帷”“七香车”“宝扇”“九华帐”尽显奢华排场,突出生活优渥。第五句“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用典写其夫,以石崇对比,突出其丈夫青春富贵且骄奢程度。第六句“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借汝南王与碧玉典故,写丈夫对“洛阳女儿”怜爱,又用石崇斗富典故,刻画丈夫豪富。第七句“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细节描写,灯花乱飞暗示通宵歌舞,借九微灯将“洛阳女儿”与王母同化,暗示高贵。第八句“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刻画日常,“戏罢”“妆成”后慵懒熏香而坐,体现空虚无聊生活。第九句“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拓展描写社交,“繁华”“赵李家”表明其交游皆富贵权势之家,暗讽其生活圈子。末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笔锋一转写越女,与前文形成强烈反差,“谁怜”表达对越女贫贱不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

4. 作品点评

《洛阳女儿行》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与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通过塑造一贵一贱、一奢靡一穷困的两种人物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揭示社会阶层的巨大差异。前半部分以繁笔铺陈“洛阳女儿”的奢华生活,穷形尽相;后半部分用简笔勾勒越女的贫贱,意到即止,繁简得当,相得益彰。它是王维少年时期的佳作,展现出王维早期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与高超的诗歌技艺,为研究王维诗歌创作风格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此诗亮点在于虽无广为人知的名句,却以含蓄手法表达丰富情感,讽刺贵族阶层的骄奢淫逸,同情贫贱者的不幸遭遇,诸多复杂情感深藏文字背后,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的深入思考,彰显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诗歌在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创作上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非不绮丽,非不博大,而采色自然,不由雕绘,此四子所以远逊也。

明邢昉《唐风定》

# 通篇写尽娇贵之态。

清徐增《唐诗快》

# 结意况君子不遇也,与《西施咏》同一寄托。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吴北江曰:借此以剌讥豪贵,意在言外,故妙。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下一篇:唐·崔善为《九月九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