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áng
bīng
cáo
shī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yuān
míng
fēng
léng
shòu
chéng
zhú
shuāng
ěr
jùn
fēng
qīng
suǒ
xiàng
kōng
kuò
zhēn
kān
tuō
shēng
xiāo
téng
yǒu
wàn
héng
xíng

译文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逐句剖析

"胡马大宛名":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

#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胡马: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自该地区的马。胡:古代对北方边地与西域民族的泛称。

"锋棱瘦骨成":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 锋棱:骨头棱起,好似刀锋。形容骏马骨骼劲挺。

"竹批双耳峻":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

# 竹批双耳峻:《齐民要术》:“马耳欲小而锐,状如斩竹筒。”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风入四蹄轻":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所向无空阔":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

# 无空阔:意指任何地方都能奔腾而过。

"真堪托死生":甚至可托生死。

#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真堪:可以。堪:可以,能够。

"骁腾有如此":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

# 骁腾:健步奔驰。

"万里可横行":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 万里可横行:意谓期望房兵曹立功万里之外。可: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房兵曹胡马诗》乃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佳作。在这首诗里,杜甫勾勒出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形象,此马仿佛具有驰骋万里的非凡气势。诗人借对这匹骏马的描绘,深切寄望友人房兵曹能凭借自身才略,在为国效力的征程中建立赫赫功业。与此同时,诗篇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刚毅果敢、勇决无畏的性格特质,以及渴望在广阔天地间纵横驰骋、实现远大抱负的壮志豪情。整首诗格调超迈,笔力遒劲,洋溢着豪放乐观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前后,亦或是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之际。彼时,杜甫身处洛阳,正处于其充满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那时的他,尽情地在齐赵大地漫游,过着“飞鹰走狗,裘马轻狂”般快意洒脱的生活,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豪情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一匹来自大宛的神清骨峻的胡马,从其瘦骨棱棱的外形、如竹批般的双耳、风入四蹄轻的奔跑姿态,到它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卓越能力,全方位展现马的不凡。通过对胡马的赞美,营造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氛围,既表达了诗人对房兵曹凭借才能建功立业的期望,更体现了诗人自身刚毅勇决的性格,以及渴望像骏马一样驰骋风云、实现远大抱负的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诗人开篇直接点明马是大宛名马,接着描绘马瘦骨嶙峋,凸显其风骨,以“竹批”比喻马耳如被竹子削过般尖锐,“风入四蹄轻”形容马奔跑时的轻快。仅用二十字,便从马的出身、骨相、双耳、四蹄等方面,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胡马的矫健形象,让读者如见其马。侧面描写:“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诗人没有直接描述马的速度或能力有多强,而是通过描述马奔跑时面对辽阔空间毫无阻碍,以及它值得托付生死这一特质,从侧面烘托出胡马具备卓越的奔跑能力和忠诚可靠的品质,使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托物言志:诗人借对胡马勇猛、矫健、忠诚等品质的赞美,寄托自己希望像马一样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实现远大抱负,有所作为的志向。直接抒情:“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诗人直接表达了对胡马的赞美之情,认为它能够驰骋万里,有着非凡的本领,值得信赖,可托死生,直接抒发了自己对这匹马的喜爱、欣赏和敬佩之情,同时也借对马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渴望像马一样在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以直截了当的笔触,径直点明良马的产地与独特外形。此马源自大宛,闻名遐迩,其身姿呈现出瘦骨嶙峋之态,骨相峥嵘,恰似利刃般棱棱分明。杜甫寥寥数语,便将马的神峻轮廓精准勾勒,尽显其不凡气质。至颔联,诗人把笔触深入到马的关键部位,细腻描绘其特征。只见马耳犹如经刀削斧劈般锐利且劲挺,仅这一处描写,骏马那昂藏不凡的神态便已跃然纸上,仿佛能听见它喷着响鼻、迫不及待欲奔腾的嘶鸣声。紧接着,顺势刻画其四蹄腾空、风驰电掣的雄姿,一切显得水到渠成。在描写手法上,诗人独具匠心,写马耳着重凸显其直竖的挺拔力度,而描绘四蹄奔驰时,不直接言四蹄生风,而是别出心裁地表述为“风入四蹄”,此语韵味十足。从骑者的切身体验来讲,当骏马疾驰之时,那种风驰电掣之感,仿佛马自身静止不动,唯有两旁景物飞速后掠,疾风呼呼地向蹄间灌涌而入。诗人如此细腻入微的刻画,使画面惟妙惟肖,令人身临其境。这部分对马风骨的描绘,采用的是简洁有力的大笔勾勒之法,摒弃一切无关紧要的细节,仅聚焦于马的骨相、双耳以及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凸显马的卓然风姿与独特神韵。颈联紧承上文对奔马的描写,进一步展现它纵横驰骋、无所拘束的雄姿,它拥有广袤无垠的活动空间,且具备逾越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能力,让人油然而生信赖之感。表面上看,此联句句写马,实则借马喻人,以马的非凡能力暗指人的卓越才华与抱负。尾联先以“骁腾有如此”对上文所描述的马的种种特质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将马的英勇矫健、奔腾不羁之态尽收笔下。而后笔锋一转,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此句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马纵横万里的豪迈气势,更寄托着诗人无尽的期望与抱负。一方面,这是对房兵曹的殷切期许,盼望他能如这骏马一般,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另一方面,亦是诗人自身志向的真实写照。在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土不断开拓,这种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激发了民众的万丈豪情,无论是书生还是寒士,皆怀揣着建功立业、封侯万里的壮志雄心。这与杜甫后期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风格截然不同,展现出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达的显著差异。

4. 作品点评

杜甫在这首诗中,将状物与抒情精妙融合,毫无雕琢痕迹。诗里写马时,人的影子若隐若现;描绘人之处,又始终与马紧密相连。如此手法,为马注入鲜活灵魂,以人的精神气质进一步活化马的形象,让马仿佛具备了人的情志。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也因马的品格得以彰显,人的情感与志向借助马这一形象,有了生动直观的展现。作为一首咏物诗,它巧妙地把握分寸,既深入细致地刻画马的特质,做到在物之内;又能超脱于物,借对马的赞美,抒发作者自身的胸襟抱负。全诗表面围绕马展开描述,实则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使读者在领略马的神韵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汉《天马歌》以来,至李、杜集中诸马诗始皆超绝,苏、黄及张文潜画马诗亦然,他人集所无也。学者宜自检观。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刘曰:仿佛老成,亦无玄黄,亦无牝牡(“所向”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唐云:咏物诗最雄浑者。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钟云:读此知世无痴肥俊物(首二句下)。谭云:赠侠士诗。钟云:肚人疑“与人一心成大功”句,请从此五字思之(“所向”二句下)。

明锺惺、谭元春《唐诗归》

# “风入四蹄轻”,语俊。“真堪托死生”,咏马德极矣。……“万里横行”则并及兵曹。

明王嗣奭《杜臆》

# 赵云龙曰:以雄骏之语发雄骏之思,子昴《画马》恐不能如此之工到。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赵子常曰:此诗词气落落,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中。区区模写体贴以为咏物者,何足语此。

清张揔《唐风怀》

# “有如此”三字,挽得有力(“骁腾”句下)。期房立功万里之外。结处必见主人,此唐贤一定之法(末句下)。

清黄生《杜诗说》

# 张鋋曰: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凡笔望一字不可得。赵汸曰:前辈言咏物诗,戒粘皮着骨。公此诗,前言胡马骨相之异,后言其骁腾无比,而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中。所谓索之骤黄牝牡之外者。区区模写体贴,以为咏物者,何足语此!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竹批”句小巧,对得飘忽,五、六,便觉神旺气高。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话》

# 子美诗神化乃尔。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少陵咏马及题画马诸诗,写生神妙,直空千古,使后人无复着手处。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 孤情迥出,健思潜搜,相其气骨亦可横行万里,此与《画鹰》二篇,真文家所谓沉著痛快者,李因笃曰:五、六如咏良友大将,此所谓沉雄。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句束住(“骁腾”句下)。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万里横行”指房兵曹,方不粘著题面。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五言律亦可施议论断制,如少陵“胡马大宛名”一首,前四句写马之形状,是叙事也;“所向”二句,写出性情,是议论也;“骁腾”一句勒;“万里”一句断。此真大手笔。虽不易学,然须知有此境界。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结“万里”句与“所向”句稍复,虽云五着马,八着人,细看终有复意。前半先写骨格神俊,后半能写出血性。王渔洋云:“批”“峻”字令人以为怪矣。西樵云:落笔有一瞬一里之势。

清屈复《唐诗成法》

# 此与《画鹰》诗,自是年少气盛之作,都为自己写照。……字字凌厉。其炼局之奇峭,一气飞舞而下,所谓啮蚀不断者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与歌行名篇一副笔墨。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三、四工警,人尽知赏。五、六作白话,用旺气出之,质而能壮,雄时不枵,此关气魄,跃跃然,都无笔墨,不知者将无目之学究语?结亦乃称。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评选读本》

# 冯舒:落句似复。冯班:力能扛鼎,势可拔山。何义门:第五、马之力;第六,马之德。纪昀:后四句撇手游行,不局于题,妙。仍是题所应有,如此乃可以咏物。无名氏(甲):凡经少陵刻画,便成典故,堪与《史》《汉》并称。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下一篇:唐·杜甫《新婚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