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十五二十时":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
"步行夺得胡马骑":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 步行夺得胡马骑: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中山白额虎":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
# 射杀中山白额虎: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山中,一作“中山”,一作“阴山”。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一说此处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
"肯数邺下黄须儿":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 肯数邺下黄须儿: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肯数,岂可只推。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三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一身转战三千里":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
"虏骑崩腾畏蒺藜":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 蒺藜:本指一种草本植物,蔓生,果实三角形,有刺。这里指铁蒺藜。古代仿蒺藜形用铁铸成,布于战地以伤马蹄,阻敌前进。,崩腾:一作“奔腾”,溃乱不成军阵的样子。,虏骑:敌人骑兵。
"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
# 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李广无功缘数奇":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 李广无功缘数奇: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自从弃置便衰朽":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
"世事蹉跎成白首":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当年像后羿飞箭射雀无目,
# 飞箭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飞箭,一作“飞雀”。
"今日垂杨生左肘":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 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沈德潜以为“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他意思是说,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云云。高步瀛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
"路旁时卖故侯瓜":像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
# 故侯瓜:此用召平典故。召平曾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在长安青绮门外的路边卖瓜。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门前学种先生柳":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 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先生”指的是陶渊明。
"苍茫古木连穷巷":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
# 连:一作“迷”。,苍茫:一作“茫茫”。
"寥落寒山对虚牖":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 牖:窗户。,寥:一作“辽”。
"誓令疏勒出飞泉":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
# 誓令疏勒出飞泉: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事见《后汉书·耿恭传》。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疏勒城,在今新疆疏勒县。
"不似颍川空使酒":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 颍川空使酒:此用灌夫典故。灌夫为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
"贺兰山下阵如云":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
# 贺兰山:山名,在今宁夏中部。
"羽檄交驰日夕闻":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
"诏书五道出将军":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试拂铁衣如雪色":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
"聊持宝剑动星文":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 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聊持:且持。
"愿得燕弓射天将":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
# 天将:一作“大将”。
"耻令越甲鸣吾军":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 耻令越甲鸣吾军: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鸣,这里是惊动的意思。吴军,一作“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
# 云中守:指汉文帝时的云中太守魏尚。
"犹堪一战取功勋":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 取:一作“树”。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人抒怀诗。叙述了老将征战有功却遭弃,以躬耕叫卖为生,当边烽再起时仍不计前嫌请缨报国的经历,揭露统治者赏罚不明、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高尚节操与爱国热忱。
2. 写作手法
用典:“李广无功缘数奇”化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借李广虽战功赫赫却因“数奇”不得封侯,暗示老将功绩卓著却遭冷落,揭露统治者赏罚不公;“故侯瓜”用秦东陵侯召平种瓜的典故,以“路旁时卖故侯瓜”展现老将被弃后生活窘迫,借古喻今,含蓄表意。对比:“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写老将昔日征战劳苦、功勋卓著,与“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描绘的被弃后寒酸凄凉的居住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命运的巨大转变,强化悲剧色彩。细节描写:“拭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通过“拭拂”“持”等动作细节,细腻刻画老将在边烽未熄时,精心擦拭铠甲、舞动宝剑的场景,生动展现其渴望再次征战、为国效力的急切心情与爱国热忱。
3. 分段赏析
诗歌首段以十句铺陈老将青壮年时期的智勇、功绩与不平遭遇。开篇便以“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的壮举,将老将比作汉代飞将军李广,凸显其年少时便勇冠三军的英姿——徒步夺敌战马,一箭毙杀凶猛白额虎,英勇无畏的形象跃然纸上。紧接着化用曹彰奋勇破敌却功归他人的典故,暗喻老将虽身怀绝技,却难以获得应有的认可。“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以雄浑壮阔的笔触,高度概括老将征战之广、功绩之伟;“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则通过对比,展现汉军作战的迅猛如雷与敌军溃败的狼狈之态,突出老将用兵如神、足智多谋。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超乎想象,每一场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较量,而老将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辗转千里,独当百万之师,其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可想而知。然而,如此战功赫赫的良将,却遭遇不公对待。诗人借卫青“天幸”封侯与李广“数奇”饮恨的典故,以双关手法,既直指卫青的幸运得益于皇帝宠幸,又暗示李广的悲剧源于皇恩疏远,辛辣地批判了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当的黑暗现实,为老将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在封建王朝,皇亲国戚往往凭借身份地位轻易获得高位厚禄,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因出身低微而被埋没,这种不公平的用人制度不知让多少英雄豪杰含恨而终,老将的遭遇正是无数被埋没人才的缩影。中间十句构成第二段,细致刻画老将被遗弃后的困顿生活与坚韧品格。“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道出老将遭弃后的岁月沧桑,曾经的意气风发在时光流逝中渐被消磨,满头白发尽显凄凉。在古代,武将一旦失去了战场,就如同飞鸟失去了天空,他们的价值往往被迅速遗忘。“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诗人巧妙运用后羿射雀致双目受损的典故,以“杨”谐“疡”,诙谐又无奈地描述老将久疏战阵、双臂不利落的状态,暗含英雄迟暮的悲哀。为维持生计,老将不得不效仿秦东陵侯召平“路旁时卖故侯瓜”,如陶渊明般“门前学种先生柳”,在苍茫古木环绕的穷巷中,守着冷落寂寥的居所,过着清贫的农耕生活。这种巨大的生活落差,换作常人恐怕早已意志消沉,但老将却并未自暴自弃,而是以“誓令疏勒出飞泉”的决心自勉,以耿恭坚守疏勒城、以泉水退敌的英勇事迹为榜样,表明自己绝不学灌夫使酒骂座、消极度日,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耿恭在绝境中坚守,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诚最终迎来转机,老将以他为榜样,体现出对自身信念的坚守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即便身处困境,依然心怀家国,渴望有朝一日能再次为国家效力。末段十句为第三段,将笔锋转向边关战事,抒发老将渴望再度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描绘出西北边境战云密布、告急文书不断的紧张局势,渲染出浓烈的战争氛围。古代交通和通讯不便,羽檄作为紧急军事文书,日夜不停地传递,足见战事的紧迫和严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则展现朝廷为应对战事,紧急征兵、调遣各路将领的行动。在此危急时刻,老将内心的报国热情被点燃,“拭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他精心擦拭铠甲直至光亮如雪,手握宝剑演练武艺,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征战沙场的岁月。铠甲和宝剑,是武将的生命象征,老将对它们的珍视和擦拭,不仅是对往昔战斗岁月的怀念,更是对再次出征的渴望。“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老将直言渴望得到强弓射杀敌军主将,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绝不容外敌威胁君主安危,尽显其忠君爱国的赤子之心。在老将心中,君主和国家是一体的,保卫君主就是保卫国家,这种朴素而坚定的爱国情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结尾“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诗人借用魏尚蒙冤复职、再守边疆的典故,替老将发出呐喊:即便年事已高,依然能够披挂上阵、杀敌立功,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将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与渴望被重新启用的迫切心情。魏尚的遭遇与老将相似,都曾被误解和冷落,但最终都有机会再次为国家效力,老将希望自己也能如此,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全篇共十句,结构严谨,段落规整。诗中大量运用典故,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塑造出“老将”这一艺术形象,拓展了作品的内涵,充分且完整地表达出作品主题。对偶句工巧自然,如同灵气贯穿全篇,让诗意如璞玉经打磨般精致,最终达到了义理端正而文辞奇妙,立意新颖而词句高雅的艺术境界。
# 此种诗纯以对仗胜。学诗者不能从李、杜,入右丞、常侍,自有门径可寻。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从少说起。写得闲散,意象如画(“寥落寒山”句下)。前路迤逦,其势蓄极,到此乃喷薄而出,须知其谐处俱不失其健(“贺兰山下”句下)。此段驰骤,须放缓来收。音节乃尽抑扬之妙。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味集笺注》
# 满篇风致,收拾处常嫩而短,使人情事欲绝。起语娇嫩,复胜老语。愈出愈奇(“苍茫古木”句下)。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轻轻说起有法,接语天然,“自从弃置”句以下,写出老退。“贺兰山下”后,又突起一节,老当益壮,引用“云中守”结方有力。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对偶严整,转换有法,长篇之圣者。史称右丞晚年长斋奉佛,无仕进意,然观此诗,宦兴亦自不浅。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
# “卫青”“李广”二句,天然偶对。“苍茫”“寥落”二句,忽入景,妙。尾数语雄浑,力可鞭策龙虎。吴山民曰:陡然起便劲健。次六语何等猛烈。“卫青”句正不必慕,“李广”句便自可叹。“苍茫”二句说得冷落。“誓令”二句猛气犹存。末六句老赶何如。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绝去雕组,独行风骨,初唐气运至此一变。歌行正宗、千秋标准,有外此者,一切邪道矣。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
# 凡三章,章五韵,最整之格。每一韵为一章,一章之中又各两小章,而意则各于末句见之。前二章之末韵犹所谓过文,“卫青”二句渡下,“李广”句自谓也,“誓令”二句又渡下。结二句勿连读……章法最为清明整肃者也。看摩诘写此老将,何等有志气、有身份,不但本事绝人而已。如“李广无功”云云,实命不犹,悲而不怨,诗人之致也。“誓令疏勒”云云,赤心报主,说礼敦诗,名将之风也。推此类可见,不能一一具言之。
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
# 右丞七古,和平宛委,无蹈厉莽之态,最不易学。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
# 起势飘忽,骇人心目。七古长篇概用对句,错落转换,全以气胜,否则支离节解矣。转接补干,用法精细,大家见识。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雄姿飒爽,步伐整齐。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疏勒:疏勒城,在今新疆疏勒县。贺兰山:在今宁夏中部。云中守:指汉文帝时的云中太守魏尚。
不详萧涤非、马茂元、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唐·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下一篇:唐·李商隐《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