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老真无事":年老穷困实在没什么事,
"江山已定居":在江山之间已安定居住。
"地幽忘盥栉":地方清幽忘了洗漱梳头,
# 盥栉:洗脸梳头。
"客至罢琴书":客人到来便放下琴和书。
"挂壁移筐果":取下墙上挂的果篮,
# 筐:一作留。
"呼儿问煮鱼":呼唤孩子询问煮鱼之事。
# 问:一作间。
"时闻系舟楫":时常听见有人系好船桨,
"及此问吾庐":到这里来询问我的住处。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通过描写诗人幽居草堂时待客的场景:忘记梳洗却停琴迎客、取果问鱼款待友人、听闻系船声便期待访客,展现了晚年安居表象下的孤独心境。诗中用简朴的生活细节,既呈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也含蓄表达了漂泊者对友情的渴求。
2. 写作手法
白描:“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诗人为待客准备果物、吩咐孩子煮鱼的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展现了待客的日常画面,让场景真实可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此联点明诗人当下的生活状态,“穷老”道出年岁与境遇,“定居”则显露出在江山间安定下来的表象。看似闲适的表述中,暗含着漂泊后的暂歇,为全诗的幽居背景铺垫。颔联:“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地幽”写出居住环境的清幽,“忘盥栉”可见诗人在这样环境中的随性;“客至罢琴书”则体现出客人到来时,诗人放下手中事的重视,展现出疏放又热情的性情。颈联:“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这两句细致描写待客的准备,将筐里的果子挂在壁上,叫过孩子询问煮鱼事宜,生活气息浓厚。简单的动作勾勒,让待客的亲切场景跃然纸上,充满日常的暖意。尾联:“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时闻”写出诗人时常留意外界动静,“系舟楫”“问吾庐”则暗示着对客人到来的期待。在平静的表述中,流露出孤寂中的期盼,让情感更显含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