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lín
táo
jiāng
jū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jiāng
jūn
chū
shǐ
使
yōng
lóu
chuán
jiāng
shàng
jīng
yān
wàn
héng
tàn
xué
sān
bēi
jiàn
lóng
quán
dào
rén
dǎn
lín
xíng
jiāng
zèng
rào
cháo
biān

译文

将军您将要代表朝廷出使敌方,您乘坐的楼船的旌旗就要飘拂在紫烟笼罩的江面上。为您的长风万里,深入虎穴干上一杯,酒酣后拔出龙泉剑舞个天昏地暗,意气昂扬。不要以为我这个诗人没有胆气,临行时我会送上一根马鞭,像当年秦大夫绕朝那样。

逐句剖析

"将军出使拥楼船":将军您将要代表朝廷出使敌方,

# 楼船:一种有楼的战舰。《通典》: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将军:即羽林陶将军。

"江上旌旗拂紫烟":您乘坐的楼船的旌旗就要飘拂在紫烟笼罩的江面上。

# 紫烟:紫色的烟雾。这里似乎有“紫气”之含义。紫气,是一种祥瑞的光气。

"万里横戈探虎穴":为您的长风万里,深入虎穴干上一杯,

# 探虎穴:典出《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又《三国志》:吕蒙年十五六,窃随邓当击。当顾见大惊,归以告蒙母。母表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杯拔剑舞龙泉":酒酣后拔出龙泉剑舞个天昏地暗,意气昂扬。

# 龙泉:剑名,即龙渊宝剑。相传春秋时楚王使风胡子因吴王请欧治子干将二人作铁剑,二人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杖。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谓龙渊剑,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故名。唐人避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作龙泉。

"莫道词人无胆气":不要以为我这个诗人没有胆气,

# 词人:诗人,李白自指。

"临行将赠绕朝鞭":临行时我会送上一根马鞭,像当年秦大夫绕朝那样。

# 绕朝鞭:即“绕朝策”。策,马鞭。绕朝,人名,战国时秦大夫。晋国士会投奔秦国。晋人设计要秦王派士会出使晋国。绕朝识破晋国阴谋而秦不听劝阻。当士会临出发赴晋时,绕朝增选给士会一把鞭子,以表示不要晋国小视秦国无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羽林陶将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以送羽林陶将军出使为背景,开篇呈现陶将军出征时的威武仪仗、豪迈气概,尽显其飒爽英姿。全诗用典堪称精妙,借描写陶将军出使时的雄壮场面和诗人的临别赠言,既赞扬了陶将军的英武精神,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报国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送羽林陶将军》为唐代诗人李白所写。当时,陶将军名号与生平皆难以确切知晓,仅能判断是李白友人。李白创作此诗的缘由是,从诗题来看,面临陶将军即将出使的情况,而从诗中所蕴含的意味揣摩,陶将军此次出使之地充满艰险,其能否顺利按预期平安归来悬而未决,这让李白内心满是牵挂。怀着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以及对其出使任务的关切,李白在送别之际,挥笔写下这首诗赠予陶将军,以表心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描绘了陶将军出使时的雄壮场面,体现了其英武精神与豪迈气概。诗中通过用典恰切、含蓄深婉的手法,营造了壮怀激烈的氛围,表达了李白对陶将军的赞颂以及对自身报国心愿的抒发,展现了豪情四溢的诗人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临行将赠绕朝鞭”使用了绕朝的典故,据《左传》记载,晋大夫士会奔秦,绕朝曾以马鞭赠之,暗示他回晋后要防备秦人的追击。“万里横戈探虎穴”说此行并非如履平地,而是去探有艰险的“虎穴”。这里引用“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之典故,还有勉励陶将军只有冒大风险,才能建树大功之意。间接抒情:这首诗虽然是送别之作,表面上主要也是写陶将军的,但是最终要表达的还是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愿望。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似乎与以往惯用的直抒胸臆手法不同,而是通过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宏愿和怀才不遇之感慨。首尾呼应:临行将赠绕朝鞭在这里主要是为了表达诗人自己的心态。秦大夫所说的“吾课适不用也”,非常切合李白当时的心情,并且从上下文的语气上看,也与“莫道词人无胆气”相呼应。

3.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将军出使时的宏大场面与豪迈气概。《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三品。掌统北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由此可见,陶将军平日肩负着护卫宫禁的重任,此次受命出使,显然非同寻常。将军启程时正值“紫气东来”,预示吉祥之兆。因此,第二句不仅赞美了“羽旌扫霓,旌旗拂天”的雄壮气势,也隐含着预祝其马到成功的深意。次联着重写陶将军的使命与饯别时的情景。出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点明此行路途遥远,远在“万里”之外;二是暗示此行并非坦途,而是深入险峻的“虎穴”。这里化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既表达了对陶将军的勉励,也强调了唯有冒险才能建功立业的道理。对句则刻画了陶将军在饯别宴上慷慨激昂的神态。这一联不仅展现了陶将军的勇气与豪情,且对仗工整巧妙。“万里”对“三杯”,虽非严丝合缝,但因二者将即将开始的万里征程与眼前三杯酒后的豪情相连,读来颇为妥帖。“虎穴”与“龙泉”则属“借对”,既工稳又精巧。至于“横戈”与“拔剑”,其工整自不待言。如果说前两联主要写陶将军,那么尾联则转向了诗人自身。面对旌旗招展、楼船竞发的出征场景,诗人心情同样激荡。“莫道词人无胆气”一句以反诘语气道出,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澎湃与豪情。众所周知,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自幼便具备游侠气质。因此,此刻的豪言壮语并非一时冲动。若有机会与陶将军一同出使或驰骋疆场,他或许也能成就一番伟业,可惜未能如愿。诗的末句“临行将赠绕朝鞭”正隐含此意。此句典出《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士会奔秦,晋设计劝其归国。临行时,秦大夫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后世诗文常以“绕朝鞭”指代临别赠言。此处借用此典,既契合李白当时的心境,也与“莫道词人无胆气”一句相呼应,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豪情与壮志。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通过刻画陶将军出使时的壮阔场景与诗人的深情临别赠言,既颂扬了陶将军的英勇威武,又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报国情怀。李白的诗作往往蕴含强烈的主观情感,并擅长刻画鲜明的自我形象。尽管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表面上看似主要描绘的是陶将军,但实质上,它更深层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志向。与李白以往惯用的直抒胸臆手法有所不同,这首诗巧妙地借助历史典故,间接地抒发了诗人渴望报国却怀才不遇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太白《送羽林陶将军》云:“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此为六句律诗之首。

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二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横吹曲辞·白鼻騧》

下一篇:唐·韦应物《叹白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