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得宝符盛":赵毋恤得到宝符而为太子,
# 宝符:《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曾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
"山河功业存":建立了获取山河的功业。
"三千堂上客":平原君赵胜拥有三千门客,
# 三千堂上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出入拥平原":出入随行。
"六国扬清风":纵横六国扬清风,
"英声何喧喧":英名声望赫赫。
"大贤茂远业":你是大贤之后,继承祖宗远大事业,
# 茂远业:指后裔繁盛·虎竹,《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虎竹光南藩":来南藩宣城作虎竹太守。
# 南藩:指宣城。
"错落千丈松":你们赵家子孙宛如茂盛的千丈古松,
# 千丈松:《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虬龙盘古根":虬龙盘根绵延万年。
"枝下无俗草":古松枝下无俗草,
"所植唯兰荪":尽是芳香的兰花荪草。
# 兰荪:香草名,喻指有才能的人。
"忆在南阳时":回忆我在南阳的时侯,
"始承国士恩":就承蒙你给予我以国士之恩。
# 国士:旧称一国的杰出人物。
"公为柱下史":你曾经为柱下御史,
# 柱下史:指御史。
"脱绣归田园":也曾经脱去御史绣衣而归田园。
# 绣:绣衣,御史所服。
"伊昔簪白笔":往往我曾经耳上搁书写谏书的白笔,
# 簪白笔:《御览》卷二二七引《魏志》曰:“帝尝大会殿中,御史簪白笔侧阶而坐。上问左右:‘此为何官何主?’左右不对,辛毗曰:‘此谓御史,旧时簪笔以奏不法,今者直备官,但珥笔耳。”
"幽都逐游魂":也曾经去北方追逐游魂。
# 游魂:安旗等注:“指斥敌寇之语,意谓不能久存。”此指赵悦以御史佐幽州军幕。,幽都:指幽州。
"持斧冠三军":在天北门持斧而能勇冠三军,
# 持斧:指为御史。汉武帝时,“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见《汉书·王诉传》。
"霜清天北门":神情威严如霜清雪白。
"差池宰两邑":神情威严如霜清雪白。
# 差池:《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正义:“差池者,往飞之貌。”
"鹗立重飞翻":如鱼鹰再度翻飞。
# 重飞翻:喻其复出为官。,鹗立:王琦注:“《埤雅》:鹗性好时,故每立更不移处。所谓鹗立,义取诸此。”
"焚香入兰台":我焚香后进入皇上的兰台,
# 兰台:御史台,古亦称兰台寺。
"起草多芳言":起草的文书芳言满章。
# 起草:后汉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
"夔龙一顾重":皇上也曾经很看重我这个辅弼良臣,
# 夔龙:虞舜之二臣名。此指当时的宰相杨国忠。矫,举。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昔相公秉国宪之日,一拔九霄,含香华省(尚书省)。”
"矫翼凌翔鹓":那时我正像矫健的雄鹰展翅高翔。
"赤县扬雷声":海内满布我的大名,如雷贯耳,
# 赤县:京都所治为赤县。
"强项闻至尊":以强项般的刚强不屈而闻于皇上。
# 强项:《后汉书·董宣传》载,东汉董宣任洛阳令时,秉公处死湖阳公主的苍头,抗旨不向公主谢罪。“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之,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帝称之为“强项令”
"惊飙颓秀木":秀木高于林而惊飙摧之,
# 颓秀木:李康《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迹屈道弥敦":虽然被人憋屈,我的品质却更加明显。
# 迹屈道弥敦:瞿蜕园、朱金城注:“此似指赵曾为赤县令而又罢黜。唐之赤县令,秩为正五品上,故虽罢黜而官资已显,得再起为郡守也。”
"出牧历三郡":你出任太守经历了三郡,
"所居猛兽奔":所到之处,恶人闻风而逃。
# 猛兽奔:用后汉宋均事。东汉时,九江郡多虎,屡为民患。宋均为九江太守,退奸贪,进忠善,行仁政。猛虎乃相率渡江而去。见《后汉书·宋均传》。
"迁人同卫鹤":而我如卫公之鹤,
# 迁人同卫鹤:《左传·闵公二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瞿蜕园、朱金城注:“迁人,李白自谓。此句意谓谬受赵之宠遇。”
"谬上懿公轩":有兴登上卫懿公的车轩,而谬得封赏。
"自笑东郭履":自笑如穿东郭之履,有鞋面没有鞋底,处境窘迫,
# 东郭履:《史记·滑稽列传》:“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侧惭狐白温":面对穿白狐腋毛大衣的人不禁有羞惭之感。
# 狐白温:《文选》王微《杂诗》:“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吕向注:“狐白,谓狐腋之白毛以为裘也。”
"闲吟步竹石":有空闲就步竹石径吟诗,
"精义忘朝昏":细研精义而忘却早晚的时间。
# 精义:《易·系辞》:“精义人神,以致用也。”
"憔悴成丑士":神情憔悴,面容丑陋,
"风云何足论":不足以谈论风云大事。
"猕猴骑土牛":职务提升如老牛拉破车,
# 猕猴骑土牛:《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载,司马宣王辟州泰,三十六日而擢为新城太守。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羸马夹双辕":瘦马却要驾驶两辆车。
"愿借羲皇景":愿借得太阳的光芒,
# 羲皇:日御,此处代指日。
"为人照覆盆":为我照亮覆盆之下的黑暗。
# 覆盆:盆戴于头顶,无法看天。比喻蒙不白之冤,无由申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
"溟海不振荡":乱世出英雄,溟海不振荡,
"何由纵鹏鲲":鲲鹏怎么才能展翅高飞呢?
# 鹏鲲:《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所期玄津白":期待你有朝一日身居高位,
# 白:一作“日”。,玄津:一作“要津”,比喻显要的官职。《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倜傥假腾骞":借你的东风青云直上。
# 腾骞:飞腾。,假:借助。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歌通过歌颂赵悦刚正不阿的人格和其高风亮节,表达了作者对其知遇之恩的感激,同时含蓄地抒发了自身处境艰难、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 写作手法
正衬: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赵毋恤、平原君赵的功绩,来衬托友人赵悦的政绩和品质,以此表达对友人的赞美。直抒胸臆:作者在文中多次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敬佩、感激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比喻:诗人将友人比作“夔龙”“凤凰”,将自身比作“卫鹤”“鲲鹏”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品质和作者的愿望。夸张:诗人通过“猛兽奔”来表现友人治理有方的场景。对比:诗人通过将友人政绩显赫与自身困顿作对比来突出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用典:文中引用历史典故“东郭履”,既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又增强了表达效果。
3. 分段赏析
全诗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开篇,作者便毫不吝啬地对友人赵悦的政绩给予高度赞颂。紧接着,回忆起往昔与赵悦一同度过的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诗的末尾,则将笔触转向自身,倾诉出渴望借助赵悦的举荐,实现自己如鲲鹏展翅般宏大抱负的心声。在“赵得”六句中,诗人借赵毋恤因得宝符成为太子,进而开创赵国伟业,以及平原君赵胜广纳三千门客,助力尊主安国的历史事迹,展现出赵氏家族往昔的辉煌。这两位先辈在六国之间纵横捭阖,声名远扬,功勋卓著。通过他们的赫赫功勋,侧面烘托出赵悦当下政绩的突出,深切表达了对赵悦的赞美之情。“大贤”六句,诗人直接袒露内心想法,对赵悦身为大贤之后,即将承接祖宗远大事业表示欣羡。“茂”字预示着赵悦未来前程一片光明,“光”字则凸显出其治理区域繁荣昌盛,政绩斐然。以“千丈松”“虬龙”来形容赵氏宗族根基深厚,松枝之下只生幽兰和芳荪,寄托了诗人对赵悦后人的美好期许,直白地抒发了对赵氏家族的赞誉。“忆在”四句,诗人回忆起在南阳初次与赵悦相识的场景,那时赵悦虽因事罢官归田,却仍以国士之礼相待,让诗人心怀感激。“伊昔”四句,描绘了赵悦头戴御史白笔,前往幽州监军赴任的英姿。他手持斧钺,辅佐三军,将天朝的北大门治理得井井有条,生动展现了赵悦正直的形象和卓越的治理才能,歌颂了他高尚的为官品质。“差池”六句中,以“鹗”比喻赵悦,即便命运多舛担任两地县令,却始终兢兢业业,如同鹗鸟再次振翅高飞。“芳言”体现出赵悦善于进献良策。一旦得到如夔龙般贤明大臣的赏识,其才华必将如凤凰展翅般尽情施展。这里将赏识赵悦的伯乐比作夔龙,以凤凰衬托赵悦的出众才华。“赤县”六句,“强项”一词凸显赵悦刚正不阿的性格。“惊飙”能吹倒高大树木,暗指赵悦遭受邪佞之臣的排挤打压而被贬谪,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公的愤慨,同时也反衬出赵悦不畏强权的高贵品格。“猛兽奔”运用夸张手法,生动描绘出赵悦所到之处,不法之徒望风而逃的情景,展现出他治理有方,辖区安定祥和的景象。后半部分,诗人着重描述自身境遇。“迁人”四句,诗人以卫鹤自比,感激遭贬的自己能得到赵悦的赏识。又以“东郭履”的典故,自嘲如今处境艰难,面对富贵之人深感惭愧。“闲吟”四句,“闲云”“精义”表明诗人赋闲在家,虽胸怀鲲鹏大志,却因缺少机遇而无所作为。“猕猴”四句,诗人再次运用生动比喻,将自己比作骑着土牛的猕猴、拉着双辕车的瘦马,形象地展现出自身的困顿窘迫。诗人期望能借助羲皇上人的光辉,驱散眼前的黑暗。“溟海”四句,把自己比作鲲鹏,将赵悦比作能助鲲鹏高飞的溟海大风,直白地表达出渴望得到赵悦帮助的急切心情,盼望着赵悦日后身居高位时,能助力自己实现抱负。整首诗以赵太守的作为与成就,反衬诗人自身的无所建树。笔锋纵横捭阖,思绪如天马行空,情感跌宕起伏,尽显豪迈气骨。
# 首十二句叙赵世胄之盛,“忆在南阳”二十句,叙昔相见之早,并颂太守之贤。“迁人”十六句谢赵款接之厚,仍冀其汲引也。
清文学家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
# 李白一生在不同阶段都以大鹏自喻,大鹏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汇一体,来展示他一生都对自我有着充分的自信自负及其凌云壮志。诗歌表达了更希望有朝一日能显宦居要职,以作鲲鹏之举的愿望,可李白的鲲鹏之志一直未能实现。
清文学家王琦《李太白全集》
# 诗中李白将大鹏作为抒发壮伟气概、表现巨大抱负的载体。他希望自己能在政治活动中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搏击云天,这体现了他实现远大理想、不走常规仕途之路的急切心情。同时,大鹏形象也是诗人自由精神的化身。大鹏那种任天而飞、旷达豪迈、傲岸自信的性格贯穿李白的一生。
现代曲阜师范大学王国彪副教授《朝鲜车天辂汉诗研究》
# 自己虽然受到赵悦优礼,而闲散之余,忧思转甚,寂寞难安,希求一日居仕宦要职,作鹏鲲飞举。
现代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李白丛考》
下一篇:唐·佚名《沈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