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织白纻":小姑子在家纺织苎麻布,
# 白纻:苎麻布。
"未解将人语":还不知道与人打交道。
# 将:与。
"大嫂采芙蓉":大嫂子去湖里采芙蓉,
# 大嫂:兄嫂,文中指哥哥的妻子。
"溪湖千万重":曲溪宽湖,荷叶千万重。
# 溪湖:曲溪宽湖。
"长兄行不在":你大哥外出远行,
# 行不在:外出远行。
"莫使外人逢":大嫂你别跟陌生人说话。
# 外人:陌生人。
"愿学秋胡妇":要像秋胡的夫人一样,
# 秋胡妇:典故名,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鲁秋洁妇》。秋胡之妻。诗文中常用以为节义烈女的典型。
"贞心比古松":不受诱惑,要像松树高洁。
# 贞心:表示贞洁,贞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叙事诗。诗人巧妙地借由这一传统题材,细腻地刻画出一位对爱情忠贞不二的乡村女子形象,她虽出身平凡,却拥有着非凡的坚韧与纯真。在这首诗中,诗人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这位女子在平凡生活中的非凡品质。她坚守着对爱情的承诺,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都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坚定的心。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不仅令人动容,更引人深思。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诗中通过“白纻”、“芙蓉”、“溪湖千万重”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女子的日常生活。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对比:诗中通过小姑与大嫂的对比,突出了大嫂的勤劳与坚韧。同时,将大嫂的贞心与世俗的浮躁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大嫂的高尚品质。象征:诗中的“秋胡妇”象征着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而“古松”则象征着坚韧不拔、历久弥新的精神。通过将大嫂的贞心比作古松,诗人表达了对大嫂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用典:诗中提到的“秋胡妇”是一个历史典故中的人物,她因坚守贞洁而广受赞誉。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旨在表达对大嫂忠贞品质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湖边采莲妇》前两句描写小姑子在家中安静地纺织麻布,对世界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言语间流露出未经雕琢的质朴。而大嫂子则在溪边采摘芙蓉,她的身影与那片清水芙蓉交相辉映,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一个朴实的乡下妇女,清新脱俗之感跃然纸上。后两句着重描绘了大哥离开后大嫂的坚定与贞洁。大嫂不仅守护着家门,更守护着内心的那份纯真与对大哥的深情。这里运用了“秋胡妇”的典故,将大嫂比作秋胡妇,不仅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妇女对于自身贞洁的极度重视。这种坚定的信念与高尚的品质,使得大嫂的形象更加鲜明而立体。“愿”字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大嫂珍重自己贞操的殷切希望,这种希望如同秋霜般纯净而坚定,通过运用“秋胡妇”的典故,使得这种希望的情感更加浓郁,深入人心。“未解”一词巧妙地描绘了小姑的淳朴与自然,她不懂得世间的复杂与虚伪,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天真与善良。这种淳朴善良的品质,不仅让人心生喜爱,也让人对古时女子的美好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小姑在家中尚且需要学习与人交往的言语,而大嫂在野外劳作时,却需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与外人相遇,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两人性格的差异,也凸显了大嫂作为乡间妇女的谨慎与贤淑。诗歌结尾处,以“愿学秋胡妻,贞心比古松”作为升华,将大嫂的贞洁之心与秋胡妻的坚贞相比,进一步强调了她品德的高尚与坚定。
4. 作品点评
《湖畔采莲妇》以平实笔触,无绮丽幻想,亦无华彩辞章,仅凭日常琐事之细腻描绘,生动展现古代女子对贞洁之重视。诗中巧妙融入典故,深化了对妻室忠贞之颂扬。自细微民间生活提炼深刻道理,使读者心有戚戚,共鸣悠长。
# 亦乐府之遗作,劝勉语可以厉俗, 比采莲曲尤为近古。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卷八
上一篇:唐·李嘉祐《题道虔上人竹房》
下一篇:唐·李白《相和歌辞·君道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