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ì
sòng
gōng
rén
dào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xīng
shǐ
使
zhuī
huán
yóu
shuāng
tóng
pěng
shàng
绿
qióng
zhōu
jiǔ
zhī
dēng
xià
cháo
jīn
diàn
殿
sān
yún
zhōng
shì
lóu
fèng
diān
kuáng
chéng
jiǔ
bié
yuè
é
shuāng
hào
tóng
yóu
dāng
shí
ruò
ài
hán
gōng
mái
chéng
huī
hèn
wèi
xiū

译文

本是天使下凡又重返仙宫,可惜来去全不由她自主,一对金童玉女把她迎上了绿霞琼舟。从此只能在九枝灯下朝拜道宫的金殿,日日凝望天上变幻的云霞,空守着凄冷的玉楼。像颠狂的风女弄玉,永远告别了尘世人间,只有与那月宫中的孤独嫦城,在茫茫云间结伴同游。如果说过去,她真正爱过韩公子,那么这绵绵长恨即便烧骨成灰也难休。

逐句剖析

"星使追还不自由":本是天使下凡又重返仙宫,可惜来去全不由她自主,

# 使:天使。

"双童捧上绿琼辀":一对金童玉女把她迎上了绿霞琼舟。

# 辀:此指车。,双童:玉童玉女,为侍者。道书上说,凡入道升仙,有玉童玉女驾绿琼之车来迎。

"九枝灯下朝金殿":从此只能在九枝灯下朝拜道宫的金殿,

# 九枝灯:也名九光灯,是一干九枝的花灯。《汉武帝故事》:”西王母欲来,帝燃九华之灯。”

"三素云中侍玉楼":日日凝望天上变幻的云霞,空守着凄冷的玉楼。

# 玉楼:道观中楼阁。,三素云:道家称紫、白、黄三色之气为三素云。

"凤女颠狂成久别":像颠狂的风女弄玉,永远告别了尘世人间,

# 凤女:原指弄玉。此指宫女。“凤女颠狂”是说秦穆公小女弄玉善吹箫,放荡不羁地与同样善吹箫的萧史相爱,终成神仙眷属。

"月娥孀独好同游":只有与那月宫中的孤独嫦城,在茫茫云间结伴同游。

# 孀独:孤独。,月娥:嫦娥。此指女冠。

"当时若爱韩公子":如果说过去,她真正爱过韩公子,

# 韩公子:韩重。《搜神记》:“吴王夫差小女名紫玉,悦童子韩重,欲嫁之不得,乃气结而死。”此以韩公子指韩录事。

"埋骨成灰恨未休":那么这绵绵长恨即便烧骨成灰也难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同情笔触,描绘宫人入道后孤寂生活,揭示道教清规对自由与爱情的束缚。首联奠定“不自由”基调,颔联、颈联巧用典故刻画寂寥,尾联以情爱遗憾反衬悲惨命运。全诗善用典,结构严谨,语言含蓄深沉,在展现宫人道观生活的同时,抒发对封建礼教禁锢人性的批判,体现了李商隐诗歌高超的艺术水准与进步的思想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六月,时长安宫廷遣散宫人四百八十名,分置朱雀街东西两侧寺观。此举虽为唐代惯例(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敬宗宝历二年均有先例),然开成三年规模尤甚。李商隐时年二十六岁,往返于长安、泾原间,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韩琮(韩录事)交游。韩琮先作《送宫人入道》,李商隐以此诗唱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充满同情的态度描写了被遣入道观的宫女的辛酸凄苦生活,揭示了道教清规对人的自由、爱情的束缚,集中表现了入道宫人爱情生活的被挫折和不自由,也表现出作者对年轻女冠的深切同情,对封建制度摧残女子的不满。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人在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星使”“绿琼辀”“九枝灯”“三素云”“凤女”“月娥”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富有文化底蕴,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如用弄玉和萧史的典故,暗示宫人曾经可能有过的美好爱情,如今却只能像月宫中的嫦娥一样孀独,增添了悲剧色彩。对比:诗中存在多处对比,如“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将宫人曾经在宫廷中朝见金殿的生活与如今在道院中侍奉玉楼的生活相对比,突出了宫人生活环境和身份的巨大变化,体现出其生活的清冷和孤寂。

3.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以奇幻想象开篇,将宫人比作下凡后被星使追回的仙子。“不自由”三字如重锤,直抵核心,道出宫人的无奈与身不由己。她们被迫入道,就像被命运之手强硬拉扯,即便乘坐着双童捧上的绿琼辀,看似尊贵,实则是走向另一种禁锢,奠定了全诗哀伤无奈的基调。颔联描绘宫人的道观生活场景。“九枝灯”“金殿”“三素云”“玉楼”等意象营造出看似庄严华贵的氛围,然而,宫人在此虔诚朝拜、侍奉,内心却满是空虚与落寞。华丽的环境与孤寂的内心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凸显其寂寥之感。颈联运用“凤女”与“月娥”的典故。凤女曾与萧史自由相爱,生活颠狂浪漫,而宫人却与之长久告别,失去了追求爱情的自由。月娥独居月宫,寂寞孀独,宫人如今与之“同游”,借月娥的孤独映衬自身处境,把宫人的寂寥孤独推向极致。尾联诗人以假设拓展诗意。若宫人曾有过爱情,如爱上“韩公子”,却因入道而被迫分离,这份遗憾将如影随形,哪怕身死成灰也难以消散。深刻揭示出封建制度与道教清规对宫人的残酷束缚,让她们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4. 作品点评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是李商隐咏怀入道宫女的诗。诗中,李商隐以细腻笔触,将被遣入道观宫女的辛酸凄苦生活展露无遗,对她们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他着重刻画了入道宫人爱情生活遭受挫折,以及深陷不自由境地的悲惨状况,精准地抓住了问题本质。相较于其他同类诗作,此诗诗意更为深沉,见解更为深刻,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确是高人一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宫人入道,自是失意事。诗却向失意中说出得意。言此宫人必自谪降中来,今奉星使追还,得以上车而去,朝辞于玉楼金殿之间,真幸事也。从今入道之后,笑风女之颠狂,伴月娥之媚独,弃尘浊而托清虚,何以托身宫禁?然使当时若不托身宫禁而恋恋于人世之佳偶,必至埋骨成灰,焉得如今之享受清福耶?夫亦可以自庆矣。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宫人非情愿入道,故一二云然。结和韩也。当时如爱韩而嫁,白首偕老,何至今日为女道士孤眠至死乎?

清屈复《玉贻生诗意》

# 大抵唐之宫人入道,亦如乐府之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题有风致,可以寄托,作者固不惜语言也。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赵嘏《赠别》

下一篇:唐·李隆基《温汤对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