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花开心一枝":韭菜花从茎心抽出一枝花穗,
# 韭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扁,花白色。冬季培育的韭菜谓韭黄,颜色浅黄,嫩而昧美。
"花正黄时叶正肥":当花朵绽放鲜黄时,叶片也长得格外肥厚茂盛。
"愿郎摘花连叶摘":希望情郎摘花时将花与叶一同摘下,
"到死心头不肯离":相爱到死心也不分离。
# 离:分离。
近代维新派领袖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宏猷、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早年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以“新民体”式新散文传播新学,影响巨大。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代表作品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今辑有《梁启超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词。诗歌借台湾地区特有的韭菜花为意象,通过描绘“花黄叶肥”的繁茂之景,以“连叶摘取”的恳求暗喻生死不离的执念。全诗用质朴的民歌语言,既展现了女子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坚贞,又以花叶同根共生的自然现象,隐含着台湾与祖国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深层家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起兴:“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运用了起兴手法。开篇先言韭菜抽穗、花叶繁茂的自然景象,再引出男女情思。以台湾春日田间的鲜活画面起头,既点明风土物候,又为后文“摘花连叶”的誓言铺设出蓬勃生机。花叶共生之态暗含下文“不离”主题,使情感抒发不显突兀。比喻:“花正黄时叶正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花叶共生共荣的繁茂之态,比喻青年男女身心成熟的黄金年华。这一比喻既通过“黄”与“肥”的视觉效果勾勒出青春勃发的生命力,又以花叶同荣的特性暗含家国血脉相连的深层寄托。比拟:“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这句把韭菜花与叶的共生不离的关系比拟成男女之间致死不渝的爱情关系,花叶连摘象征生死相依,草木的天然依存被赋予忠贞品格,强化情感的永恒性。
3. 分段赏析
首句“韭菜花开心一枝”,“心”指韭菜茎秆中心抽出的花茎,“一枝”既写实又暗含孤挺独立之意。此句以植物抽薹的自然现象起兴,既描绘出台湾春日韭菜抽穗的鲜活画面,又借“一心独发”暗喻女子情感的专一。韭菜本为丛生植物,却着意强调“一枝”,更显情思的纯粹聚焦。次句“花正黄时叶正肥”,“正黄”与“正肥”二词叠用,以颜色鲜亮与形态丰润的同步状态,勾勒出花叶共生共荣的繁茂之景。韭菜花黄为短暂盛放之态,叶肥则为成熟可采之时,两者并提既暗示青春年华的珍贵,又以花叶相依的物性隐喻人与人的依存关系。“肥”字本俗,此处反显农家生活气息,贴合竹枝词民歌本色。第三句“愿郎摘花连叶摘”,“连叶摘”表面是采花动作的叮嘱,实则暗藏深意:韭菜花若离叶而取,茎秆即枯;唯花叶同摘,方保生机不散。此句以农事常理托出女子心声,既求情爱圆满无缺,又以植物共生之理暗合台湾与大陆血脉同根的政治寄托。“愿”字直白如口语,却饱含低回恳切,民歌风味尽显。尾句“到死心头不肯离”,“到死”以生死极限强化誓言,“不肯离”三字斩钉截铁,将前句含蓄的隐喻推向炽烈直白的剖白。韭菜摘后虽萎,但花叶始终相连;此句借植物特性延伸至人性,既写男女情愫的至死不渝,又隐指台湾虽暂隔仍心系故土的家国牵连。全诗以“离”字作结,反向点破“不离”本心,收束处尤显力道。
下一篇:清·袁枚《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